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到应聘者的心里去“潜水”

时间:2024-12-21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佚名  阅读:

  人们的思想会随着时代的变化,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长以及特殊的经历而改变。作为面试官,在分析应聘者心理的时候,需要结合实际,绝不能故步自封,一直用陈旧的思想来考量应聘者。如果面试官在考察和分析应聘者心理的时候,与其思想脱节,无法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那么,即使进行深入的分析,也依然难以缓解招聘现场的尴尬气氛,而“文不对题”的谈话则只会让应聘者想快点结束。

  面试官想要留住人才,就需要先了解应聘者的心理需求,在整个面试的过程中,面试官应该学会深入到应聘者的心里去“潜水”。只有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能避免出现“录而不来”的情况——

  待遇。如果一个企业的待遇过低,不能满足员工最基本的生活水平,那么员工自然选择放弃这份工作。

  安全。我们都知道,安全第一,因为没有生命,一切好的待遇只是“浮云”,因此,要想留住员工,做好内部的安全防范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社交。如果企业内部的人员关系很紧张,自然就会使员工感觉到不自在,从而放弃在公司工作的机会,而公司内部人际关系的好坏也可以在面试官的身上显现出来。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才能的扩展。每个面试者在应聘时的本质理念都是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如果企业不具备使其发展的空间,那么员工就会因为无法体现自我价值而选择放弃为公司服务。别让时间放走人才

  应聘人员过多时,面试官们需要通过整理面试材料并进行讨论方能确定合适的人才,这是正常的程序。所以面试结束后,面试官往往会让应聘者等电话通知。

  但是电话通知的期限通常应该是在三天之内,一旦超出了三天的期限,应聘者就会对所应聘的企业失去信心。而如果招聘企业在应聘者已经就职于另一家企业后又突然打电话通知他们入职,通常这样不仅不能将其招入麾下,反而还会激起应聘者的反感。应聘者会觉得招聘企业在此时通知自己去上班,是因为久招无人才选择了自己,故而对企业失去信心。

  这就告诉招聘者,时间很重要。在你向应聘者说等电话通知的时候,就一定要在约定的时间内给应聘人员答案,而不要到过期后才来履行约定,这样应聘人员当然会“过期不候”。

  重点提示

  员工录而不来的原因多是因为面试官不良的行为举止让其心存芥蒂,或是不满企业在通知时间上的失约行径等,这些心理变化会影响其对企业的判断和态度,最终选择“爽约”。作为招聘者,应该及时了解应聘人员的心理状态,以便在招聘面试时及时洞察可能导致员工“录而不来”的因素,及时调整,防止人才流失。二、别让第一印象骗了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容易受到第一印象的影响。故而多数的应聘者都开始注重表面的装饰,然而其中不乏缺少内涵和真才实学的滥竽充数者。在招聘选人上,仅凭印象选人而导致企业失败的事例并不少见。

  招聘不是选秀,能力才是硬道理

  一些应聘者在面试时,虽然给面试官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他的能力就不出众。如果面试官因为第一印象不理想,就拒绝其进行下一轮的测试,那么很可能会导致企业的人才越来越“外强中干”,缺乏内涵与真才实学,进而使企业的文化变得浮躁。

  典型案例

  一家知名的传媒公司十分注重对应聘者的第一印象。在初试中,招聘人员优先录取了那些表现突出的应聘者。而在被淘汰的人员中,有一名是刚刚从北京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的研究生。这是位穿着朴实,但却整洁大方的女孩。

  这位女孩简历上呈现的学习成绩及专业技能等各方面的条件都十分优秀,但在初试时,对于面试官的第一个要求:15分钟一对一的自我介绍——她失败了。这是她生平第一次参加面试,因为过于紧张而忘记了之前准备的自我介绍。

  面试官对她失望了,两次催促,使得这位女孩越发紧张。最终面试官直接宣布:她无法进入下个环节——专业知识测评。

  初试结束之后,该女孩调整心态,找到面试官,恳求其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并且表示,如果可以成功地进入专业知识测评环节,她肯定不会让公司失望。而面试官则表示,公司有公司的规定,淘汰了就是淘汰了。

  最终,这位应聘者在业界找到了自己的伯乐,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帮助公司一路成长。一年后,她的公司成为那家知名的传媒公司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招聘是要招到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而不是招一群感觉对口的人。如果面试官在招聘的时候过于看重所谓的“第一印象”,最终很可能是错失人才,甚至为企业树立强大的对手。

  能力需要时间来证明,印象却是瞬间的感觉,所以往往应聘者能力尚未展露,面试官的印象却先行一步。

  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外向型的性格,会充分地表达自己,彰显自己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能力强的人,因为学历或是性格的原因反而被冠以“书呆子”的头衔,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取得优异的工作业绩。内向的人分两种,一种是“内敛实干型”,一种是“慢热型”。前者虽可能不善表达,但却能够在一些特殊的、适合其性格的工作岗位上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并有出色的表现;后者通常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当他对工作环境越来越熟识,性情会逐渐地放开,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

  性格内向与否,只是影响应聘者是否能够第一时间展现其能力的一个方面。此外,尤其是对一些应届毕业生而言,他们更容易因为紧张而在面试时发挥失常,以至于把自己的印象分拉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没有真才实学。说不准,他们会在实践工作中有惊人的表现。

  当然,也不乏一些虚张声势的人,面试时看起来端庄能干,能言善辩,但到了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却又是另外一番模样,很可能能力平平,令人大失所望。

  因此,作为面试官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考察方式,不要踏入“以貌取人”的误区。

情感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