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江背山峡谷游记》

时间:2023-09-09    来源:[db:来源]    作者:周建华  阅读:

  沤江中游濠头与永丰交界的花木桥至暖水乾浦一段十余里古称“下濛江”,现称之为“江背山峡谷”。

  从沙田电站(或称“沤江电站”)大桥溯江而上,沿着江右山道前行200余米,两岸峭壁兀立,站在小道往下看,夹于两壁间的一个大潭绿水莹莹,深不可测,当地人称为“网塘”。再拐一个弯,峡谷中一江石头一览无余,或大或小,亦圆亦扁,横竖杂陈,形态各异。山路左边下面是宽阔的江道,山路右侧是陡立的石壁,越往里走,青树翠曼,参差披拥,山风訇然,似闻虎啸龙吟。遥望对岸如刀砍斧斫的悬崖,从中至顶斜斜凸出,江边卧着几团巨石,不知是在什么朝代从山顶坠下,也不知被洪水冲刷了多少千年,巨石棱角被磨圆,虽静静卧于江边,却威武森严。走近此处,满耳只闻江风与山林交响的天籁之音,天荒地老的景象,令人不知今夕是何年。前不远的石壁半腰,吊着一个箩筐般大小的黄蜂窝,触目惊心,蔚为奇观。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沿江再往上爬走里许,江中突立一团四、五丈高的扁石,形似巨牙,人称“对牙石”。据传其石是土地公公为治沤江水患所遗。古时每当春季,沤江洪水泛滥,下游田壅土淹,一片泽国,百姓苦不堪言。土地公公心生恻隐,一夜遂从永丰黄砂岭赶来几团巨石,欲填截峡谷狭窄处以减缓水流。赶石快到江背山顶时,恍惚间闻山下鸡叫,土地公公以为天快亮了,慌忙之中只追赶一团石头至山顶,再抛下江。此石不偏不倚跌插于江中乱石缝,任凭洪水冲击,竟千年不倒,万年不斜,可谓神奇绝妙。

  往上走,两岸草木葳蕤,遮天蔽日,满江仍是大小不一凸凹有致的石头。远上高山泥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左江背山至今仍零星地散布一些抖墙房和排杉屋,偶闻鸡鸣狗吠,但没有听到粗犷而悠长的山歌,让人心生遗憾。右江背山半山腰的蔸坪,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还住着几户人家,至今杳如黄鹤,唯几堵残垣断壁沉默地凭吊过往的岁月。山下永丰垌时有老辈人讲古,说蔸坪以上几个山㘭老早有几个屋场,山上也有墟场,屠户每日杀一个猪不够卖,好兴旺的地方不知怎么就崩败了。也时有人提起,江背山锥子崖下有个白鹮洞,洞中藏有金银财宝。十多年前还曾有外地人请当地人作向导上山去寻找白鹮洞,无奈山高林密,云遮雾罩,寻洞寻宝的人无不空手而返。翻过锥子崖就是平顶山,平顶山有99座差不多一样高的山,传说曾有人在这99座山上各插一支香,待收香时却能收回100支香杆,反复试验皆如此,人们诧异之余,终于明白了99座山之外还有一座神山,只是凡人不能一睹真容。平顶山一山㘭口矗立着一团形似人样的巨石,巨石两旁各有一团稍小的石头,此处称“仙人担石”。仙人担石旁不远处住着一户人家,主人名号“棒古仙”,此人会打铳、放吊、治符、下法子,并有一身功夫,拿一根禾枪(一种两头削尖用来担茅柴的杉木棍)随便往地上一插,四、五壮汉一齐用力也拨不出。棒古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去世,其后人已搬迁到山外居住。

  峡谷深处,两岸奇崖错列,众壑纵横。山上时有潺潺细流流往江里,钻入石缝下缓缓流动,隔不远就形成一个水潭。清澈透明的水里,成群小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合。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山鸟哳鸣,黄麂啼叫。很久以前,一个打绑腿穿草鞋的猎人上山狩猎,不知不觉进入一片竹林。竹林中有一块小坪地,竹丛边一竿竹子弓腰垂下枝梢,随风摇摆不停地拂扫着地面。走累了的猎人在这凉爽清净的地面躺下休息,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梦睡中猎人突然听到半空传来吼叫:“黄犬,快去咬那个穿草鞋的人!” 猎人猛然惊醒,睁眼一看,自己身上已被无数小黄蚁衔来的黄泥掩盖了大半身,他吓了一大跳,赶紧起身飞跑下山。回到家里,猎人把这奇异的经历讲给众人听,大家皆惊叹不已。经高人提醒指点,猎人所遇之地乃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只因猎人是粗鄙山人不配在这宝地久留遂遭山神追逐。翌日,猎人穿上借来的长袍马褂,并头戴礼帽上山去寻宝地,然而走来走去,左转右转,总是找不到昨日回转的路,风水宝地终是寻觅不着,后遂无问津者。江背山下周边屋场还流传一句藏宝窑语: “远望三江水,近看犁头嘴,挖中是三担又三篓。” 这句窖语的诱惑不知使多少人神魂颠倒,但无人能找到这窖语隐示的藏宝地方,因此从末听说有谁挖到了宝物,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峡谷逶迤,深邃而宏阔。上世纪七十年代因建沤江电站上游筑坝蓄水,下濛江失去了日夜奔腾不息的浩荡水流,一江石头露现出神秘的今生前世,只有每年汛期花木桥大坝开闸,江中奔流的洪水才再一展雄浑的气势。1979年10月某日,为排泄淤沙,大坝全部闸门尽开,洪水裹挟着鱼与沙像脱缰的野马,飞奔跌落于几十丈之下的谷底,轰轰然作响,震耳欲聋。满江的大鱼小鱼随滔滔洪水滚滚冲向下游,早已闻讯赶来捞鱼的周边百姓无不满载而归。鉴于那次人们不避风险捞鱼的疯狂,四十多年来大坝再也没全闸放过水,这方的百姓再也没有看到或碰到过那满江漂鱼的壮观。临近大坝,江边石壁树木苍苍,烟岚缥缈,一派亦真亦幻的仙境。沿着陡峭弯曲的小石道一直往上爬走,便到了一条羊肠小道,再拐几个弯,就到了花木桥大坝。

  站在大坝,只见坝前一湖满水蓄于青山翠绿中,昔日暴戾奔腾的洪水在湖中微波荡漾,温婉多姿。湖前两山交汇之处,两岸悬崖凌空,久负盛名的下濛桥曾建于此。古时此处地当汝桂通衢、湘赣孔道,自明朝中期至民国末年四百多年间,永丰垌周人耗费巨大财力在此建桥,凡历七修,善事善举,名垂史册。惜乎建电站筑坝蓄水,风景绝佳甲于汝邑的下濛桥覆没湖中,汇于一湖汪洋。永丰八景之一的“濛涧飞涛”已随古桥古韵隐没于岁月的长河中,渺茫如烟……

  花木桥对面半山腰上,曾有白墙黛瓦的古庙隐于古树老林中。庙中住持慈元曾带领众僧两次参与下濛桥建筑的化缘募捐。时至今日,庙何在,僧何在?呜呼,古庙不存,古风不再!

  岁月更迭,时代变迁。往昔令人心惊胆寒的下濛江,现已成为城里人向往的观山赏水,旅游探险的好地方。置身于山水美景中,呼吸大自然清新纯净的空气,让人返璞归真,俗虑顿消,物我两忘,确实是新潮的享受!

网络文摘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