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别猜了,就是一本小说

时间:2024-03-23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素 言  阅读:

  提出这样一个题目,是因为很多人不拿它当小说读。当谜语、当历史、当自传等等,就是不当小说读。

  《红楼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没有谜底的谜面,众多猜谜高手笨伯般的花式猜谜从未断过,猜出来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研究流派从索隐到考证,从评点到考据,从题咏到创作,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说不出。研究内容从朝代更迭到宫廷政变,从皇帝到朝臣,从庙堂到青楼,把一个家族故事演绎得比春秋战国更为跌宕起伏。夺权、篡位、谋杀,末世中堕落的男性成了盖世英豪。私通、私奔、改嫁,您美化男性也就罢了,为什么要让干干净净的女儿们演奏乱世寻夫曲呢?就因为第一回“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贾雨村写了“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渴望成功的贾雨村自己都不知道,原来远处有一个三岁的薛宝钗在求嫁他呢,你看“钗”是什么?薛宝钗呀,“时飞”不就是贾雨村的字嘛,所以薛宝钗跟贾雨村是有姻缘的。就因为第十四回,秦可卿送葬途中,贾宝玉路谒北静王时,北静王给了他一串鹡鸰香念珠,宝玉自然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应给林妹妹,转手给了林黛玉,但黛玉随手扔了还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就让北静王爱上了林黛玉。就因为第三十一回回目的后半句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原来有金的不止薛宝钗,还有史湘云呢,宝钗有金锁,史湘云有金麒麟,金玉姻缘原来是三个人的纠葛,就让落魄中的史湘云嫁了落魄中的贾宝玉。难道都忘了《红楼梦》曲中所唱的“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吗?这里哪有贾雨村,哪有北静王,又哪里来的史湘云呢?把末世悲剧演绎成乱世情缘也不是这样的玩法吧。

  《红楼梦》有5277个单字,前八十回有60多万字,以这种方式猜谜的话,每个人都能找到支撑他想法的文字和事件了,自然是想怎么猜就怎么猜。

  有当历史读的,我想问一句,您能保证历史记载都是全面客观的吗?历史是人记录的,避免不了人的主观性,不是恶意歪曲,只需笔头一偏,就可能改变其本来模样,敢拿一本非历史小说当历史读,真真是拿历史当儿戏了。自传说呢?如果是自传,曹雪芹无疑是贾宝玉了,别的不说,只说曹雪芹的长相,据清朝裕瑞记载,曹雪芹“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就是长得身胖、头大、脸黑,宝玉呢?宝黛第一次见面时有对他外貌的描述: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这种描述很抽像,书中还有另一人也是这种抽象描述,是林黛玉,说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这样写的好处是你可以任意想象,你认为什么样是美就可以想象成什么样,就是按你的意愿来想象,总会长在你的审美上。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一个似乎并不是很好看的黑壮胖子与一个无论如何都长在你审美点上的人,能合并成一个人吗?连长相都做这样大的改变,里面的故事、人物您敢信吗?

  《红楼梦》是一本小说,它只是一本小说,再伟大也是一本小说。别杠,杠也是我对。

  小说是什么?彼时小说与此时小说具有不同的意义。唐代《隋书·经籍志》言:“小说者,街谈巷语也。”刘知几《史通》上说:“街谈巷议,时有可观,小说卮言,犹贤于己。故好事君子,无所弃诸。”鲁迅语:“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小说,始于民间口口相传,是使人愉悦的街谈巷议、道听途说,是娱乐项目,听的是热闹,看的是八卦,要的是新奇,谈不上文学修养,也不追求高雅脱俗。

  写小说的是什么人呢?《汉书·艺文志》有明确表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论语》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智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汉朝《汉书·艺文志》)。那个时代,写小说是稗官所为,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一群乡镇的稗官走街串巷,走东家串西家,看下棋的,听听聊天的,围观一下打架的,然后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上报朝廷,不是贵族文人的雅事,想想看有古代哪个成功人士写过小说?有哪个贵族子弟无愧无羞地说我在读小说呢?看看名著的作者, 写了《水浒传》的施耐庵是张士诚军师,写了《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和写了《西游记》的吴承恩出身商人家庭,写了《儒林外史》的吴敬梓是无心科考的潦倒文人,他们在当时都没有多高的社会地位。

  曹雪芹是贵族,虽然没落了,没落到举家食粥,病而无医的境地,但依然是贵族,生活在封建社会不读经不科考,无意做官,置家族传承、振兴于不顾,把一本小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不说大逆不道,也不能说是忠孝之举。为了遮一遮作者的本心,减一减惭愧之情,设置千绕万转的迷宫,故弄玄虚、卖点关子,告诉读者:我这可不是街谈巷议、道听途说、闲谈八卦,里面有深故事,至于多深,看您的学识和智慧了,哈,好玩吧?原来也是皇帝新衣的玩法呢。

  关于读者,《红楼梦》是小说,身为儒生,读起来大致相当于宝黛偷偷读“西厢”,不能大话于天下。这样好看的书不可不读,读完又不能不与人交流,但让人知道自己在读一本难登大雅之堂的话本,实在有失身份。于是,让俗事雅起来,能够减轻羞耻之心、惭愧之情的最好方法便是挖出其隐含的深刻含义,这正好契合了作者的心理。你高中时沉溺于网游、网剧,被家长抓包的反应是什么?古人也有此心。写者以高深的名义写俗,读者以脱俗的名义读俗,家庭矛盾演变为宫廷政变,家族兴旺引申为复国强业,在作者与读者的共同努力下,一本在封建社会被定义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的通俗话本便成了有高深学问、有政治内涵的高雅之作。

  曹公把读者引入迷局,没有明确路线,没有指明出口,却给人留下无数个出口,给想象留出无限的空间。读者也没辜负曹公一片苦心,真真种出个百花齐放,唱出个百家争鸣,扯进来想扯的人物,编出来想编的故事,说是红楼帝国也不为过,不得不感叹,雪芹先生真乃高人!以一本小说引万家开笔。

  引人入局当然要在开篇,否则读者走远了带不回来如何是好,于是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告诉你,本书的主题是闺友闺情,不怨世不骂时。即使涉及到世态,也是做背景出现的,读者千万切记。好的,不涉朝廷,只谈闺友闺情,可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呢?您是说了还是没说?难道您不知道人们一定会在“此地无银”的牌子下面深挖洞吗?如果没有这些说法我们就当小说看了,可这几句既出那还是单纯的小说吗?不挖出点影射事件来只能显得读者无知无才,更是对作者的藐视了,于是百多年来无数聪明人的创造式猜谜从未中断,衍生出的文字数量、故事版本早已超过小说本体了。

  只是,《红楼梦》诞生两百年后的今天,写小说成了雅事,小说家更受尊崇,重要的是《红楼梦》在小说界立了一座丰碑,至今无人超越。

  曹公,您是不是可以自豪且得意地告诉我们:别猜了,这就是一本小说。

  当然这不是一本普通意义的小说,是一部警世之书,始于欲念唤醒,终于欲念落空,归于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无得无失之境。

  小说明里暗里警示着人们,欲念不可有,执念不可有,贪念不可有。作者深知普通意义上的道理已不能唤醒局中人,只能以生命来敲警钟了。

  在贾府最耀眼的时刻到来之前,也就是元春省亲之前有过三次警告:

  第一次,以美戒美,以美止美。

  欲念的唤醒:女娲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补天,剩了一块被弃在了青梗峰下,无情无欲的顽石经女娲之手有了灵性,有了欲望,看其他石头都去补天唯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大家可以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所有的石头都没有发生变化,即没有被点醒,或者是被点醒了但都没去补天,石头还会不会日夜哀号?还是只有别的石头都去补天,只有他被弃在青梗峰下才会这样的日夜哀号?这就是人与所处群体发生变化对比带来的危机,也就是当群体其他成员的地位等发生变化后对没发生变化的人所造成的冲击。我们有没有可能在任何冲击下都能保持常态?不管外界风吹雨打、地动山摇我自岿然不动?看你修为了。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有了灵性之后,偏又有一僧一道来蛊惑,在石头面前说起红尘中的荣华富贵,石头动心了,便求着要到尘世间去,这一僧一道有趣,做了诱惑者之后又警告石头:红尘中乐事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但石头凡心已炽,欲望已燃,哪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一僧一道便答应带石头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 ”“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

  当然了,欲念一旦被唤醒,很难消除。红尘中的繁华情色极具魅惑,石头坠入其间不能自拔。石头与宝玉一体,这里不做区分。

  第五回,贾母带荣府的人到宁府做客,宝玉要休息的时候,被秦可卿带到上房,当他看到房中的对联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看到这种世俗的智慧,直接把宝玉劝退,宝玉便喊着快出去,及至到了秦氏的卧房看到了劝进的对联:

  “嫩寒锁梦因春冷,(甲夹批:艳极,淫极!)芳气笼人是酒香。(甲夹批:已入梦境矣。)

  忙说:“这里好。”

  如同宝玉抓周抓的是脂粉钗环一样,宝玉的性情表露无遗。当然秦氏的卧室不止对联,还有飞燕舞过的金盘,安禄山掷过的伤了太真乳的木瓜,又有秦可卿亲自展开的西子浣过的沙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宝玉就在这样暧昧的氛围中入睡了。

  睡梦中贾宝玉的经历体现了人性的弱点。

  他被秦可卿引着到了太虚幻境,首先看到的是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对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讲真、假、有、无的境界,确实是难为人。

  紧接着又看到的对联是(看到对联一定要留心,不定哪副对联里藏着自己的命运呢):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宝玉感慨什么是“古今之情”,又何为“风月之债”,于是招了邪魔入膏肓,却是不自知。他对真、假无兴趣,所以无感,但对情、对风月、对风月债好奇,所以有疑问,有了疑问便中魔至深。

  他看到了“春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只是感叹,却没有想到自身,他只是欣赏着花容月貌,却没有意识到春恨秋悲皆与他有关。

  之后在仙姑的引导下看了十二钗正册、副册的命运,当然看到了“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但他身处其中却丝毫没有感悟,不知道他的一生与此相关。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命运也不是一无所知,我们会捕捉到一些征兆,但有时是我们不愿承认,有时是不能承认,有时只能承认却也无能为力,而大多时候我们真的是一无所知。

  用我们经济学来分析就是,信息在这里了,但你没有分析信息的能力,于是对你来讲就成了无效信息。当然你可以说是因为信息不完全,但人生的完全信息是需要经历和智慧的,没有经历和智慧的人生不可能有完全信息。

  当对联、判词都没有唤醒宝玉的时候,仙姑决定让他“历饮馔声色之幻”,即在吃喝玩乐中唤醒梦中人,此法有趣,神仙到底眷顾神仙,别人是以命来警醒贾府人,却让宝玉在“饮馔声色”中自我醒悟。

  于是他闻到了“群芳髓”,喝到了“千红一窟”,他的反应是“点头称赏”,没有意识到所谓“群芳髓”是粉碎的碎,“千红一窟”是哭泣的哭,是他姐妹们的泪、血,甚至生命,这样的点头称赏是不是极具讽刺又极为可悲?

  之后在仙姑的引领下又看《红楼梦》歌舞,当看到“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时他的反应是无趣,这跟他在第三十六回梦中喊出的“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一样,是他的爱情宣言,他没有意识到这是他自己喊出来的对于金玉姻缘的抗争和对木石姻缘的维护,此时却是一无所知。

  这就像我们回望曾经走过的路,曾经发生的事情的时候,会感慨,噢,当时好幼稚,当时很可笑,甚至到现在依然耿耿于怀;当然,也许会夸一下自己当时还挺聪明。但当我们展望未来的时候,会发现真的是一片茫然。就像贾宝玉站在这里,看到的是他不久之后就要发生他身上的事情,但是他却是一无所知。所以警幻仙姑说:“痴儿竟尚未悟!”

  于是开始了对贾宝玉的引导,告诉宝玉说他是情迷至深变为情痴,情痴至深,又变为意淫。所谓的意淫,区别于“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在闺阁中是好友,却见弃于世道。于是她要救赎宝玉,便“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这是姐妹们的血泪酿制而成,红楼梦曲是姐妹们的命和运),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 ,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领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然如此,何况尘境之情哉”,目的是让他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什么意思?先正心,再修身,然后齐家、治国,这是贾家祖上的嘱托,也是家族给贾宝玉的责任。一番嘱托之后,宝玉与可卿领略旖旎风光,正在游玩之时碰到了狼群遂跌入深渊。

  这种以美止美、以美戒美的做法,是以更美好来忘却美好,以兼具了黛玉和宝钗之美的可卿让宝玉知道,黛玉宝钗算什么,有更美的在此,忘记那俩土妞吧,而且欲念带来的是深渊,是毁灭。这种法子虽然有趣,却无效,宝玉记住的是旖旎,忘却的是深渊,此警告效果不佳,倒是勾起了宝玉与袭人现实中的云雨情。

  第二次,以淫戒淫,以命殉淫。

  作者给贾瑞的定义是个最图便宜没行止的人,也就是说是个行止猥琐之人。贾瑞父母早亡,只有他祖父代儒教养。代儒素日教训最严,不许贾瑞多走一步,生怕他在外吃酒赌钱,有误学业。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属于被囿于家中的方寸之地,较少有社会交往,没见过什么世面,所以一见凤姐就沦陷了,凤姐长得很漂亮,是“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贾瑞没有能力分辨人的复杂性,他只看到了含春的粉面和未启的丹唇,听到的是笑声,看不到隐在背后的威,他的沦陷应该是被凤姐的美貌吸引,陷入期间不能自拔。凤姐的万般挑逗百般捉弄,让他以为凤姐对他有情,当凤姐约他见面时,他没有怀疑凤姐的诚意。直到让他腊月间在外面冻了两宿,找了贾蓉贾蔷捉弄并逼迫他写了五十两银子的欠条,贾瑞终于被逼进绝路,有挥不去的相思之苦,有被捉弄的羞恼之恨,有无力还债的财务危机,于是病了,病入膏肓。这时候来了跛足道人,他给了一面镜子,上有“风月宝鉴”四个字,说是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并嘱咐他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它的背面。道士走后贾瑞开始照镜子,反面是骷髅立在里面,好奇之下看了正面,好奇不仅害死猫,亦引得欲念深重的贾瑞走进死亡之谷——镜子正面是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贾瑞抗拒不了凤姐的诱惑,一次又一次进镜子,三四次后便被两人用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临走时贾瑞说:“让我拿了镜子再走!”

  这就是贾瑞,临走时都没忘了镜子中的凤姐,到死都没有摆脱情欲的诱惑,所以即使不是凤姐也会有其他人,使贾瑞毁在色、情、欲上。

  贾瑞死后,当家人要烧镜子时,“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美人在前,有谁去计较她是不是会化成骷髅骨,丑为真,却使人痛苦,美为假,却使人愉悦。所谓“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贾瑞无法化解的欲念亦是世人的执念。不撞南墙而回头,不入深渊而止步,是洒脱、是通达、是智慧,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贾瑞去世后,除了丰丰富富办完丧事,别无他言。贾瑞之死除了给人添些谈资外,并无引起警觉,贾家的男性们依然堕落着。

  第二次警告无效。

  第三次,以命戒情。

  秦钟是个男女通吃的“情种”,他一出场就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睛,美色至少是他行走贾家的利器之一,但美色诱人更伤人,在得到贾家庇护的同时亦在贾家堕落,在姐姐的葬礼上得趣馒头庵,真是将色欲做到佛家清静地。死前劝宝玉“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这句话出自秦钟之口极为反常,我们把它理解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吧,而且反常之语更应该引起人的警觉,尤其是这种反常之语来自知音好友,但是欲念已深,怎会深思,更不要说放下执念。当然,执念如果能放下就不是执念了。别人的经历再悲惨也只是故事,不发生在自己身上终究不会触动灵魂,秦钟的逝去令“宝玉日日思慕感悼,然亦无可如何了”,何曾想到自身呢?

  秦可卿是孤儿,被无儿无女的秦业从育婴堂抱回抚养,“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风流一词有讲究, 贾府无论男女,长相风流的有不少人,黛玉“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晴雯是“风流灵巧招人怨”,秦钟“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香怜”和“玉爱”只因生得妩媚风流“得此外号”。贾蔷比贾蓉生得还风流俊俏,水溶“也是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尤三姐是风流标致”。只是性格风流的唯秦可卿一人。性格风流的秦可卿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看她的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判词中出现“情和淫”字样的也只此一家。当然不能说她以一己之力毁了贾府,但她所代表的情和欲是贾府衰败的根由。

  她的淫与宝玉的意淫不同,意淫是可以做闺中密友的,就是你可以让他陪你逛街、帮你拎包,给你化妆等等,他还乐在其中,就是可以成为闺蜜。而淫由不同,警幻仙子说:“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也。” 秦氏的情、色、淫融于一体的。

  宝玉整天混在女孩儿堆里众人皆知,但秦氏的淫却只在卧室显现,众人面前是温柔和平的典范。贾母等人到宁府做客,宝玉累了要休息,贾母很放心地把宝玉交给秦氏去安置,哪想到秦氏可没有 “七岁不同席,不同食”的规矩,将这个小叔叔安置在了自己的房间,在这种暧昧的氛围中,宝玉的情欲就在有情有貌、性格风流的秦可卿面前萌动了,所以他是带着欲念入睡的,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就这样被带偏了。

  焦大所骂的:“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直指贾珍和秦氏。这一事件中,读者通常指责贾珍,同情的是秦氏,认为一个弱女子哪里有力量反抗。但是我们看到了贾宝玉,这样一个纯真的孩子都沦落了,秦氏真的无辜吗?

  秦可卿对应的红楼梦曲是《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红楼梦》中不乏美貌女子,但秦氏的容貌依然出挑。第七回周瑞家的看到香菱拉着她的手说:“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 尤氏对贾蓉说:“你再要娶这么一个媳妇,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 有美貌又擅风情的秦可卿,偏偏是“香尘陨落”“悬梁自缢在高楼大厦”。秦氏的情不知归了何处,贾氏父子的故事却是更加精彩,这父子俩有意思,对秦氏有爬灰之行,对尤氏姐妹有聚麀之诮,几个女子都是情色难敌的角色,也不知是谁堕落了谁。柳湘莲那句宁府“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算不得夸张,也没冤枉了尤氏姐妹。

  秦钟也是惊艳着进了贾府。宝玉与秦钟的第一次见面,觉得秦钟人品出众却生于寒薄之家,自己虽生得尊贵,却是荼毒了富贵;秦钟恨自己生于清寒之家,因有 “贫富”之限,二人不能亲近。二人的相见恨晚直逼宝黛,这样暧昧的表述虽觉美好,却不敢深究。秦氏姐弟以美色和风情挑动着贾府男性的神经,难怪“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出现在秦可卿的判词中。

  无论判词还是红楼梦曲,对秦可卿的描述并不美好,但不妨碍她成为贾府媳妇的典范,书中夸媳妇的时候不多,但对秦可卿的称赞却是不绝于耳,秦可卿是贾母眼中极为妥当的人,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尤氏说“那个亲戚,那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他”。王熙凤并不见和谁亲近,却和秦氏厚密;贾宝玉认为女儿才是干净的,而女人个个是坏的,但秦氏之死却好像在他心中戮了一刀,直奔出一口血来;秦氏去世时,“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平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

  人见人爱的秦可卿似乎与“败家的根本”并无关联,但“宿孽总因情”她脱不了干系,宝玉在她卧室的意乱情迷不是偶然,她死后贾珍的表现来看也是付出了真情的,只是这乱伦之情实属乱家之根。宁府的混乱延伸到旁枝侧脉,贾蔷有谣言诽谤在身,贾珍因避嫌疑分与房舍自立门户过活的,只是什么谣言呢?作者不说读者尽管猜。群童闹学堂由色相之争而引起,可见贾府的混乱已不分老幼了。而贾瑞之于凤姐,贾赦之于鸳鸯,贾琏之于鲍二家的,多姑娘儿及尤二姐等,竟被贾府的家规家法视为合理的存在。王熙凤过生日,贾琏与鲍二家的偷情,贾母知道后说:“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且把不是揽在自己身上,对贾琏并无十分责备。宝玉、柳湘莲、蒋玉涵等之间的关系不可言表;薛蟠薛大傻子属于不上品、不缺钱的人不带他玩,只能以钱买色或是依势夺色,但也属于最无约束的一个人,做起事情来无底线,以致闹出人命,就这样一个人却被贾府子弟引诱得比当日更坏了十倍,贾府男性之堕落还有底线吗?

  说秦可卿是败家的根由,是情欲在宁府的泛滥加剧了贾府男性的堕落,而贾敬, 这个宁府的家长,自是烧汞炼丹,于府中诸事毫不挂心,任子孙陷入情欲深渊不能自拔,箕裘颓堕之下,宁府焉能不衰败,贾府焉能不衰败。

  秦可卿之死有着更为深远的寓意。秦可卿——这个情的化身,是育婴堂的孤儿,来踪全无,意味着情无来处,亦无归处,却可搅得天昏地暗,秦可卿毁灭在天昏地暗中,她与贾珍之事连焦大这样的外围奴仆尽知,合府上下应该无人不晓,至少有风闻,但在贾母眼中却“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面对家族秩序无存、道德伦理尽丧,是真的无知无觉,还是只能无知无觉?

  但这个情欲的堕落者,却是家族第一个警醒者,她要警醒的不是某个人,她要救赎整个贾府,至少保下败落后的安稳。她也知道救无可救,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死前对凤姐言:“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遗憾的是王熙凤陶醉于秦氏之死带来的权力和元春封妃的家族荣耀,秦氏之言真真只当成梦中之语了。

  三人均在元春省亲前逝去,用生命换来的警示没有引起人的关注。之后的狂欢淹没了对生命的哀叹。贾府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中一步步走入衰败。

  大厦将倾,众儿女“好一似食尽鸟投林”,各自命运各自安吧。

红楼梦

现实之惑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