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2012年4月9日,对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对中国的现行教育,对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都应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
这日,汇龙中学一高二学生在全校升国旗仪式上,把原先励志的演讲稿换成了批评教育弊病的文章。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在长达五分钟的演讲中,学校竟没有采取任何紧急措施给予制止或阻挠,而是让那个学生慷慨陈词顺利讲完。
胡杨先生在杂文《也说“换稿门”》中,把这视为学校的宽容:“但校方还是以宽容的姿态让学生把话当众说完”。可我认为,我们还应进一步的把这次“完整的演讲”视为是中国民主法治史上的一大进步。
让人说话,历来是道理上的本该和实际上的难行的卡门话题。虚心纳谏者昌,广开言路时盛;万马齐喑时衰,“道路以目”时亡。道理显见,事实明摆。可惜乃至可恨的是历来强势的统治者们往往是双眼模糊或视而不见。几千年的封建史,就是“要说”和“禁说”的斗争史。“禁说”导致失败,“让说”甚至“倡说”就成可能;可当“让说”、“倡说”助其成功后,“禁说”就要接踵而至了。造反时讲“解放思想”,做了主子后就要讲“统一思想”。时代或人物不同,走的路都差不多。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清朝的“文字狱”等,不都是封口的见证吗。“大跃进”时饿死了那么多人,“人民公社化”使得香烟、火柴都得凭票,谁敢说半个不字?不是百姓没话说,而是看见先说者纷纷进了“牛棚”、大牢甚至割舌断喉后,把要说的话强咽下去了。就是进入了“新时期”,“禁说”的遗毒仍被一些地方领导传承下来。变着花样的“截访”,就是典型的例证。百姓有话,你不让说,又不准到上面去说,法理何在?我总认为,“截访”者对中央的“维稳”,不是有意违抗,就是误读曲解。靠“截访”能“维稳”?显然不能。反而只能积怨聚愤,使矛盾激化。“防口”如“防川”的比方何其深刻啊!
校与生、师与生,校、师无疑处强势地位。教育弊病的多与痼,不是一所学校所能解决的,何况“中考”、“高考”在即。汇龙中学的“让他把话说完”,坚守的是尊重宪法规定的人的说话权,坚信的是民主法治比什么都重要的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记住2012年4月9日的江苏省汇龙中学的这次“国旗下的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