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东山酒匠好风采

时间:2024-03-21    来源:馨文居    作者:陶建军  阅读: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每每读起白居易的那首《问刘十九》,常常想起那些活跃在麻城东部山区的那些老米酒技艺传承人。三百六十行,我想应该有酿酒的酒匠这一行。

  深冬时节,朔风刺骨,冰雪覆盖,在麻城东部山区,人们喜欢躲在家里,一家人围在火塘那边,吃着吊锅,喝着自酿的老米酒,享受着滋润的小日子,其乐融融。

  在当地,老米酒,是一种被视为相当神圣的饮料,人们把它称为“珍珠液”或者“神仙液”。老米酒系用糯米和特制酒曲酿造而成,色泽清亮,味道淳甜,质浓而不伤脾胃,经过有关部门化验,该酒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营养价值丰富,还具有健脾胃,舒筋络,消痛化阏的功能。配以中草药,还能以祛治风湿,医治瘫痪。因而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木子店老米酒已有千年酿造历史,是以当地特殊气候、水源等条件下生产的优质糯米为原料,辅以大别山源头优质泉水,经蒸煮、加曲、糖化、原浆发酵、过滤等独特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氨基酸含量较高的高酒精度米酒,具有显著的营养保健功能。

  能够让这种神奇的饮料发扬光大的关键人物,就是那些活跃在乡间的老米酒师傅,他们常常被称为“老米酒酿造技艺传承人”。通俗的说,就是酒匠。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行走在木子店的乡间田埂,她们就是那些我们经常见到的年富力强的农村妇女,表面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无论是穿戴,还是言谈,她们低调而又普通:山里的风,让她们的皮肤显得粗糙,常年的辛勤劳作,或许已经让她们两鬓微霜;质朴的农家生活,或许让她们早已经没有了淑女的优雅,粗声大气,放声大笑,常常是她们标志性的表现。

  或许她们还会在悠闲的时候,三三两两,抽着旱烟,在讲述张家长李家短。

  可是每到秋高稻熟的时候,她们就成了木子店地区最为忙碌的人,她们走东家串西家,忙着帮人们做老米酒。

  且看她们将精挑细选的糯米,用水漂洗干净。那可是洗一次成百上千斤。然后每一百斤装载一个大木甑里,将糯米蒸熟,盛出打散,并摊散在竹篇里,要均匀。被些温水,洒在糯米上,拌匀,使之变疏松,不可挤压。至凉(没有热气),又在上面撒上一层酒曲粉,拌匀。再将糯米盛到一个陶制缸里(坛不可加压,密封此坛口,还要用棉絮罩在坛上(保温),大约一个月,一缸米酒做成功了,还需要"搬酒",意思是要将酒糟滤出。准备干净地开水,(这些水不是什么地方的水都可以,而是用李峰山下巴水源头的水,才能算是上品),至凉后,用此水过滤酒糟,即可得纯酒水的老米酒了(酒糟已分离)。有的人则喜欢喝"壶子酒",即从开坛之时,从坛里取去的原始米酒(没有加水)。壶子酒味道极好,浓度很高,有的能点着火,为米酒中的上品。

  这些老米酒师傅们,酿造老米酒的全过程都是极为细心、用心、专心的,一次性蒸熟多少米,稻米蒸到什么程度,火候该如何调节,加入多少酒曲,这些师傅们都会严格把关。

  还有那些酿酒和盛酒的器具,也是极为讲究。特别讲究的是一个“土”字,蒸糯米的工具,必须是木饭甄,那些合金饭柜,是不能成为她们的选择的,加热是用柴火灶,燃料则是干燥的劈柴。据说这样的火力特别有利于糯米熟透,且蒸出的糯米带有树木特有的香味,这似乎关系到成酒后的酒香。装酒酿的容器,不用金属或者塑料器具,一定要选择陶制的瓦缸或者瓦坛,这也是关系到老米酒的味道和质地的大事。

  与其说她们是在酿老米酒,不如说她们是在酿造生活。因为木子店人的生活离不开老米酒,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垂髫儿童,都能够喝上二两。逢年过节,娶亲会友,人们是用酒的质量,来评判你好客的程度和家庭的收入状况,甚至有人把老米酒制作过程的是否顺利,看做来年家庭收入与吉凶的征兆。

  或许由于她们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努力,老米酒这个曾经藏在深闺无人识的神奇饮料,逐步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它已经走出了木子店,走出了大别山区,在新疆,在江浙,在北方地区,也能够看到老米酒的身影。

  近年来,老米酒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和效用被人们愈来愈广泛地认识,一座座老米酒厂建立起来,逐步实现老米酒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使老米酒这个特色产业取得长足发展,老米酒品牌打造,产品生产和销售,已经初具规模,那些活跃在乡间的酒匠们,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欢迎。

  她们平凡的像山间的一棵草,但是他们的酿酒技艺却很神奇,她们一定会让老米酒这种传统特产发扬光大。

爱情散文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