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陈祥发:观山水时,“三情形”你看见啥?

时间:2023-09-10    来源:馨文居    作者:建强DJ  阅读:

  啥都有着丰富深邃的学问,有人分析观山乐水便有三种境界。当然人家乃是与参禅悟道联系起来谈的,就像写诗作文一般,有明喻、借喻、代喻等等。这三重境界,叫“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三重境界,就是我们认识的三个阶段。

  人家进而条分缕析,第一重境界,“见山是山”,是执着的境界。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没有破除世俗的见解,我们局限于感官的认识,被外在所迷惑,“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生起种种贪求、执著之心。我们将山水看作是实实在在的山水,不知道它们原来是因缘所合成的事物,不知道它们的本性是空的。第二重境界,“见山不是山”,是虚无的境界。随着认识提高,我们对万象的真实相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感悟到:一切都是无常,一切都如梦、如幻,我们感悟到荣华犹如花间露,富贵好比草上霜;在这个时候,当然就有“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感受了。美女是什么?一堆碳水化合物罢了;美酒是什么?酒精水嘛;钞票是什么?一堆废纸. 这第二重境界是对第一重境界的否定。在第一重境界中,我们什么都要要要,在第二重境界中,我们对什么都扔扔扔,这就陷入了虚无。因此,我们还必须继续修行,进入第三重境界。第三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是淡定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我们用不着刻意逃避外界的形相,青山绿水依然,用淡定从容的慧眼,看到了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这时,山只是山,水只是水,我们对它们清清楚楚地觉察,却不计较,不执着。这就是人生的三个境界:执着的境界,虚无的境界,淡定的境界。

  我们之所以对同样的山水,有不同的看法,是我们的心灵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是世俗的生活,见到功名利禄、酒色财气,容易被它们迷惑,“见山是山”。我们将世俗的生活全部抛弃,将一切俗世的功名看破、放下、抛掉, “见山不是山”。当我们大彻大悟时,我们在形式上重新回到了世俗的生活中,重新过世俗的生活,但我们的心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珍惜一切,善待一切,欣赏一切,但不执著,不计较,不贪求。去感受去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境界吧,这样的生命才是大智慧的生命,才是清醒的生命,才是超越了执着、超越了虚无的从容淡定的生命!

  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逸,那就是浮躁的风气。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心躁”而无法“用心一”。

  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盼望着一步登天、一劳永逸,如同梦呓。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

  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古人诗词所描绘的,不光是情景,也是心态。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古人的话语中,寄托着古人的情怀和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读其书,思其人。“见贤思齐”,这也是古代官员们正心诚意、修齐治平的一种修炼方式。

  凡事我们都要学会包容、谦虚和谨慎,不要急着下结论。因为多一份审视,就会多一份客观,就多一份成熟,不至于陷于无知的境地。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即使在黑夜中也能健步如飞,因为他的内心只有一种声音,他人的劝慰、世俗的虚荣、生活的诱惑、权力的胁迫,这一切都无法入耳入心。当一个人有所追寻时,他只会看到他所追寻的东西。坚定地成为自己,同时也关心他人的命运;学会爱这个世界,但随时准备好与之抗争,这就是我每日对自己说的。

  有人说得多好呀:有能力时,就做点大事;没能力时,就做点小事;有权力,就做点好事;没权力,就做点实事;有余钱,就做点善事;没有钱,就做点家务事;动得了,就多做点事;动不了,就回忆开心的事。我们肯定会做错事,但要尽量避免做傻事,坚决不要做坏事。生活其实没啥事,一辈子也就这回事!把每天当除夕,把七十当十七;把老婆当小蜜,把对手当知己;把公交当奥迪,把家里当巴黎,把朋友当亲戚,把同学当嫡系……这就是阳光人生路!

  也有人说这一辈子,要经得起谎言,受得了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诺言。慢慢的才知道:坚持未必是胜利,放弃未必是认输,与其华丽撞墙,不如优雅转身。给自己一个迂回空间,学会思索,学会等待,学会调整。人生,有很多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执着,更是回眸一笑的洒脱。

  说这么多,具体就党员干部而言:要敬畏誓言、敬畏法度、敬畏程序,珍惜家庭、珍惜名节、珍惜眼前虽平淡却长久的生活。还应明白手中权力来自哪里、用权界限划在哪里,明确哪些不可为、哪些必须为。始终保持“边界意识”,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凡事明明白白、清清爽爽。各级干部尤当懂得,干事用权不能太轻松舒服了,秉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方能收获内心的宁静平和,抵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共处同一社会,恰如大家都是在同一辆车上,如果一个人绝望,那么所有的人都不安全。公平和正义的缺失是这个社会最重要的短板。要让这块短板加长,领导人要亲力亲为,行政结构要秉公执法,不能不作为,财富要向农村和弱势群体倾斜,整个社会都要学会变得慈悲,变得怜悯,变得有助人为乐的意愿。别让短板葬送我们自己,别让短板葬送这个原本美好的社会。永远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下一个不要你我。

  由远及近说到医务工作者,医生对患者负有重大责任,为了缓解压力,他们往往不得不用冷漠、愤世嫉俗和情感封闭作为心理防线,以应对持续观察痛苦而造成的压力。是的,在医院工作,要想有个好心情,难啊!什么原因,“悲惨世界”看多了吧。但转念一想,人家都那样了,还能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着活下来,如我们这样能吃能喝的人,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应多与亲近的人分享内心的感受。应把工作中的压力和担忧留在工作上,而在工作之外应努力避免额外的压力。

  有的医务人员经常埋怨这不如意那不如意,总觉得生活亏欠他的太多,总是那句“环境太差啊、环境太恶劣”。这当然也部分地反映了生活的总体状况。但单就个体来说,应该不是这样的,首先是自己的心情太过恶劣,或对社会环境的反应出现了问题。一句话便能说明问题:为什么别人也置身这一环境,却能如鱼得水呢?那天听一个“中国好人”讲“先进事迹”,确实真实、感人,在场很多人都哭了。尤其是他身患恶癌带病工作,让人既钦佩又痛惜。问到“为何能长期带病工作”,他反复强调“工作着是美丽的”,也就是为战胜疾病增添精神力量。这其实就是找个理由吧,也许就是惯性使然。有时很高尚的动机,也要找个世俗的理由啊!

  我有时想,一个人最真实的情愫体现在对待五种人的态度上:一是穷人(弱势者);二是陌生人;三是利益不相关者;四是极有可能永远不会再见的人;五是反对过自己并被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人。如对上述五种人都十分友好,那便是真君子也!对他们,我们都带着诚恳之心切实帮助,我们的幸福感无疑会倍加浓郁。

  说到人生幸福在于奉献,有人认为是天大的玩笑,其实这是一句天大的实话。你若不信,试试看!当然,这得有些前提条件才行,比如自己的日子还算过得去,心态又平和,也曾得过人家的帮助。又有人说:有了这些,我都做得到,这可不尽然,不信你再试试看!有些举手之劳,有人都不愿做,更别论大一点的奉献。同事们呀,以感恩之心对待工作,以知足之心对待财富,以友善之心对待社会,以宽厚之心对待朋友,以负责之心对待患者,同时也要留一份热诚和精力善待自己和家庭,这挺善美的。

  归结起来:宁静是一般人难以享受的福,因为当代人太怕寂寞了,只有不惮于寂寞者才能把闲暇时间利用起来,学习、思考、感悟、工作,真是美妙极了!“人是为吃苦来到世间的,医生是为治病救人走上岗位的”。这句话不知谁讲的,我总觉得很经典。因前半句讲人来到世上将经历很多很多的困难,所以不能把遇到的一点困难看得很重;后半句讲医生的责任,是为解决病苦而走上岗位的,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更不能患得患失、尸位素餐,必须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不负白衣天使的美誉!

现实之惑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