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太原市民,虽然早已闻听双塔寺的大名,也远远地看过双塔的雄姿,心却懒懒散散这么多年不曾走进过它。游走的地方多了,也曾写了些感悟,同一位师长交流中,他对我不曾认真到过市内的名胜有些责备。
所有事情的发生总有一些动因吧。带着分歉意,昨天终于迈开了去往双塔寺的脚步。也想攀伴前行,可惜都无此缘,我是一定要去了。中午搭乘了一辆出租车出动了,怕堵车告诉司机师傅走近路,司机师傅推荐了走双塔西巷,说加一块钱的过路费就能直接到了。我欣然同意了,对这个司机师傅有了好感,就与他交谈起来。他说他以前是古钢太原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单位破产后,开始跑出租,他说现在穷人的日子太难过了,尤其是老实人更如此。
聊到南方人和本地人的区别,他说在搭便车时,本地人是一句“谢谢”,而南方人在说“谢谢”的同时,会多出一部分钱。
在开放和竞争的时代,太多的人有无所依恃的感觉。在动荡的环境中,人们更需要有种安定的心智去面对种种,这才是居安思危的真意吧。我对他讲,人是有南北差异的,北方人尤其是山西人历来重情,认定的时候是不拿钱去界别的,因此便更团结、更容易成大事。
车最初到的是双塔烈士陵园,那儿极整洁和肃穆,有心走进去,却怕从这里去不了双塔寺,结了车钱,要下车时,司机师傅看出我的犹豫,对我说:“问问门房,我等你。”一问,现在过不去,要到下午上班的时间才行。寒风中在这里待两个小时?走吧,再来吧。
坐上车到了双塔寺的正门,司机师傅决意不要这段路的车钱,我也不勉强,挥手道别时,心里送出一个对他的祝福。
一回首两座塔赫然入目,挺立于百米之外,俊美、高耸,塔上四角丁零的响声清脆悠远,直接敲入心里了,不由轰然一响,一种震撼弥漫开来……
山墙上便是两个大大的字“永祚”。拾阶而上,寺门匾上写着“永祚寺”。永祚寺之“永祚”二字,出自《诗经·大雅·既醉》中:“君子万年,永锡祚胤。”《尔雅·释古》说:“永,长也;永,远也。”《说文解字》说:“祚,传也;祚,福也。”《晋书·乐府》说:“永祚,犹远祚也。”可见“永祚”一词,是“永远传流,万世不竭”的意思。中国历史上上古至尧舜禹时期是君子为政的,之后君子的命运就坎坷波折了。
进了永祚寺,寒日的中午,四下静静的,一个人游览无疑是十分惬意的,可以心无杂染地体会这里固有的清幽静谧。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我对牡丹是深爱的,先进了牡丹图展区。院内立着六合心意拳大师王鸿纪念碑,背后是对六合心意拳的介绍,大意是:中国山西六合心意拳理论,源于中国医易学说,具有严密、细致、完美、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乃是体现天地自然法则之道的武学,蕴藏着极其深奥的古天文学、人体生命学、社会科学的基本原理。中国山西六合心意拳功法,是随同大自然五运六气变化而变化,法天象地道冠古今之功法……
牡丹展厅的墙壁上是各种牡丹的图片和说明,看了紫霞仙的照片,我期盼着每年春天能来双塔寺拜访紫霞仙,那种感受,一定如同看望心灵相通的君子一样吧。在现在电子时代各种说明换成电子版的图文,要是能让不当季的游人们看得更自然生动些就好了。
出了牡丹展区,进到了永祚寺主殿堂,殿堂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三圣阁、两厢方丈和两廊配殿。正殿是一座两层重檐楼阁式建筑,一层是大雄殿,殿外两边书写着“清净、庄严”,里面供奉三世佛;二层名为三圣阁,供奉三位菩萨。二层内屋顶的砖砌藻井也十分优美。大殿及东西配殿形制,用青砖雕以仿木结构建筑,有檐柱、斗拱及瓦檐,雕工洗炼,富丽精巧。
在鉴赏中忆起林徽因的那些话:“顽石会不会点头,我们不敢有所争辩,那问题怕要牵扯到物理学家,但经过大匠之手艺,年代之磋磨,一些石头的确是会蕴含生气的。天然的材料经人的聪明建造,再受时间的洗礼,成美术与历史地理之和,使它不能不引起鉴赏者一种特殊的性灵的融合,神志的感触,这话或者可以算是说得通。
“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的确是‘诗’与‘画’的。但是建筑师要郑重郑重地声明,那里面还有超出这‘诗’、‘画’以外的‘意’存在。眼睛在接触人的智力和生活所产生的一个结构,在光彩可人中,和谐的轮廓,披着风露所赐予的层层生动的色彩;潜意识里更有‘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凭吊与兴衰的感慨;偶然更发现一片,只要一片,极精致的雕纹,一位不知名的匠师的手笔,请问那时锐感,即不叫他做‘建筑意’……”
我们现在的规划师和建筑师可有那分慎重和情致?
出了院落从碑廊入口处的旁门拾级而上,便可到达建造有双塔的平台,看着塔,依旧想起林徽因的诗:“……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让不知名鸟雀来盘旋?是谁笑成这万千个风铃的转动,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摇上云天……”
双塔不是同时建成的,东南塔文峰塔稍早,西北塔宣文塔较晚。分别是地方乡绅、皇家出资建造的。文峰塔是儒教风格的风水塔,意在“开山川之形胜,创文运之兴盛”。塔为素砖砌体,塔上雕刻清素,塔身收分很小,直径相同,故而挺拔壮美。宣文塔是座佛教舍利塔,塔为琉璃剪边,雕刻精细华丽,塔身收分明显,外形秀丽俊朗,檐下镂以斗拱,檐上饰有琉璃兽,绚丽壮观。
看着看着,想到中华文化如果简单区隔,可分为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古人将人拥有文化的多寡以贵贱富贫加以界定,大致人就分为富贵、清贵、富而贱、贫贱这四类了。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影响最大的道教、佛教以及儒家思想,都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而道教尊崇自然,总是逍遥于物外,在社会结构上没有佛、儒那么明显的意识,佛、儒在道家思想的参与下三者融为一体,但佛、儒仍各有提倡,各有特色。大致儒教重本土、重血缘、重富贵,讲光宗耀祖,荫及后嗣;佛教则博大无私,没有家的负累,没有地域内外之分,偏重于清贵。中华传统文化中佛、儒如同这双塔耸立于天地间,而道教则像天地间流动中传递着的一切……
进了宣文塔,踏着石阶盘旋而上,一会儿我就一身汗了。终于到了塔顶,因窗口低,就盘坐在塔中央,四下看,南面是文峰塔和肃穆的烈士陵园,西面是永祚寺的景致,南面是厂房、库房,东面是郝庄村。建筑上缺乏统一的布局。
当年在大雁塔顶四下看时,那里生息的村民都被迁走了,四下是园林布局,再远是宾馆。心里是有隐痛的。觉得倘若一棵千年的树,人们会保留,那在此地生息了上千年的村落和人们为何就不能留存呢?当然郝庄村作为太原最富庶的村是走不掉的,但是在城市的规划中村落的建设始终没有被尊重到位。而事实上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光大都蕴含在其中啊。下了宣文塔,正对着文峰塔的门,门是锁着的。于是绕过文峰塔,到了后面的佛殿,不禁在想,何时,我们从游赏变为真正的传承呢……
2007年11月于山西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