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拐角处……

时间:2024-03-12    来源:馨文居    作者:雪舞琼花  阅读:

  冬去春来,春去冬又来。时光老人的脚步在匆匆间来去,似曾相识的风景在眼前变换着迥异的面孔。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路途,几乎没有多少新事物出现在周围,早已让视觉神经产生了疲劳。在默然中只有急匆匆忙碌的脚步,悄然而逝的光阴。当忽然有一天与春俱来的变化,引起人的注意时,心中的新奇、疑惑、猜测便在不经意间陡然升值。 拐角处这个平常的再不能平常的一隅,就在这个春天里发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变化。它位于马路拐弯的一角,马路西北方向是火车站,或高或低的水泥路面还算平整,而马路的东南方是派出所。马路与派出所相隔的地方却是一块不规则的黄土地。这里好像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在水里、雨里、泥里、雪里挤压着。车辆碾压的痕迹弄得坑坑洼洼,一副历经沧桑,疲惫不堪的模样。司空见惯了,人都木然而视,任其斑驳下去。忽然,今年的春天有了不小的动静。黄土地上斜斜地挖了一个深沟,一直通到拐角处。连续好几天,两边的筑起了高高的土堆。搞不清楚这要意欲何为?眼看着周围的草绿了,这一处并不大的施工场面还在悠然进行着。每天穿梭于熟悉的路面,看到的是几乎同样的风景,只有拐角处变化成为每天关注的焦点,希望它成为为民服务的一处航标。就这样每天充满期待地关注着其中的变化。 终于在绿装莹然的时候,土堆和沟渠回归了旧貌,拐角处出现了井口大的一块水泥坨。斑驳不堪的“圆”面上,伸出了一截胳膊粗细的管子,用一个大大的塑料袋套着,歪歪斜斜地“倚盖而望”。

  到了这一刻,还是不能够弄明白这是属于哪方“神圣”,有何用途。从此以后,“被遗忘的黄土地”还是依旧行驶着它车辆掉头的“使命”。就连春天萌发的嫩芽也不可幸免,歪歪扭扭地在“绝处逢生”。偶尔的幸免于难也只是暂时的“保存”,不知道什么时候便会随着滚滚车轮葬身地下。只有那些实时选择对“家园”,墙边以及有障碍物的地方,郁郁葱葱的草木蓬勃地生长着。瞧,拐角处,“井盖”旁,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有大大小小的草芽已经长到半尺来长。虽然纤弱,但“井盖”无疑成了这些草儿的“庇护所”,在暖阳下肆意地生长着…… 一整个夏天,这处令人“期待”的变化好像在“井盖”上画了句号,而在人们的心中却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谁又能知道它“产期”是什么时候。那个套在伸出来的管子上的塑料袋也在风吹雨打,烈日炙烤下披上了岁月的沧桑。心中的期待也不再是期待,渐渐地它已经变作了零落于心的尘埃。看不到它的价值在哪里,更猜不出“操作者”的用意。 “井盖”边的小草也早已是风中摇曳的残肢,零落的茎叶,惨然的形态挂上了层层青霜。春过了,夏走了,秋天的脚步愈来愈近,心想也许这“井盖”与秋冬同住了。可没想到,突然有一天,在上班的路上,在拐角处,在“井盖”上陡然间升起一个高高的银色管子,最上端斜斜地挂了一个像路灯一样的架子。难道是按路灯吗?有可能,此处上下较远的地方才有路灯。这里安装一个应该是很正常不过的了。

  可是,如果是安装路灯需要耗费半年的时间吗?真有点匪夷所思。可是,更令人想不到的是,猜想完全是错误的。因为隔了多日之后,这个斜斜的架子上根本没有路灯的影子,而是出现了一个看似灯罩,又不像灯罩的东西,是螺旋式的环状的样子。也许是自己见识短浅,不懂是什么东东而已。可是,充满好奇心的我问了好多人,都是一脸狐疑的样子。也许真的是“俗人”太俗了吧。可是不管怎么说,这样“耗时”的“工程”真是令人无语了。直到现在,那高高的杆子,那“怪样”的“装饰”还在寒风中静立着。这个冬天,它会告诉人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吗?这个冬天它还能旧貌换新颜吗?天才知道。 路还在脚下延伸,时间不可逆转地向前。拐角处曾触动人神经的一处“芳草地”,在谁的操纵下“犹抱琵琶半遮面”,又是在谁的精心呵护中“难产”?不得而知。在此,不想对某人某事指手画脚,更无力“挥手云雨”,只是觉得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经济充盈的今天,这么看起来微乎其微的算不上“工程”的“工程”,怎么会在一年的时间里“孕育”。

  “难产”的背后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如果这些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为下一代人心中的疑惑,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演绎? 期待在疑虑中打着问号,时间在悄然间付之东流,结果在无限迷茫中煎熬。这样的现象是否多见?我不敢妄言,惟愿生活中多一份阳光灿烂,社会多一些雷厉风行。

网络文摘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