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市长接访火爆的背后

时间:2023-10-14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韦墨Ink  阅读:

  11月9日下午,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大街上像赶集一样热闹,镇中心一家面馆前围满了群众。1点50分,镇江市市长朱晓明骑着自行车来到这里,“市长来公开接访了!”群众主动闪开一条道。当天,朱晓明接待了约60名来访群众,虽然不少诉求并没有现场得到解决,但市长表示她已记录在案,会后续督办。(11月10日人民网)

  此情此景,似曾相识;情理之内,意料之中。其实,市长亲自“坐镇”接访并不鲜见。犹记得2008年,广州万名官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接访工作,原市长张广宁仅5小时就接访了400人,部分接访群众更是“有备而来”:自带干粮帐篷,席地排队,最后市长圆满收官:收到足足四大箱信访材料,创造了“现代奇迹”。问政于民“接地气”,与老百姓“零距离”接触,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最终挥就了“官民一家亲”的和谐图卷。但这背后,却有丝丝不安,因为这反映出信访体制的旧疾,难以破解。

  众所周知,信访制度中有官员亲自接访的相关规定,且纳入政府考核体系。过去,在地方党政官员的心目中,越级上访非同小可,可以说是顶在头上的一个“压力锅”。各级党政领导成为信访责任人,辖区内访民越级上访次数,与官员乌纱帽直接挂钩。然而,相对越级上访,基层的实际操作,与信访制度设计的初衷,越来越背道而驰。受保政绩、保乌纱帽的利益驱使,一些地方过度强化信访职能,甚至将信访部门打造成了准司法机构,使公权开始异化,成为维稳、截访、甚至封堵言路的一种工具。通过各种高压手段来减少越级上访的极端做法,经常见诸报端。如“被精病”事件频发,其实就是大量信访冲突与侵权行为的突出体现。

  回到镇江市长接访,据面馆老板回忆,接访当天,出现如赶集一般的火热场面。一来说明市长接访普遍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对其寄予了很高期望。二来则是火爆之后,暴露出来的问题却发人深省:人治大于法治。找领导,而不通过正常的合法渠道,寄希望于“包青天”,而不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为自己维权。不禁要问,这是历史“悠久传统”?还是老百姓的自身法律意识不足?不一而足。

  自政府执政方式向“服务型”转变以来,各地方政府不断创新问政方式,从电视问政、网络问政到广场问政,各种亲民行动一改以往空谈虚浮的形式主义和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官僚作风,直接拆除了横亘官民之间的“隔心墙”,群众纷纷拍手叫好。从群众被人打伤致死具体案件,到村级事务管理问题,到申请低保的质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朱晓明和有关领导共接待了近60名群众。现场自始至终秩序井然,群众自觉排号,而群众也对这些平易近人接地气的女市长给予了肯定。一方面,女市长为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永远在路上做出了表率,另一方面,从现场水泄不通的氛围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当前政府信访工作的责任不到位,以至于影响了本该“鱼水一家亲”的干群关系。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把群众反映的所有问题做一个汇总,尽快提出解决方案。”接访结束,朱晓明直接在面馆开了个短会。笔者看到这位曾出任过江苏省统计局局长兼省发改委副主任的女市长果然条理清晰,思路有序。“解决问题,不能靠人治,而是要靠完善制度,从机制上去打通为民服务的渠道。”

  但越级上访、亲自接访等终究不是上上策,只有加强各级领导干部权力监管和责任意识的同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让人人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实现从“人治”到“依法治国”的根本转变。唯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市长接访的火爆​现象。

  话及此,破解信访沉珂,这位女市长已给出了答案:“解决问题,不能靠人治,而是要靠完善制度,从机制上去打通为民服务的渠道。”不断推进法治进程,加速转变政府职能,“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从根源上着手,才是治本之道。

 

现实之惑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