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我们”是谁?

时间:2024-02-20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吴墨  阅读:

  “我”和“我们”意思不难理解,“我们”用途颇多。在此,说说双方一对一辩论时出现的“我们”。

  前几天在一知名大论坛看到一篇驳斥他人观点的文章,读着读着感觉作者人数增加了,由单数变为了复数,由个体变为了集体,该作者阐述自己观点时,由“我”稀里糊涂地变成了“我们”,文中不时以“我们”的字眼儿出现,令愚好生糊涂颇为不解。

  该文是否以单位或集体名义发表?作者究竟是以个人还是单位、组织或某团体授权发表高见?从头至尾仔细拜读了两遍,署名的作者还是独独一人,文头文尾也未见某某群体或单位授权,抑或与某某人合著的字样,如果愚理解没错,这篇高论应当是篇表述个人观点的文字,与他人或集体无涉。

  这就怪了,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思想见解,文责自负,与他人丁点儿关系没有,但文中一个劲儿地扯“我们我们”的干嘛?什么意思?那个“们”从何而来?是何人?他们都知道被你不打招呼随随便便拉进来了吗?其中一些句子挺逗的,“我们认为”、“我们从来”、“我们看到”……谁是那个“们”啊,到底“我们”究竟是谁们啊?莫非是引用他人的语句或观点了?文中也并无引文或借用语句,那么“我们认为”……中的“们”系何人呢?真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晕乎乎的。

  过后想想也不为怪,有人辩论时总是喜欢把我变成我们,给人以领导发言或领导授权发言一般,给人以组织或集体对个人之感。愚前几年在一家文学网站做杂文编辑就碰见一个这样的。两个会员为中国该不该买美国国债而争,辩论时甲不停地用我们我们的,颇有居高临下人多势众气势夺人之势,仿佛他代表了一个派别出阵迎敌一般,抑或是某部委的新闻发言人,乙说你是谁啊?你说的“我们”是谁啊?他们同意你的观点了吗?甲颇自信地说没人授权就不能代表了吗?“你真行!谁人你都能代表,直接下文件发命令不就完了!”乙说完闪身走人。后来知晓,甲是一家外企高管,收入不菲。乙说,才是个外企高管,我还以为是什么不得了的大官呢?就是董事长总经理在网上发言和下岗职工农民工别无二样,只能代表你自己!

  其实,文章中出现“我们”的时候并不稀奇鲜见。媒体上经常可见的社论、社评、特约评论员文章、编者按、编后语、新闻发言人的发言等中,“我们”并非鲜见。那是代表一级组织、一个部门、编辑部或媒体自己说的话,用复数“我们”在情在理无可挑剔。而网民个人发表文章,如无组织或他人授权只能代表作者本人,仅仅是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或组织部门无关。

  “我”和“我们”一字之差,含义显然不同。我,是单独的一个个体,多个“们”就成了一群人、一个集体、一个派别或一级组织,两者在质上和量上截然不同。我说的,系个人观点;我们说的,内涵可以想象或理解为多个答案,其作用大小轻重不言而喻。

  随随便便滥用“我们”的实质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而代表他人的问题。能代表,是一种权力的体现。在特色园子里,代表和GDP一样具有幽默性。想让代表不一定能如愿,不想被代表又时常稀里糊涂地被代表。能随口说代表谁谁的除了官员还有何人?人家领导挂在嘴边“我代表”,尽管事先没有征求屁民的意见,或未经同意,但人家有那个职务,把你代表了就代表了,屁民能奈何?而同属屁民之列的屁民,不打招呼随随便便代表他人就有点自大了吧?莫非作者是某领导?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品读了两三遍还是看不出丝毫作者是领导的内容和意思,虽有领导口吻和意味,抑或有几分领导的架势和气势,但终究没看见作者就是领导的实据。这就有点幽默和费解了。绝大多数国人现在对一无所知情况下被代表,颇反感颇厌恶,没经过同意就被代表了在某种意义上形同被强奸一般。这方面网文已有颇多高见,此不赘言了。

  这个简单直白的小道理该文作者未必不清楚不明白,是无意疏忽还是有意为之,作者未言不便猜测,但读该文委实有集体对个人、众人打一个的感觉。实际上,能否驳倒对方观点根本不在于人数多寡,在逻辑、论据等方面站不住脚不要说几个“我们”,就是百个千个“我们”又有何用?文章在于以理服众,辩论在观点能否驳倒对方见分晓,在于以理服众,在于说理的本事和说出的是否是“理”,而不在其他。讲不出道理,满篇皆尽“我们”也于事无补。真要是说理不赢人,倒不如我就是我,何必拉那些一无所知的“们”来凑热闹和垫背。说的客观中正合情合理,一个人也能傲然挺立鹤立鸡群,无须乎虚张声势自封代表来“我们、我们”的。

  如果说,作者无意,也不必为此较真儿计较,可一笑了之。如若作者有意为之,用心何在呢?

  客观说,在网上发文尤其是双方辩论时,就是名家大腕儿专家权威的高论也仅仅是代表他自己,即便他的观点独树一帜,抑或被众人认可,也还是“一己之见”,未经他人允许也不能代表谁,与一般网友的发言一般无二。没有因为是名家就不是个人之见而成为“我们”一说。那位作者的“我们认为”、“我们从来”、“我们一直”……缘何而来呢?出现一半次可视作无意或疏忽,反复使用就是习惯自然,是感觉“们”的作用和力度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的“我”吧?之所以这样频繁使用,不得不叫人揣测其用心。一是,似乎用复数“我们”能增加文章的气势或力度,此文并非一己之见而是众人之说,合乎那句“大家说的不会错”一样。一字之差偷换了概念,变个人为集体,达到以众人的口吻和面目堂而皇之地对付一个单独的个体的目的,无管论点能否以理服众,先来一个人多势众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再说,有点暗含人多势众的感觉。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我们”,听着颇耳熟,与官腔官调极相似,大有“官方”发言人之感,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唯我正确,实则有狐假虎威忽悠读者之嫌。三是,自知说理的本事乏术,以此壮胆儿助威或虚张声势,最终效果如何不说,气势先压倒对方。四是,含有抬高自己的身价和地位的气味和成分,自以为自己的观点正确英明所向披靡,说话就理所当然地我们我们表态起来,俨然似一个某某发言人一般,随随便便把不知情的男女老少们都拉了进来,以示代表着众人或组织。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这种自封的“代表”颇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说话就理所当然地我们我们表态起来,其实,内心极不自信且懦弱胆怯。但委实令人反感,不禁要问,你说的“们”在哪里?那些被你拉近“们”里的人知情吗,同意吗?

  你是谁?应该清楚明白,乃无职无权的平头小百姓屁民一个,张口闭口我们我们的,你以为你是谁啊?你能代表谁?谁愿意让你在没有征求意见并同意你的观点的情况下代表?

  官员习惯于说“我们”,那是他们认为和觉得有权代表,无论你知情或愿意与否。而作者呢?也或许是谦虚,从该文看不出是某某领导,颇像一个普通屁民。如若是普通屁民,奉劝一句,反驳他人观点时须悠着点儿严谨点儿,无论你的观点正确与否,不要张嘴闭嘴“我们我们”的,不愿让你拉近“我们”的可能不在小数,被你“我们”了的心里不舒服或者挺反感的亦然。

  说别的事儿“我们我们”也倒没啥,一对一辩论时说的多了令人费解甚或小觑,还容易授人以把柄。说到家你还是你,你不能随便代表任何人。用“我”合适,加上“们”就有自以为大的代表之嫌。

 

网络文摘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