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从深夜里醒来,内心有一种深深的荒芜感。在白日的人流熙熙中,有多少人在潮水中散去了,所以有时常常感觉自己是一个孤岛上的人。
王小波似乎和我有一样的感受,他说过一句话,他说人在年轻时,觉得满世界到处都是人,每个人都和自己的生活发生着关系,等人到中年,才发觉这个世界其实很小,除了家人,差不多已经一无所有了。
前不久,老陆在六十岁生日到来前,想请他认识的一些人聚一聚吃个饭,好好叙一次旧。当年在学校的恩师,在人生危机时搀扶过他一把的人,在火车上和他倾心相谈的某人,告诉他祖传秘方的热心人,过去的街坊四邻,甚至还有初恋的那个人……可等他真的到处打听着要请的人时,好多人都没了消息。老陆六十岁生日那天,就我和他请来的三两个朋友相聚。老陆已戒了酒,但他那天又再次喝了,喝得还有些醉眼朦胧,他在树下拉住我的手说,这一生啊,每一天都是过去,很多人也都成了过客。
一个声称认识一万个人的交际大王,后来这一万个人成了分母,真正靠近的人,分母上的分子不到十个人,那九千九百九十个人,都是一夜昙花。一个曾经车马喧哗的人,到了晚年,更喜欢安静了。这人说,这时候才真正属于了自己。那些表面的风光,是用自己的迎合换来的,迎合有时往往潜伏着利益的交换,却委屈了自己的心。一个曾经夜夜笙歌的人,中年后喜欢回家吃饭了,他才感到,家里饭菜好香,有天晚饭时抬头,看见端着一盘清蒸鱼的妻从厨房出来,她额头和眼角上漾开的皱纹,心里顿时升起了负疚。这人对我说,一年之中,在家陪家人至少吃上二百顿饭,这也是关爱,而顺手从菜市上买一点姜蒜回家,也是发自内心的体贴。
多少人突然闯进你的生活,只是给你一个背影,一个眼神,然后消失在人海茫茫。有年去外地,看见一个男人,在大街上捧着寻人启事找一个人,他要找的那人,是他走失的女儿,那人眉毛上有浓重霜色,能感同身受他内心的焦急。多年后还想起那人,想起那天一直跟随他,在一家馆子里,见他猛啃一个猪蹄子,想来是饿坏了,才有那么狼吞虎咽的吃相。而今,我还常想起那人的样子来,他那紧锁着的眉头,是因为对亲人的揪心凝结。
一个人在痛苦和忧伤时,食物是不是有疗伤的作用?有抚慰心肠的功能?朋友蒋三娃对此有过体会,那年他潦倒落魄,把家里祖传的一个清代瓷瓶卖掉,海吃了一顿。我亲眼见过三娃吃得满嘴流油,他啃完一个卤鸭翅膀后,又拿起煮熟的猪头肉猛吃,他用黄纸擦满是油污的手指、嘴巴,纸也因油的浸染而透明了。后来,蒋三娃居然拼打成一个老板,当年抛弃他的女人又忸忸怩怩着回来了,三娃给了她一包钱后,轻声说了一句,你走吧。三娃说,他就靠当年那些食物的美味,忘掉了忧伤,转身开始了一个人的咬牙奋斗。三娃把最初的愤恨化作了感谢,有求助于食物的疗救功效。人一旦吃得过饱,会产生疲倦,淡化痛苦。他还说,要不是当年那女子的薄情,说不定没有他的今天。
但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一个相对的孤岛,四周海水激荡,台风怒吼,你得坚持做好自己的孤岛。你把自己的人生,完全捆绑在别人的喜怒哀乐上,得到多少幸福就会得到多少痛苦。与你生活有关的,发生交集的部分,其实是你真正参透的那一部分,蔓延进你积极的人生当中来了,让你重构一个理性的人生。
这么说来,与你生活相关的人,真的没那么多,过客是客,就目送他们走远吧,他们,毕竟陪伴着,或是路过了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