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陷入长达几百年的大分裂,其中之一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此时的北方曾出现过五胡十六国,有一个大夏国是由匈奴贵族赫连勃勃以鄂尔多斯为根据地建立的。并在陕、蒙交界处陕西境内的无定河边建成国都——统万城。
我因长期工作在统万城的管辖地区,所以很多次地来过统万城。因城垣遗迹呈纯白色,故当地百姓将统万城称为白城子,在城下的无定河边,就有一个叫白城子的村庄。我第一次是陪同北京的两位朋友来的,就是在这个村子的河边停下车,然后从用几根树桩搭建的小桥上过了河,这里是无定河的上游,河床很窄。然后攀登上了对面较陡的沙梁,又在沙地中行了不短的路,才到了统万城。
还相距很远时,就看到那个最高大的白色城墙垛,我们就踏着城墙遗址直向前,然后攀上去,从最高处纵目观望,整个城区尽收眼底。四周全是荒漠,有一些零星的低矮树木和灌木以及草本植物。城墙的遗迹还算基本完整,可以分辨出城的整体轮廓,四边城墙防御性的马面建筑尚多存留,城角也各有墩楼。城垣遗址的高度从2米至10米不等,最高处就是我们脚下这个墩台,高达31米,墩台的中部有一洞穿透,疑为后代所凿。右下方的城墙上,竟然的一排窑洞,显然是后人凿掘的。
我们沿遗址绕行了一周,除了白城遗迹外,再无可观。城内主要建筑、道路均已无存,仅遗留下一些夯土台基,城区的居中有一个独立的高白台墩,与城不连,大概就应是一个建筑遗迹吧。事实上,这座被火焚毁的都城也不可能留下别的故迹,听说曾有一些箭镞、铜币、方砖瓦当、印章等出土文物,虽不珍贵,但却是研究西夏文化的重要资料。
转了一圈之后,准备出去时,却遇到两个人,过来问我们要不要文物。北京的两个朋友立马来了兴趣,于是我们就跟着到了他们家里,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买了一大堆陶器。但后来还是知道了这些东西毫无价值。但他俩是有钱人,倒也无所谓。
之后又多次来到统万城,但都是陪同上级单位来人或是其他客人,应酬之事,全无记忆。只有一次是与几个朋友去离这里不远的一个村子看千年古柳,然后顺便来到统万城。因为都曾来过,所以就在主要的遗址区转了转。却又遇到一个很精灵的年轻人,他主动跟我们交流,想给我们售卖文物,原来他是个盗墓者。我们就跟着他去了在白城子村里的家看他从古墓中次掘的文物,大多是小物件,没甚希奇,但我们还是选了几件,我花了一百元买了一个唐三彩的仕女乐俑。我无意间问他是否作“洛阳铲”,他意真的给我出示了一把,这让我又增了见识。“洛阳铲”是是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最早广泛用于盗墓。
离开时,他想搭乘我们的车去靖边,于是我们一起到了位于县公安局旁边的,我们的下属单位,刚到了大门口,他就吓得迫不及待地打开车门,狂奔而去。我们深感好笑,议论着他可能是有前科,所以受了惊吓,这倒让我们真切地见识了什么叫做贼心虚。
多次来到过统万城,虽然没有太多的景观,但白色的城墙还是令人称奇,古代的城墙大都是用夯土筑就,外加城砖,而这统万城的用料却令人费猜。我便查阅史料记载,对统万城也有了较详细的了解。
赫连勃勃于公元407年建立大夏国,六年后(公元413年),驱使十万人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建大夏国都,取“统一天下,君临万方”之意,将都城定名为“统万城”,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又分东、西两城。东城周长2566米,西城周长2470米,曾设有朝宋、招魏、服凉、平朔四门。可是据《水经注》记载,统万城是在西汉奢延城基础上建造起来的。从城内出土的两方汉印——《驸马都尉》和《西部尉印》可得到证明,但奢延城的规模布局现已无从考据。修筑统万城用的材料是粘土和石灰等混合的“三合土”,并用炉灶蒸熟,故土色不仅泛白,尤为坚韧。赫连勃勃生性强悍,驱民筑城,务求坚固,如若锥入寸许,立即诛斩工役。
大夏国兴盛时曾攻占过西安,但却仅存在了二十四年,于公元431年,被北魏所灭,从此大夏国也就成了夏州。虽然统万城还继续存在了五百多年,却最终也难逃一劫,于公元994年,北宋军攻破夏州后,宋太宗赵光义下令将城中百姓迁徒,纵火烧了统万城。匈奴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就这样消失了。据考古发掘出统万城南的大量焦炭,证明了焚城属实。
在焚毁废弃前,统万城繁华了五百多年。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匈奴民族和古城的兴衰,也体现了中国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文化与中原汉族农耕文化的交融。统万城独特的建筑形式在筑城史上具有重大价值。统万城也是沙漠历史地理考察的典型例证,它的兴衰反映了人地关系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变迁,揭示了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的巨大影响。
总之,统万城是一座历史文化纪念碑,具有深厚的人文意蕴,可以让人们体味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悲凉,也可以满足游客觅古猎奇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