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我穿了汉服。
2023年的四月真热,牡丹开的热、天气热 、汉服热、游客眼热。
汉服成了洛阳的风景,已是花甲年的我也穿了汉服。于是,我有了春天里不一样的微笑。
汉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又称衣冠、衣裳、汉装,在朝代更迭过程中,汉服不断吸收外来样式,历经了多次胡汉融合,形成了丰富的样式和风格,它并非单纯的汉人服饰。汉服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它承载了中国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与汉人一词类似,汉服中的“汉”字的词义外延亦存在着由汉朝扩大为整个民族指称的过程。
“汉服”包含了汉朝的服饰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在唐朝的《蛮书》的记载:“初袭汉服,后稍参诸戎风俗,迄今但朝霞缠头,其余无异”。这其中的“汉服”就是指汉人的服饰礼仪制度。
汉服源远流长,“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来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因此成为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这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正是如此神圣,汉服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每年的四月是洛阳的狂欢节,在一年一度牡丹绽放的日子里,到处是花海,处处展示着国色天香。
而今年的四月,汉服袭来,让曾为周王定鼎天下,孔子入周问礼的洛阳,成了汉服展示的花坛。在汉服的陪衬下,牡丹更别有味道更精彩纷呈。
能在四月来到洛阳,来看看丽景门,能穿着汉服去赏牡丹花成为四海宾客最美好的愿望。
于是,在牡丹开的季节里,成千上万的人来了,七八十岁的老人,嫩稚的孩童,青春似锦的青年男女,他们穿上汉服,自然大方走在洛阳的大街上,徜徉漫步在花丛中。
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服饰给人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它的外表有着于今不一般的美,它还引领你穿越时空。而这个时空里,有历史,有现代,有文化,有自豪。于是,千年帝都成了最大的汉服走秀台,成为一个华夏洛阳的礼仪标志,一股汉服风流淌在古都洛阳大街小巷。有些赏花的人,飞越千山万水,就为了穿上汉服赏牡丹,更能体会千年帝都的洛阳,汉服的风行无论是大唐的美还是现代的美更能尽享其中。
花甲之年的我,本来只是欣赏这花美汉服美景色美的看客,没想到和朋友一起游览时,突然朋友说“汉服,你也可以穿”,“这不是我的年龄能享受的……”。因为无论身材啊,无论是年龄,都穿不出那美感觉了。我推辞了,但朋友还在坚持。他说:“一定会好的,因为他不仅需要年龄,更需要一种气质和文化”,我想也是吧。在忐忑之中,在朋友的怂恿下,在丽景门的大街上,我一眼就看上了一件汉服,它的那种庄重,素丽,大方,它的色泽柔润,黄绿青交融,把大气和柔美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就像春天里远远的飘来了一片牡丹的花瓣。
立刻让我的心,美了起来动了起来,当时就试穿了,之后被店主人使劲地夸奖“这个衣服真好,好像为你准备的,真的没有人能穿出这样的效果”。虽说是老板做生意的那种口味,但还是让我的心里有了一种安慰和自信。尤其是我的朋友,他的眼神里放着光彩“我没说错吧,这汉服你能穿!”
于是,我决定买了这套汉服,并穿着这套汉服,走进了公园,走近了小桥流水,尤其是在牡丹花间吟诵唐代诗人徐凝的“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的诗句时,有着飘飘欲仙的感觉。而没想到,我穿汉服的姿态被身边的摄影师咔咔地拍个不停,还被偶遇的三四个女大学生吸去了眼球。她们手里拿着自己做的牡丹花,迎上来说“阿姨,我们能给你拍照吗?您同意我们给您的照片做抖音吗?”原来,她们是理工学院的学生,想要宣传汉服和洛阳,宣传洛阳的牡丹。我说“只要你们觉得行,我没什么不同意!”于是,我按她们的要求,摆了姿势,她们满意地拍下一组镜头。
从那一刻起,我的心里美滋滋的,牡丹的美和汉服的美,还有这心里美交织在了一起。所不同的是,我是洛阳人,在自己故乡的土地上,更有一自豪的满足。汉服让我穿越时空,或许在这穿越的时空里,有我的青春,有我的向往,有我对文学的爱好,有我对爱的追求。
那一天,我和朋友们吟唱歌舞,陶醉在小桥流水间,莲花池畔,绿叶花叶丛中。晚上回来,一直都还沉浸在景中,耳边音韵缭绕,余味未尽,汉服让我有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受。
于是我翻阅百度查找资料,了解了汉服厚重的历史,了解了它发生的年代,盛兴行运的时候以及它今天的合成,还有它的民族的意识,它的礼仪仪式的神圣。
此刻,只有穿了汉服的人才会有着不一样的感受。所以我想,汉服每一个人都可以穿。她有她的美见,你有你的美。而中国人的自豪是共同拥有的。
朋友,来吧,我们一起穿汉服逛洛阳,期待与明年的牡丹花会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