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报纸上刊登的工厂爆炸新闻引起我额外的关注,这次爆炸所带来的一连串后续报道看后让人异常难受。爆炸导致工厂人员或失联、或全身大面积烧伤生命垂危、或已经失去生命。那些找不到失联亲人的家属在焦急的等待DNA的检测结果,结果出来后列在死亡名单上的是痛苦哀嚎,列在住院名单上的则是欣喜异常,因为好歹亲人还活着,还有希望。可是抢救出来在医院救治的大多都是全身面积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烧伤,有的重度昏迷,命悬一线,生死未卜。即使活着,以后又将如何生活?
家乡的报纸上把这些处在受难中的人们的信息登载出来,以方便关心他们的人们查询。许多人都是我老家附近的乡镇或者县区的,看了他们的年龄更是令人唏嘘不已,几乎都是四十岁上下,二十多岁三十出头的非常少,都是年富力强的时候,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都是经济负担最重的时候。为什么恰恰是这个年龄层次而不是其他年龄层次的人这么集中的聚集于这样高度危险的工厂中?
应该说这些人都算是我的同龄人,我的所见也许能说明这个现象的原因。我们这代人的父母辈都是经历苦难最多的一辈,他们挨过饿受过冻,经历了从建国初期到文革时代,几乎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好一点的是高小毕业。在他们的意识里孩子能吃饱饭就不错了,上好学是什么概念他们不清楚,也不想知道。八十年代的时候正是我们这代人的求学年龄段,在那个经济改革刚刚起步的年代,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有多少呢?更不要说这些连温饱还未彻底解决的家庭会有知识改变命运的认识!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我身边的同学是逐年减少,有的上到二三年级就回家烧饭去了,有的四五年级,没考上初中就算了,还有的上到初一初二就回家种地去了。由于高中和中专的招生限制,留到初三准备走学习这条路的孩子参加中考也是如同万人争过独木桥般艰难。首先要通过预选这一关,才能有参加中考的机会,那时,一个好的乡级中学几百人预选过后也就剩五六十人,这五六十人才可以继续参加中考,最后能考上高中的真是凤毛麟角。这样的时代背景注定了多数孩子最终的命运。他们唯一的比父母好的是:父母几乎是全文盲,他们好歹是读过书的,并且可能是初中毕了业的。
受到的教育少注定了以后在他们成年时的命运,在改革开放的大潮裹挟下,他们成了打工者的第一波主力军,然而教育的缺失也使得他们沦落为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风险的别人不愿从事的工种。在这方面他们无法和其他比他们年轻的去竞争,因为八零后、九零后的教育程度远远高于他们。他们大多高中或中专毕业。要么受到过专业训练可以从事较高级别的工种,要么有自己的想法可以从事较轻松点的行业。
我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一群打工者中,有一个高中生,工地上需要一个小头目,那肯定是他。那些最先致富的,不管是留在家乡还是成为城市移民的往往也是有高中学历的人。
我的一个同学高中毕业后回到家,并没有匆匆加入打工者的行列,而是经过认真思索选择到邻近的城市贩卖水果,生意越做越大,成为最早的在城市购房者;而他的胞弟初中没有读完,到现在还是在全国各地打散工,辛苦自是不用说。我的几个堂兄弟从事着家庭装修,虽然赚到了钱,但是那一块块笨重的地板砖,一袋袋沉重的水泥压弯了他们不再年轻的身板。一个堂弟曾告诉我一件事:他们一起出去在建筑工地干活,当时需要一个能看懂简单图纸的人,宝俊这个高中生就捡到这个便宜了,工资比他们高不说,还不用干力气活了。想当初上学时宝骏成绩还没他好呢!堂弟虽然是很不服气,却也是充满了懊悔,当初一心只想出去挣钱,学上了一半就不上了,不像宝骏那时居然跑去花钱上了很烂的高中,人啊,都是没有后眼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受过高中教育的比受过初中及以下教育的获得成功的机会更多,也更容易成为打工者中的佼佼者。
由于知识水平的低下,普通民众对所从事工作的认识水平还是很低的。可能工作累点苦点,他们会觉得自己也没什么本事,干这些粗活也没什么,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其实危害他们身心的各种污染却被他们放到了一边。一开始不知道会有各种名目的污染,后来随着宣传了解一点,但是污染如同慢性自杀,在不知道死期来临前,民众绝对不会像对待山洪爆发一样逃离,而是怀着侥幸的心理过一天是一天。
在我上小学或者中学的时候,我家承包田地的相邻的一块地被他家女婿使用,在田中央搭建了一个露天的厂子,在那熬油膏。每天黑烟滚滚,不仅臭味难闻,连周边的庄稼从头到脚都被白色的滑石粉覆盖。我的父母就每天在那块田里劳作,我的乡亲们每天就在周围劳作,我们老老少少吃了多少年被熏黑的粮食而活。可是,虽然觉得味道难闻,却从没有人想到让他们把厂子关掉。不是因为乡里乡亲抹不下脸来,而是,没有人会想到那是可怕的污染,从呼吸的空气到吃到肚子里的粮食和喝到肚子里的水可都是被污染的。前几年陆续听到有老人因为各种怪毛病去世,谁会想到罪魁祸首呢?那位女婿也在四十出头的年纪死掉,厂子终于关掉了。他的老婆,我们村的姑娘,辛辛苦苦拉扯大两个儿子,东挪西借给他们盖了房子、娶了媳妇,却被两家撵来撵去,无处落脚,更可恨的是,想要再嫁,也被那狼心狗肺的俩儿子拦着。是因果报应么?谁又说得清呢
也正是这样的年岁,赶上孩子正是求学或者要成家需要钱的时候。因为见识到知识的利害,他们愿意花钱让自己家的孩子受到好的教育,不至于走自己的老路。他们想争的是子女有可以继续读书的机会,他们能做的是吃苦受累为孩子攒够学费和食宿费,让孩子能到县城或大城市里去读书。他们中还有一部分因为很早进入社会,十几岁就成了家、生了孩子,现在他们的孩子也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虽然教育观念在转变,但上千年来的婚嫁习俗没变,娶媳嫁女、生子进孙,花费都是水涨船高。别人家娶媳妇盖两层小楼,你家想不盖也不成,不仅媳妇娘家不会同意,后半辈子也会矮三分;彩礼钱都是以万来论,金银首饰早就成了必需品,不买,成吗?媳妇是不会进门的。他们在外辛苦打拼争得是脸面,争的是子孙的幸福。
可是,他们不知道争取的却是工厂的生产环境,他们不知道争取的却是工伤事故后的赔偿。有多少农民工兄弟在工伤后被老板随便打发过去,从而生活在困苦的深渊中;甚至因此搭进性命家人却还得不到赔偿,使家庭陷入家破人亡的无底深渊之中。
有一个老乡,在郊区办了一个什么厂,赚的是盆满钵满,几年下来,别墅有了,豪车几辆。老乡偶尔聚会时出手也大方,然而他那饭是吃不下去的,总有种人血馒头的感觉。那个工厂,具体不知生产什么,但绝对是一个高污染行业。几年下来,已有两人去世。家属索赔,理由是工厂高污染,导致尘肺病所致。赔了一定的费用,似乎就到此为止。
那两位的家属好歹还知道索赔,我的一个表妹的婆家兄弟,大约十年前,三十多岁正当年轻力壮时,干活时不小心从高空坠落,脊椎摔断,虽保住了命,却终身卧床不起。老板给他付了医药钱,待病情稳重回家后,又给了两三万。一家人觉得老板真是仁义,不仅给看病,还又给这么多钱,是感激不尽。然而那两三万块钱都不够两年的买药钱,转眼间药费都成问题,还有一大家子的吃喝呢。这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一个女人带着三四个孩子,养家糊口的重担实在过于太重,终于,有一天媳妇丢下孩子和他走了。表妹的公公,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家在风烛残年守着病床上的儿子和几个咸菜疙瘩样的孙子,孤苦过日。
他们的工伤权利谁来帮他们争取?靠这老的老,病的病,小的小吗?他们自己不知道争,也没人帮他们争。
也许这些都是个案,引不起社会的关注;也许因为污染带来的副作用一时半会看不出来,工人们不会提出抗议,也不会因此辞职。但是当事情不是以慢慢发酵的形式出现,而是以震惊世人的掀翻厂房,死伤几十人的爆炸形式出现,难道还引不起职能部门的重视吗?安检何以流于形式?何时才会把工人的人身安全当回事?
工人们的争与不争受着自身的局限性,可是,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有为工人争取正当权利的地方,它,不应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