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将住房的钥匙交给拆迁办工作人员时,内心五味杂陈,脑海里突然浮现出30多年前从单位领导手中接过钥匙的那一幕。我默默地转身下楼,脚步显得格外沉重,一步、两步、三步……每层都是15个台阶,从6楼到1楼地面总共75个台阶。仿佛走过了30多年,从中年到老年,我第一次如此认真地计算台阶。
我不忍心,一口气跑上了6楼,掏出手机拍照,想用光影留住昨日,留住内心那份念想。工作人员正在锁门,随即贴上了白纸黑字的封条,从这一刻起就意味着这所我曾经栖身了30多年的住房就再也不属于我了。我又一口气跑下了6楼,将这幢陈旧的、布满线路的老楼摄入了手机镜框。
凝视着眼前林立的大厦和穿行的车辆,我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往事像潮水般奔腾而来……
上世纪1986年我与夫人携女儿由部队转业到北京工作,最大的困难是没有自己的住房,只有暂时寄身于岳父岳母家里。那是一套小三居,总共86米,住着爷爷、奶奶、岳父、岳母和3个弟弟1个妹妹。总共11人,四世同堂,晚上睡觉时客厅、厨房都要临时搭铺。
好在那时绝大多数家庭情形类似,人们过惯了这类逼仄的生活,拥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倒也其乐融融。然而,即便如此,我还是异常渴望有一处属于自己的住所,毕竟人的生活需要私密空间。不知有多少个朝夕,我时常伫立于院外小河桥上,听着沿岸大树上乌鸦的鸣叫,望着桥下流动的河水,想象着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默念着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其间,我单位和夫人单位领导分别来我家调查了解住房情况,对我们的境遇深表同情!
这样的生活维持了3年多,单位始终没有分房的消息,焦灼的心情与日俱增。忽一日,单位领导将我叫到办公室,将一把钥匙送到我手上。那钥匙不知在领导手中握了多久,上面还有明显的体温迅速传递到了我的心里。我十分清楚,单位里等待分房的同事大有人在,我只不过沾了政策的光:“双军人转业回地方应优先分房”。当时,我紧紧捧着沉甸甸的钥匙,激动得热泪盈眶,因为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结束了四世同堂的生活!
第二天,怀揣钥匙,我与夫人乘坐公交车匆匆赶往属于我俩的住房。那是一个清晨,阳光格外灿烂,天空格外湛蓝,空气格外清新,一路春风拂面,心情激荡。下了公交车,快步走进向军南里,环顾四周:这里位于三环路长虹桥西北角,比邻燕莎购物中心,附近有医院、学校,还有菜市场。
还未走近楼房,远远看去,房子是大红色的,格外鲜艳夺目,在一大片平房的簇拥下显得“鹤立鸡群”。我俩一口气爬上6层楼,轻轻打开房门,一股浓郁的水泥沙土味直入鼻翼,感觉一股无形的东西紧紧地裹住了我。仔细观察,这是一套“哑铃”形的两室一厅近60平方米的毛坯房,四白落地,前有阳台,中有顶柜,后有储柜。房子坐北朝南,光线充足,两边都是繁华闹市。
伫立窗前,俯视周边,内心不由升腾起一股幸福感。此生能够成为北京的市民,工作、生活、居住在北京,无论对我,对父母,对家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幸运的大喜事!
这是单位的福利分房,按照当年的政策,住公房,缴房租,房租不能超过收入的5%,我每月工资54元,每月的房租仅需8毛多钱。当然,也不用我操心,从工资中直接扣除。那时单位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管吃、管住,还管人生大事,我充分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大约又过了几年,单位通知开始实施个人买断公房,采取自愿购买的原则,第一批需要2.4万元。那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几年,虽说手头钞票宽裕多了,但2.4万元毕竟是我与夫人几年的工资。更重要的是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认为住公房天经地义,花钱买房前所未有,前所未闻。于是,我与夫人踌躇再三,决定等等,观察一下再说。
然而,仅仅过去了一年,身边的同事、朋友纷纷行动起来,投入买断公房的行列。形势催促我们不能再犹豫了,改革的浪潮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我与夫人痛下决心,倾家里全部财力,买公房为私产。然而,此时2.4万元的房价已经时过境迁了,需要3.8万元,而且据说这还是最后一批。于是,以3.8万元收获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笔红利,也成为我家的最大一笔财产。因为后来的情况证明,这点微薄的资金20年以后连一平方米都买不到。
形势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随着二十一世纪大厦、朝阳CBD经济圈的先后建成,这一带高楼林立,豪宅遍布,地面上交通线密如蛛网,地面下地铁线横贯东西,纵穿南北。我们的楼房以及周边的平房被挤压在中间,显得越来越窘迫了,就像一块破旧的补丁缝在时尚的衣服上,更似一块粗糙的黑痣长在光洁的肌肤上。
整体拆迁,将我们这一带纳入旧城改造,当朝阳区政府首次提出这一意向时,时间定格在2000年。然而,这一意向与后来的正式启动,时间竟然跨过了漫长的20多年。是何原因?作为居民,无法得知实情。然而,有一点是毋容置疑的,那就是拆迁涉及几千户、数万人,没有雄厚的资金财力和足够的安置房屋作保障是绝对不行的。
这20多年,生活虽然依旧如故,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我们居住的空间似乎变得越来越窄小了,环境也变得零乱无序。由于附近有一集贸市场,大量的外埠人员租住楼房和平房,因而室内楼道长期堆放私人物品,既影响整洁又给通行造成不便。室外原本有两条宽敞的通道,由于两旁的建筑物不断地扩充,一条彻底堵塞;另一条狭窄而纤长,只能走人不能通车。更可怕的,也是所有人最担心的,就是火灾隐患,因为没有逃生之路。
期盼,这一带所有的居民都在期盼中等待!
2022年,经过漫长的等待,拆迁工程正式启动了。那一天,当居民们得知这一消息时,许多人弹冠相庆,奔走相告,高兴得像过年一样。然而,居民们在欢庆的同时,也表示了极大的担忧!那就是房屋拆迁后的补偿与安置问题?因为如今北京的房价绝非与过去同日而语,动辄一平方米几万、十几万。虽说我们居住的房子陈旧了一点,环境差一点,但好歹在三环路以内,处于黄金地段。于是,许多人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衡量着得与失。
不几日,拆迁政策终于公示了,人们惊喜的发现,此次政府给予的优惠条件前所未有,大有“好事多磨”之结果。拆迁面积按每平方米8.8万元计算,一套60平米的楼房能够获得大约520万元的补偿,这与当初的3.8万元相差太远了。而且这仅仅只是起步价,还有更优惠的条件,拆迁户在此基础上有两个选择,即可选择货币补偿,也可选择产权调换。如货币补偿,可再加上520万元的30%;除此以处还有搬迁、安置、奖励等费用。这么说吧,假若一套60平米的房屋,总计能够获得700万元以上的补偿。
如果选择产权调换,条件也十分优惠,总体原则是“以面积换位置”,即位置越好可获得的面积越小。
具体说吧,政府提供了九处安置住房,大约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最好的,房价在25000左右;第二类为较好的,房价在18000元左右;第三类为一般的,房价在15000左右。如此便宜的价格,不要说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即便在其它许多城市也难以找到。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政府给予的是成本价,是实实在在为拆迁户着想的惠民政策。
当然,不是想买几套就可买几套的,是有条件严格限制的。比如,60平米的拆迁房可获得520万元,那么钱的总数控制在520万元以内,最多只能购买两套房。以此为例,如果买第一类可获得两套100平米的房子,如果买第二类可获得两套140平米的房子,如果买第三类则可获得两套170平米的房子。虽然从三环以内拆迁到五环,甚至五环以外的地方,但居住面积、环境则有了极大的改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于是,绝大多数住户积极配合,踊跃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签约、搬迁,完成率高达98%以上。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如此优惠的政策却有人拒不配合拆迁,幻想通过此次拆迁获取更大的利益。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结果害了自己不说,还祸害了其它人。因为拆迁有个奖励机制,将个人、楼门和整栋楼的住房捆绑在一起,如果能够百分之百的完成,不仅有丰厚的奖励,而且还有优先选择房子的权利。结果,恰恰是我们这栋楼出现了“钉子”户,令人气愤之极!
交完住房钥匙,我几乎是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楼房,沿途都是正在忙碌的人们,拆迁正在有序地进行。这一带已经拆除了大部分旧房,出现了一块宽敞的空地,阳光普照,视野开阔,周边都是林立的摩天大楼。我想,用不了多长时间,这里将高楼大厦平地起,核心经济圈连成片。那时,我还会回来,看看究竟哪座大楼是从我曾经居住的楼房上拔地而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