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正月十五 悬灯射虎

时间:2025-01-18    来源:馨文居    作者:欣雨文萃  阅读:

  上元节,就是阴历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灯节。过去,到了上元节,城里大街小巷都要悬挂绢灯,“照耀如同白昼,男女老少竞相观灯”,尤其引人的是,许多社团在灯上贴上纸条,书写谜语供人竞猜,也叫射虎。谜语最早的雏形,是在齐威王的时候,《史记?淳于髡传》中说:“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大概就是最早有关“隐”也就是谜语的事情。这段说的是:齐威王喜欢谜语,三年不理朝政,“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当时国家危亡命在旦夕,淳于髡为了说服齐威王,用隐语投其所好,齐威王终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收复了失地。

  张灯结彩,灯谜射虎,在汉代就有记载,但是和现在的谜语有许多不合,因此只能是“隐”其真实意思的一种说教。

  汉唐以后,至元明和清代民初,谜语渐渐形成一种格调、一种规范。但是那时的谜语虽然已经形成,大都是和诗书沾边,《周密武林旧事》上说:“尤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话,戏弄行人。”可见,已经有了字谜、画谜,有古书和诗词,也有了民间俗语。万历年间《钱塘县志》记载有“元宵张灯五日,或粘藏头诗于灯上,揣知者揭去。”为了在正月十五悬灯射虎,制作谜语者。一般在冬至以后就开始冥思苦想了。可以说是萧斋对砚,翻检群书,抽黄对白,披沙拣金。那时的谜语,采自四书五经句子很多,往往一条谜语就要研究几个小时,书籍字句,不能拘于原意,必须拆析支离,或者“用面求底”,或者“用底求面”,底和面,就是谜底谜面的意思。直到斟酌到尽善尽美才罢休,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形容这些制作谜语者再恰当不过了。

  过去,制作谜语虽然以法理曲折为妙,但是也要遵守一定的制限,谜底必须人人易明,人人能记,不能用冷书僻语,必须是人人都读的经书,还要选择极窄的范围内,使人无从摸索方为上品。还要注意制迷禁用不吉之语。往往有很好的题材,因为涉及不吉利而弃而不用,盖上元节人人欣庆,万家灯彩,金鼓聒天,为一年中第一愉快欢乐之良辰,谜语不详,制者和猜者一年里都会受到影响。另外谜面还需要一见了然,不需太费解,上乘之作,底面合符,恰若天成。然而,谜面太少,而自独出心裁也是一大创造和乐趣,反而赢的人们的竞猜。

  最早的谜面体裁大约有八种:单字、单句、画题、俗语、诗、词、文、联。讲究一个句炼、法净、话圆、字切、雅驯、超脱、体备,称为制迷的八美。此外还有忌讳的八病:恶语、无稽(没有出处)、窃(剽窃)、沾(沾搭诗句前后语让人不解)、翻(翻身的做法,如桃扣春、春又扣酒)、反(就是反扣,楼扣明月、馆扣迎风)、犯(犯题,露出了谜底中间的字)、闲(题面中有无用的字)。“字句丹青话,诗词文法连”“恶语无稽窃,沾翻反犯闲”说的就是这八美、八恶体裁。现在有些单位制作的谜语就很不注意这些。有的人以制作低俗下作的谜语为荣,就好像坊间有的小说和散文描写低下涉黄的内容,还被捧为上品,作者也引以为荣,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发表一样。

  谜语最大最深切的规律叫做用格。据唐毅斋《围炉新话》记载:“隐语旧有十八格”,但是没有具体说十八格的名称。笔者有抄本《燕市迷社》一册,没有著作人,但是卷首有序:“癸未春分养石叟志于待晓庐中”,而书末尾有“宣统二年岁在庚戌书于守默斋东轩下”字样,大概此书成于宣统二年,撰书的大概是晚清遗老,因为所谓宣统二年实际上已经是民国二年也就是1913年了。

  说到谜语的格,现在很多人不太懂了。如卷帘、串珠、缩纵、典扣、指象、外意、巧弩、离合……等等。明代以后直到晚清民国,逐渐定型,如曹娥、虾须、解领、展翼、蝇头、燕尾等等。因为比较繁杂,有的难懂,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有意思的是过去的一些谜语,现代人能懂的能猜中的,如:

  少牢头,小娘脚形容似美人,天性却老辣——打一字:姜;

  又如:一月复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六口共一室,两口不团圆——打一字:用;

  再如:上不在上,下不在下,不可在上,止可在下——打一字:一;

  还如:画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打一字:日;

  再比如打物件的:

  立不中门,行不履閾,俨然人望之而畏也,斯也不足畏也亦——庙门口的金刚;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拐杖;

  走也卧着,立也卧着,坐也卧着,睡也卧着——蛇;

  过去的文人也对灯谜用诗句形容,如:

  闲猜灯谜雅如何,书社何嫌日日过。唯有同心思尽兴,元宵尤自挂灯多。

  再如:几处南灯挂粉墙,人人痴立暗思量。秀才风味真堪笑,增彩无非纸半张。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这两首诗中说的就是北京旧时的书社。书社也叫谜社。《燕市迷社》中说,最盛当属东直门外的拐棒楼,院落因有高有低,房屋因转折弯曲而得名。因为射虎对于清代八旗子弟有闲阶级们吸引很大,故而常年经营谜社就成了茶馆之外的又一个去处。里面器具修洁,点缀淡雅,周篱插柳,高结凉棚,凿深井取水,绕长池养鱼,枝荷鱼虾,翠绿花木,引来那些闲人,每处聚会不下百人。据记载,至道光廿八年,全城学着拐棒楼开设谜社的逐渐增多,名称起得雅致怪僻,有名有地址的就有坐落在金太监寺的观莲社、前圆恩寺的观一基局山房、听松半墅在崇文门外、惜阴社在五巷东口、临溪小圃在什刹海、泰来轩在鼓楼东、东四牌楼有陶情社、北新桥有集星茶园……最有趣的名字叫做知足知不足斋,坐落在巡宁府,我查了查晚清地图没有找到在那里。我数了数共计有三十七个之多,遍布北京四城。这些谜社悬灯射虎已经不限于灯节了,春夏秋冬,四季咸有。门口都用大红纸书写通知,无外乎某月某日悬谜候教,有的直接写上逢某日定期设谜。谜语一经悬起,射虎者群聚围观,昂首申足,拥挤不堪。有的端立沉思,有的相互讨论,怕别人听到都是窃窃耳语。更有差遣弟子仆役按条抄写的,拿回家中构想,在家翻阅有关诗书参考。还有的谜社经营户抄写成小册,回去翻版使用。那时大都不是为了什么彩头,因为无非一刀宣纸或者一方徽墨,再有就是免费喝茶。

  纵观古代、近代悬灯射虎的民俗,现在好像比以前花销了,规模也大了,但是只是在八月十五才有,唯独有的谜语制作的不太合乎规矩,让人猜不出来;也有的谜语南辕北辙,地方色彩浓厚,外省人也难于猜到。还有的谜语紧跟时尚,我猜不出来,人家九零后一看便摘去领奖,大有与时俱进的感觉。

悬灯射虎

现实之惑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