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翻开老重庆的历史画面,或许1940—1946年这期间无疑是最繁荣的时期。这段时间,重庆吸引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当时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陪都,是全世界的反法西斯中心,与纽约、伦敦、莫斯科等世界大都市齐名,世界上各大报纸经常都会把重庆这座城市列在报纸的显著位置。全国和全世界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前来居住、办公。十里洋场、纸醉金迷,一时间几乎所有的茶馆、咖啡馆、电影院、高尔夫球场等能代表一定品味的场所全都降临重庆。那些穿着得体、追求潮流且操着南腔北调的年轻人,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丰富的“时尚元素”!
重庆历来是著名的美食之都,而战时重庆更使“天下名菜”集中的聚集于此。无论是本地火锅、特色川菜、传统沪菜、南国粤菜,以及高档海鲜、西式牛排……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吃、甜点。各大小餐馆遍布于大街小巷,成了“陪都”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于此同时,中式茶馆,西式咖啡店也给重庆带来了传统与摩登的融合。许多人往往会在一起泡着热茶、喝着滚烫的咖啡,聊聊人生,谈谈时政,互相思索着世间百态。餐饮行业是当时“陪都”最走俏的行业,人们吃着美味的特色佳肴,品着爽口的茗茶咖啡。饮食带给当时人们不仅是味觉上的触感,更多的也是生活上的魅力与希望。
当人们已经酒饱饭足,自然还会想到衣着服饰。当时的重庆,正经历着中国特色与欧美文化、传统风格与时尚潮流的融合,特别是在人们穿着上显得更为突出。站在陪都的街头,会使人感觉到这仿佛置身与一个巨大的“T”形台,它折射出的各种服饰潮流,风格各异,让人驻足凝视。头戴礼帽、手握手杖、身着中山装的中式文人,上身西服、下配皮鞋、谈吐优雅的欧美绅士,还有烫着流行卷发、穿着合身旗袍的时尚女子,以及身穿洋装手夸名包的贵妇人。街头就是一个庞大的“秀场”,人们在这个“秀场”追求者各式的时尚,展示着自我的风采,同时也表达着对于民族的巨大信心!
解决了温饱问题,自然还会想到去搞一些都市娱乐。看电影、赏戏剧自然是一些“小资”们的最爱,当时的好莱坞电影《战地钟声》、话剧《上海屋檐下》等均表达了一种人民不满压迫而奋力抗击的主题,很受在当时那种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喜欢。而搓麻将、坐茶馆则是一些老重庆人的喜好。在某个公园的露天茶社,人们三五成群,不分男女老少,坐在四方桌子旁喝着茶,打着牌搓着麻将,同时吹吹龙门阵,真是别是一番滋味。看到老重庆人如此,外地人也逐渐加入了进来,慢慢也喜欢上了这种重庆独特的生活潮流。除此之外,极富西洋味道的歌舞厅,以及专供上流社会交际的鸡尾酒会,还有出去登山、健身,都成了当时生活在山城人民的最爱。人们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静静地等待前方传来的胜利消息。
抗战胜利以后,外地人们渐渐离开了重庆,返回了各自家乡。人虽然走了,可心还留着。除了饮食、服饰、娱乐,还有很多很多值得人们留念这座美丽的山城。因为“陪都”重庆的时尚与小资,使得全国各地的人们体会到了人生的乐趣。也因为重庆的包容与多元,让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外地人有了一种家的感觉。正是在重庆这个时尚的“家”中,造就了全民族的抗战意识。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为最终全球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陪都”重庆,是一座时尚之都,也是一座英雄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