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少女小渔》:旁证与反证华人新移民的历史(上)

时间:2024-04-14    来源:馨文居    作者:刘艳 严歌苓  阅读:

  按语:

  虽然严歌苓出国留学前就已经发表了一些作品,并且出版了三部成绩不俗的长篇小说,但笔者与严歌苓的最初结缘——读到的第一本严歌苓作品,还的确是因为那本让严歌苓声誉鹊起的《扶桑》,后来买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的《人寰》,然后入手的是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那套“严歌苓作品系列”。严歌苓作品太受欢迎,这套书中有的本册被同学借了未还,再无踪影。幸运的是在工作后,文学所前辈学者、评论家和作家李洁非先生将他那套扉页上有严歌苓亲笔签赠的全套书都惠予了我(大约2005—2006年左右吧)。当是寄予厚望,希望我能好好关注和研究严歌苓之意。这套书系的“中短篇小说集”《洞房·少女小渔》一册,就收有那篇有名的短篇小说《少女小渔》。不仅仅是让严歌苓获过文学大奖,这篇《少女小渔》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仅仅1.5万字左右的小说体量,在艺术性、思想性和文学性上,涵蕴独特价值、发人深省又显现让人解读不尽之意。1995年,短篇小说《少女小渔》,被拍成104分钟片长的电影(导演:张艾嘉,编剧:张艾嘉、严歌苓、李安),在1995年9月11日的多伦多电影节上映。该片获第40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最佳编剧奖。

  跟“旁证与反证华人老移民的历史”的《扶桑》相比,《少女小渔》简直就是在旁证与反证华人新移民的历史。这还不足以彰显《少女小渔》的别致之处,它成为“可以拍成一部电影的短篇小说”,或许是最最让人称奇的。也正因此,笔者才在《<少女小渔>:旁证与反证华人新移民的历史》和《<少女小渔>:可以拍成一部电影的短篇小说》两个题目之间,左右逡巡,难以取舍。最终,笔者把它们一并呈现出来。不如此,不足以凸显《少女小渔》的全部意义。

  刘 艳:《少女小渔》的写作应该是在《扶桑》之前,对吗?彼时您还在念写作学的硕士吧?还是?请回忆一下您当时的写作缘起,是什么触动了您写作《少女小渔》的心思和灵感?故事的素材是来自生活所闻?还是新闻素材?华人女性通过“假结婚”嫁给外籍男性,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华人第五代移民获取身份、改变身份的一个途径对吧?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吗?《少女小渔》小说所获得的奖项和准确的获奖时间是?

  严歌苓:是的,《少女小渔》是我在读书的时候写的。那个时候学校功课特别多,因为我第一学期是全奖学金,我可以选到五门功课。所以我就一下选了五门功课,还有一些是本科的这个需要我补的功课,三门本科、两门研究生课程,非常地忙,一天十四五个小时都要读书和写作业。有的时候,我早上要出去打工,当时我在一个中餐的快餐馆里打工,是早上大概十点钟到下午一点钟就这三个小时,好像是要到下午一点半吧,特别忙。

  所以在那个有限的时间空隙里,要想写点东西呢,就必须在早上起来那一会儿才能写。那个时候我都是早上起得稍微早一点,然后把那个想写的小说写了,记得一天只能写一两千字吧。就那样一种生活状态,特别地忙、紧张。但是也觉得非常非常地刺激,因为在学校里读了很多很多的原著,就是英美作家的原著,所以就感觉阅读原著特别能够刺激我产生一些写小说的这种想法和故事的灵感。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少女小渔》这个故事呢,其实不是在美国得到的,是我在澳洲的时候听来的。当时我是去澳洲看我的前夫李克威,李克威有几个朋友,其中一个女孩就很有意思,特别爱讲笑话,来就讲她和那个老头子假结婚之后每天经历的故事。经常一到晚上,她就跑过来聊。然后就说今天又怎么样治了老头,过一天又说,这个老头怎么又坑了她一下。老头有个女朋友是个意大利人,这两个人都是意大利移民,那个女朋友有时会去人家的这个酒席上给人家做蛋糕。所以这两个人他们其实都特别地落魄,也特别地边缘吧。我也见过这个老头,我们去那个女孩子家里去找她玩儿的时候,那个老头也是很滑稽的一个人,应该属于美国人称的那种“白垃圾”。

  意大利老头反正就是有一种流氓无产者的那种素质、气质吧,然后呢,就是经常看他脱着上身——光脊梁,因为澳洲比较热,我去的时候正是澳洲的盛夏,是12月到次年1月份,正好是跟北半球是倒着的。那个时候他们都是过夏天,然后老头就经常光着脊梁在家里拉小提琴,小提琴他给拉得也像个流浪汉拉得一样的。因为我小时候学过小提琴的,那个琴头不能耷拉下来。他都恨不得把小提琴的琴头耷拉到腰上,就是特别像一个街上卖艺的。我呢就设想他会去街上卖艺,然后乞讨钱。

少女小渔

网络文摘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