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巴山风物

时间:2023-10-10    来源:馨文居    作者:谷溪  阅读:

  棒棒鱼

  大巴山麓,鱼泉山下,绿水如带的后河日夜不停地流淌。在清清的河水中,游弋着一条条红尾“杠鳅”。这杠鳅,酷似泥鳅,最贪食,喜群居,又小又滑,空手抓不住,渔网打不着,虽然鲜嫩可口,却无可奈何。

  夏日里,大雨后,明净的后河顿时黄水滔滔。此刻,寻根小木棒,找一段大约一米长短的麻绳,一头拴在木棒上,另一头绑一个核桃大小的石头,再到肥地里挖一碗蛐蟮,抓几把草木灰在碗里搅拌,令蛐蟮脱水后,用针线将蛐蟮穿成几寸长的串子,捆几串在小石头旁,一根独具后河特色的钓竿便完成了。

  右手提钓竿,左手携撮箕,腰后拴笆笼,来到后河边,选大石头下水缓处,悄悄地将石头和蛐蟮沉下去。转眼功夫,麻绳便急剧抖动,宛如有只手把麻绳往水里扯。说时迟,那里快,飞快地将钓竿往撮箕里一提,就可见几条杠鳅在撮箕里跳动。原来,河水清澈时,苔藓和青虫随处可觅,杠鳅们悠哉游哉,饱食终日,洪水来时,浊浪滔滔,东西不辨,南北难分,无处觅食,一嗅到腥味,便拼命抢食,那知刚刚咬住蛐蟮,却被垂钓人提到撮箕里,循环往复,只消一两小时,便可满载而归。

  垂钓归来,取笆笼中的杠鳅两三斤,用剪刀开膛,抛去内脏,用清水洗净沥干,用猛火烧锅将清水煮沸,放一坨猪油,拍一块生姜,撒一撮胡椒面,掐一把小葱,适当加盐,将沥干的杠鳅倾入汤中,文火慢煮,待杠鳅微烂时起锅。那鱼汤,色泽乳白,清香扑鼻,尝一勺,齿舌生津,胃口大开。汤中的鱼肉,鲜嫩滑爽,绝无半点泥腥味,到那时,也就顾不得烫,一碗接一碗,直吃得满头大汗,方肯罢休。

  大快朵颐之后,将剩下的杠鳅用利刀劈开脊背,用盐拌匀,平铺在竹筛里,在烈日下曝晒两三日,成鱼干后,密封藏好,待隆冬大雪纷飞之日,在火炉上将油锅烧热,放入鱼干慢慢煎透,撒花椒面少许起锅,开一瓶葡萄酒,邀一二知己,饮酒品鱼,说古道今,那滋味,不是神仙,胜似神仙。或将鱼干架在电炉上徐徐翻烤,泡一壶浓浓的绿茶,待鱼干两面焦黄时,一家人围着电炉,品鱼,饮茶,看电视,那情景,也分外温馨。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钓竿用木棒,杠鳅的外形象木棒,故俗名:棒棒鱼。

  嘟面粑

  大办钢铁之后,郁郁葱葱的大巴山到处是荒山秃岭。大雨一来,水土难保,粮食年年减产。阳春三月,当映山红开得如云霞似火焰之季,却正是大巴山农民青黄不接之时。那时,一道道山梁上,常常可见一些上身赤裸的汉子,在奋力挥锄,一条条小河边,一群群妇女儿童正在锤打一堆堆褐色的根,这便是一幅大巴山农民与饥饿斗争的风俗画。

  嘟根,学名蕨根。暮春时节,惠风畅和,正是嘟根含粉最多的好时光。年轻力壮的男子汉,便背起背蔸,扛起锄头,到向阳的山上挖嘟根,嘟根入土很深,须挖地三尺,才能把它们请出地面。一个壮汉,一天到晚,也只能挖三、五十斤。嘟根挖回来后,剩下的活计便是由妇女儿童来承担。先将嘟根在河水里洗净,在阳光下晒干,再用木锤将嘟根砸碎,先放在木桶里加水充分搅拌,捞掉粗渣,往大木桶里屯集时用白布过滤一遍。大木桶的中下部安一根竹管,平时用塞子将竹管堵住,等大木桶装满后,让桶内的粉汤沉淀一至二日,待桶内的水清亮后,拔去竹管上的塞子,清水便从竹管流到桶外,桶底的沉淀物便是嘟面粉了。将桶底的嘟面粉刮起来,捏成饭碗大的坨坨晒干。食用时,将嘟面掰一块用清水化开,加入少许面粉或洋芋粉,烧一锅开水,将合好的嘟面粉倾入开水中,搅成嘟面糊糊,便成了大巴山农民当年春荒的主食了。偶有农民将嘟面卖给县城的居民。居民们在化开的嘟面中加入煮熟的大米饭,做成饼状在油锅内炕熟,待冷却后,切成姆指大小的条块,加豆豉少许,青蒜苗若干,与回锅的猪肉一起下锅爆炒,那嘟面便身价倍增。从外形上看,晶莹剔透,大米饭象一粒粒白玉镶嵌其中,放入口中,又香又糯,其滋味真是“妙处难与君说”。

经典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