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房子是砖木结构的,下有青砖做基,上有黑瓦覆顶。木板墙、木板门、木门槛、木窗棂以及屋顶陶制的麒麟异兽, 构造出无以复加、不可再现的美。风吹雨打、日晒夜露的数百年时光,给那些木板、青砖、黑瓦镀上一层只有时光才造就得出、装饰得出的不可模仿的真实、确凿、古朴、浑厚的,饱含着时间历练的颜色和光晕。
许多年后,我漫游在曾居住过的小街,看危房改造、修旧如旧的复古工程。外来的建筑队伍和本地的砌匠、木匠、漆匠、泥瓦匠师傅,在被尘土和锯末覆盖的小街上劳作。我既感到充满希冀, 又感到失望—试图复古如初, 不过是一种美好而傲慢的执念。我还是时常去看,看修旧如旧,看复古如古,看一批批定制的青砖连绵不绝地从远方运来, 看一批批原木和石雕小狮子、石鼓、陶麒麟、琉璃的飞檐走兽以及整块的山墙上的壁画,裹着草绳、厚毡,珍宝似的运来……我能感受到新事物生长的热闹和喜悦,感受到人力和现代技术的伟大,感到欣欣向荣和蓬勃发展的激越,却也能感受到用尽全力却可能只得到一个外在表象的悲哀— 或者它可以超越从前,变得更吸引人的目光,变得更好看,变得更符合现代审美。只是,它不是从前的了。
那再也不能重现、再也无法复制的事物终将得胜,因为它们不止一幅蓝图、一个项目、一项工程、一套方案……它们一点点, 一天天,一代代,在生生灭灭的朝夕里,由人与时光共同完成。它们有来历,有故事,有呼吸,有灵魂,有过往。
我站在锯末与泥沙混杂的柔软的土地上,望着一栋栋古老的房子和古老的废墟,它们有的被拆除了,有的留下骨架。粗壮乌黑的立柱,宽大坚实的横梁,都还保留着被人间烟火日复一日缭绕过的痕迹、颜色和味道。它们摇摇欲坠地站立着,空荡荡的, 等待被新的木板墙和新的仿古瓦、仿古屋顶填充,刷上新的仿古色,安上新的仿古雕花窗,铺上新的仿古地砖……
我知道,我们将拥有一条新街了,它就在原来的位置上,它撑着从前的那些房子的骨架,含着从老房子上拆下的零星的匾额、旧瓦、石磉墩、麒麟瓦当……
我有时不禁会想,干吗要执着于从前和过去,执迷于彼时彼刻的模样?换个视角来看,我们没有失去,我们得到的更多了。眼前的这一条街将随着我们进入新的世纪,另一条街仍在心中驻留。它们共同生长,在看得见的地方,在看不见的地方。天长地久, 新的事物也将成为旧的了。
夏日已尽,那些屹立在夕辉中的老房子沉默着,它们的头顶上已经没有了旧时的那些小黑瓦。而在脚下的泥土里,我看见了一棵昔日的瓦松,它还活着,开出一穗毛茸茸的花儿,一粒粒细小的花朵,洁白、雪白、粉白,每一朵都那么小,每一朵都有五个花瓣,伸展成五角星的模样。
我小时候无数次仰头望过屋顶的瓦松,这却是第一回近距离细赏它开出的花儿、细看它伸出的花蕊,这曾经寻常可见的小东西还在这里呀!会的吧,当新街落成,它们还会胖乎乎地留在屋顶,在八九月间开出或白或粉的花儿,在九十月里结出细密的种子。一年生枝叶,二年开花结籽。待到花落时,种子生,瓦松死;待到种子落时,新的瓦松又长出来。
小小的开出许多花的瓦松在对我说话,它诉说的这个道理,已经是千百万年来全宇宙的生灵都知晓的道理。这道理,使我释然。我应开心起来,待到瓦松再次出现在屋顶,它还将开出如老街屋顶上那样的花儿。
那时,我就是一个见过了瓦松花的中年的孩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