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来,淄博——一座曾经以化工和建陶为主业的工业城市,因为“烧烤”红遍了全国上下、大江南北。这座不大的有着一定基础的工业老城,一个资源枯竭、技术老化、工业不振、发展有点儿乏力的颓萎形象,转眼间被烧烤小吃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和青春活力,城市人气指数高涨飙升。
近段时间,大家在网络媒体平台上经常看到听到关于淄博烧烤的资讯。全国各地各路大军,纷纷扬扬、浩浩荡荡,挤破头似地涌往这座小城,来见证和追赶一种时尚现象、达成和兑现一个美好愿望。千里迢迢、不远万里,不辞劳苦地来消费这座城市的温度和善良。
个中原因,大家在网络上应该看到过。我们不做断定分析。但肯定一点的是,这座城市友好、热情和浓浓的烟火气,应是渊源里的根源。
据说疫情紧张封控时,一千多名滞留在淄博的大学生享受到了政府细致入微的服务招待。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条件下,为了让大家吃好,当地政府居然包下了全市所有的烧烤店,让这些莘莘学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和善良。
“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费尽心思卖力吆喝的红不起来,不声不响默默无闻的却一夜爆红。看似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不公,可人世间哪有随随便便成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才是人间正途大道!如同小饼卷料有它的程序手法和大酱配制有它的拿手底料一样,淄博烧烤现象的背后,肯定有它的“食材”和“佐料”。
不能设想,仅靠这些大学生一年半载后的感恩行动,便发酵出一个“淄博烧烤”品牌。其实,早在疫情结束前后,当地政府已围绕“淄博烧烤”进行了各方面的准备,开通了高铁烧烤专线、烧烤公交、统一规范培训烧烤商家、城区亮化美化等,这一套“组合拳”,才是不失步骤分的最佳答案。如此拳法打下来,把“淄博烧烤”的品牌实实着着地打响了。
今日的风光无限,都源自昨日的厚重铺垫。日常中,我们看到的一夜成名、荣登龙虎榜,无不都是不为人知的按部就班和按部就班的厚积薄发所使然。
毋庸置疑,淄博烧烤的温度持续高涨,对当地经济发展不失注入了一针灵丹妙药般的强心剂。随着“赶烤”大军队伍的壮大蔓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不知道马扎上会不会成堆儿地蹲坐起越来越多的“黄头发”“蓝眼睛”和“黑皮肤”。我们只有饶有兴致地拭目以待、翘首企盼。
古有终南捷径,现有另辟蹊径。曾有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如今,网上推销旅游资源、风物特产成风。有媒体报道,新疆哈萨克自治州文旅局副局长贺姣龙走红后,直播带货为当地销售2.1亿元的农副产品,还带动了两千多人就业。于是乎,各地的文旅局长们亲自上线、纷纷出战。
应该说,文旅局长代言也好,直播带货也罢,思路和做法本身没错。可是全国各地生硬地拿来,机械地复制,一窝蜂似地涌冒出来,似乎不这样做就有不作为之嫌。甚至有的地方为了出战而出战,为了代言而代言,完全变成了形式主义,背离了初衷。
冷静来看,与其盲目跟风效仿,不如沉下心来好好梳理一下自身的旅游资源、民俗文化、特质特点,摸实摸透摸准自己的家底,认真地粗分细捋、对比分析、因势利导,理智而有创意地总结出差异点、突破口和可能性出口,细致而艺术地谋划策划打造,给自己的城市或乡村寻找出路,方为实在落地之举。
虽正值五一假期,仅百里之遥,也没有去“赶烤”。早已过了赶考的年纪,也没了赶考的心情。尽管如此,但我还是很奢望能够置身那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氤氲里,随意地唱,任性地跳,放松地跟陌生人打个招呼,互不设防地报以微笑。很奢望有幸目睹:高速路口迎接引领客人的温情交警、无力接待更多客人而歉疚的忠实老板、脸上挂着满足笑容的文明市民......
最后,还要看一看那座年岁不轻的很不气派的政府大楼,打个卡,留个影。看在眼里,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