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讨论:宜林地具有可观的潜在价值,顺其自然尊重规律促进适者生存,可一劳永逸获得相应利益。宜林地经营成效显现,对人类生活而言,会有一系列的利益连锁反应。
人工与天然结合的多林种森林气候形成后,空气中的氧离子会让亲临者感觉心旷神怡,进而调节生理心理,起到延年益寿的效果。森林营造的生物多样性共处一域的生存环境,过滤并清除了漂浮在气流中的尘埃和有碍生命健康的有害物,使亲近森林的人们感到空气清新天高云淡,可缓解各种压拟的心理情绪,体现应有的心理素质,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理疗休养的效果。生物多样性正常生理活动中的吐故纳新,可去除水中有害生理的部分,添加有益的成份,为人畜饮用提供健康保证。同时,枝叶的避护和吸纳作用,可缓解下雨时径流的形成,减少自然灾害,吸纳水份的缓慢析出,可以提高空气湿度,减少强对流天气的形成,为风调雨顺创造条件。森林影响的区域气候中,风雨都会是柔和的,阳光是明媚的,人的心情生理都会处于最佳状态。
对于宜林地而言,相对于人们的经营意识,有难易之分。以往人们偏重于直接的经济利益索取,所以,研究方向以及经营措施多为缩短经营周期,提高单位面积的木材蓄积和果实质量产量上做为重点,这样即能满足国家建设对物资的需求,人民群众生活物质的需要,同时也取得了相应的经济利益。品种选育方向重点都在质量产量上,如材积蓄积,果品质量和数量,针对地理环境去研究适者生存往往都是畏助性的,所以现实中的效果多有不顺其自然而终难成功的例子。石屿宜林地多年采取多种造林方式终不能使经营者如愿,其原因不能说没有受这种意识的影响。
石屿宜林地从经营角度去划分,基本上可以划这两个区,中下部和上部,中下部大部分土层较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透气性以及持水能力相对较好,可以作为短周期经济效益好的林种去经营,也可根据需要做一部分设施农业,以拓宽经营领域和效益渠道。山的上部地理条件不好,气候环境恶劣,最突出的表象是,土层薄石砾多水源涵养能力差,难有一般树种生长所具备的条件,不适宜短周期经济林种生长,应以生态公益林为主去经营。从区域气候上说,山上山下是互有影响的,山上林木效应可影响中下部的生态环境,如遮风挡雨减少风、旱、寒的灾害性影响,涵养水源为中下部林木生长发育及其林付产品的质量数量都会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山上部的合理经营费用可以通过下部的经济收益来弥补。
石屿宜林地经营,必须具备长远的心理准备,不可竭泽而渔,否则会得不尝失。如果侧重中短期利益,对山的上部可以弃之不管,或作为草场通过放牧扩大公司经营利润空间,这样可以减少投资成本,增加利润。如果兼顾长远,则会有很大一部分效益(指生态效益)无尝地奉献给社会,直接为公司经营提供利润最快也得在二十年以后,多为木材间伐产生的经济效益,还得在天公作美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具备一定的风险。如果利用青山碧水的生态效应成就其它事业,估计会有好的收益,但没有依据可以估计。
石屿宜林地经营成功的决窍应该说就在石屿当地,在当地的天然遗留树种和人工栽植的林种中去寻找,可以多树种乔灌混交,以山坡绿起来为要务,但要注意尽量避开与当地经济发展有冲突的树种,如牛羊喜欢吃野兔容易啃食的树种等。另外,短周期的,经济效益高的林种,可以高投资,争取高回报。用于公益林的部分,要尽量减少投资,在人员来往稀少的山上部,甚至可以不投资管理费用,只投资造林费用。
山中下部经济效益高的林种可以以树林的经济性产出为重,植被保护为辅。山上部的公益林讲求生态效应,造林时尽可能不动原有的植被,若能采取点播最好。
总之,石屿宜林地经营绝不能象完任务那样去经营,也不能用求政绩那种方式去经营,最好是按自然法则去经营,循序渐进,就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