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知青落实政策变为城市户口后,父母本是有机会返回城市生活的,可是他们舍不得离开农村,毕竟这里已经有家有业、诸事安稳,于是便就近选择了工作,但土地还是被收回了,这让素爱做农活的父亲无比空落。
失去了土地的父亲,犹如失去了依傍的孩子,看着那些曾和他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邻们,眼里流淌的是无比的艳羡,就如他们对他一样。于是,春种秋收的农忙时节,父亲就主动成了大家的公共劳力,一早一晚以及工作以外的绝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被各家的预约排得满满的,父亲那颗与土地紧紧相连的心,便在这无偿的劳作中获得了最大限度的满足。
父亲为人实诚、做事不惜力,帮别人甚至比给自家干更加投入和专注,似乎这样的机会稍纵即逝,一转身就不复来一样。虽然没有了土地,我们家的院子里依然有一个丰收的秋天,街坊们带着诚恳的笑意,送来的装满玉米、大豆、花生、黏黍米的袋子,像一排雄壮的小士兵一样,充盈着香甜的味道站满了我们的心。
除了这些自家地里的出产,我们还收到过蘑菇、干辣椒,山鸡野兔……我那闲不住的父亲,用自己对土地、对邻人无私而热诚的爱,为外来的我们,赢得了一个满满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父亲手巧爱钻研,而乡亲们的需求就是他学习的目标,整个村子家家户户的水井、暖气还有电视天线,无一不是父亲假手过的。他还学会了焊盆,修水泵、收音机、缝纫机、钟表、电器……农闲地里没活的时候,父亲的非工作时间,便被各种杂修的活充塞了,甚至招来邻村,甚至更远村子相熟或不相熟的人。
出力以外,父亲还总是默不作声地从自己兜里拿出钱来,购买大大小小修理时所需的零部件,然后笑呵呵地为大家修修补补,且不知疲倦。
小时候我是不懂的,偶尔也会因为父亲给钱买糖时的迟疑而抱怨:"有钱都给别人花,傻不傻!"而今终于明白了,父亲想的和我完全不一样。尤其难得的是父亲的不自知,他只是觉得自己做了力所能及该做的事,从不在意别人记不记得他的好,感不感念他的恩惠,自顾沉浸在这要对人好的质朴思维中,快乐着自己的快乐,就像"颓然乎其间"的欧阳修,自顾地"乐其乐也".
如今虽然年纪渐渐大了,可父亲的生活模式基本没什么改变,反倒因为退了休有更多时间而变得愈加忙碌。看着每天都乐呵呵地为大家做这做那的老父亲,心里真的很为他快乐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