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站在世界之巅的爱好

时间:2023-12-15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方和斐  阅读:

  我们常常低估了科学家工作的繁重程度。那些在圈内有名气的学者,其工作时长远远超过一般上班族,同时还要承担行政管理、会议组织和学生辅导等工作。最后能在学术界的顶端留下来的那群人,说是站在世界之巅也不为过。

  在职业生活之外,他们有什么样的爱好?我一直在观摩这一点。

  我十分敬仰一位德高望重的天体物理学家,他在哈佛大学工作了数十年,其成就在整个华人圈子里也属于凤毛麟角。有一天,他和我说他最近失眠,于是在凌晨四五点钟看德国电影,已经学会了好多德语单词。“我年轻时看得多,现在已经有20年没看过欧美电影了,太花时间。”

  为了职业发展,占用大块时间的爱好必须舍弃。有位年轻的天文学家说她从前喜欢追剧,但是这些年下来,只剩一两部还在坚持看。还有一位固态物理学家喜欢跳民族舞,但她也已经将练习的频率降低到两周一次。

  音乐是许多科学家的爱好。据说音乐和科学在大脑运作方式上有相通之处。即便如此,科学家也并不会投入太多时间练习。物理学家玻尔会弹钢琴,他情愿和朋友合奏,不会像钢琴家那样每天练习几个小时。爱因斯坦自学小提琴,但技术也很一般,甚至连拿弓的姿势都不太对。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同为物理学家的泡利和奥本海默是同学,泡利不理解奥本海默为什么要浪费那么多时间去读闲书。他自己喜欢跑到咖啡馆去埋头研究物理。从物理史的角度来看,奥本海默的成就也确实没有泡利大。

  读大部头是非常消耗时间的。很多科学家都非常愿意做科普,不管是出于爱好,还是出于社会责任感。但大部分成果丰硕的科普作家,都是退休前后的科学家——他们有时间、有精力,也不太在乎同行怎么想。而在青年学者中,科普是一件需要权衡利弊的事情。我认识一位爱好十分广泛的天文学家,她写的博客文章精彩极了,但相比较而言,她写科普文章那些年研究工作似乎就较为平庸;近几年不怎么更新博客之后,论文才越来越精彩。

  大浪淘沙之下,科学家们只会保留几类爱好。

  最多的是运动。和“书呆子”这一刻板印象不同,科学家们简直太爱运动了。随便点开一个国外学校的主页,教授们写的个人爱好一定有徒步、野营、骑行,或者一两项球类运动。中国有几位特别有名的天文学家都很擅长马拉松,甚至能完成八百流沙极限赛(150小时内穿越400公里无人区)。我办公室的同事周末划赛艇,还时不时去参加斯巴达挑战赛。近年有一位拿了大奖的日本天文学家是世界跳绳大赛的冠军。

  在天文圈,最受欢迎的集体活动基本都是运动——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最著名的天文学家哈勃自己就是拳击手,还曾经当过高中篮球教练。

  毫无疑问,运动对科学家的科研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对其生活也是必须的。爱因斯坦说,他最具突破性的相对论思想,就是在一次郊外散步时想到的。奥本海默喜欢骑马。海森堡擅长游泳和攀岩。空间天文望远镜的发明者斯皮策建立了“斯皮策登山奖”。在运动上面花些时间,看来对工作效率影响不大。

  其次的爱好是掌握生活技能。一位在加拿大某名校做院长的天文学家说她最喜欢织毛衣——开一次学术会议,她在下面就能织好半个帽子或者一条袖子。还有很多科学家喜欢做饭和品鉴美食——许多天文学家对于咖啡和茶(乃至于调酒)的种类也颇有研究。

  最后,科学家们的爱好还有博物学。科学家,尤其是大科学家,往往不止对一个领域感兴趣。但是,要精通几个领域实在是太难了,于是这种兴趣就往往止步于“了解”。天文学家里有不少人同时是星空摄影师,喜欢观鸟、观虫的也不少。加拿大一位做光学阵列的科学家喜欢拍蜻蜓,还出过摄影图册。不少物理学家对于花、蘑菇以及大气现象也颇有心得。

  可以看出,这些爱好要么服务于职业,要么是与职业相关。聪明的人往往将爱好也干得很出色,但与此同时,要获得职业的成功,聪明人往往也必须牺牲些什么。

科学家 世界之巅

经典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