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有一种习惯,初到一个新环境,第一件事就是向周围的同事、同学作自我介绍,然后说请大家多多关照。表示了一种希望得到信任和帮助的愿望。
工作中表现出的人与人的关系 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因为大家的事业是共同的,必须依靠合作才能完成。而合作,又需要气氛上的和谐一致。情感上互不相容,气氛上别扭紧张,就不可能协调一致地工作。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爱好、追求和生活方式,因教养、文化水平、生活经历等区别,不可能也不必要求每个人处处都与他所处的群体合拍。但是,谁也懂得。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不可能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谁也不愿意成为群体中的破坏因素,被别人嫌弃而“孤军作战”,这就是共同点。一个有修养的、集体感强的人。是能够利用这一共同点,以自己的情绪、语言、得体的行止和善意的态度去感染、吸引或帮助别人,使周围的关系更融洽。
与人为善,平等尊重,是与人友好相处的基础。应该主动热情地与周围的人接近,表示一种愿意与人交际的愿望。如果没有这种表示,别人可能会以为你希望独处,不敢来打扰。切忌不要显出孤芳自赏、自诩清高的态度,使人产生你高人一等的感觉。不平等的态度。永远不会赢得友谊。
所以,加深友谊的原则是:培养襟怀坦白、与人为善的性格。
蓓蒂·福特成为美国第一夫人以后,她的坦直立即引起人们的注目,有些迫不及待的记者问到她各种问题,她总是坦率回答。有一次,一个记者甚至问她多久跟她丈夫睡一次觉,她回答说:“尽我所能。”后来,连她早年曾一度神经失常和她戒毒戒酒的丑闻都捅出去了,她也满不在乎。
像有福特夫人那种坦直性格的人,总能拥有很重要的关系。但我不是说那样开朗的性格就一定会得到普遍的爱戴——福特夫人也曾引起某些不欣赏她观点的人的不满。不过,你若能做到襟怀坦白,人们无法不喜欢你。
罗马教皇约翰二十三世,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情欢迎,因为他从不装腔作势。这位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儿子,一辈子宽厚待人,表里如一。当选教皇后,上任办的第一件公事就是访问罗马的雷几那·科里大监狱。他在给那些犯人祝福时说他上一次来到监狱是探望他的兄弟!
他被千百万人公认为基督在尘世间的代理人,然而,他却能处处为平民百姓分忧解难,与他们共享欢乐。正如康拉德·巴兹说的,约翰二十三世是个“不带假面具的人”。
心理学家希德内·乔拉德在他的《透明的自我》一书中讲述了他关于自我揭露的研究。他的主要发现是人的性格中有一种自然的内在的揭露自我的倾向,这种倾向被扼制时,我们就会固步自封,陷入情感上的困扰。
乔拉德博士不止一次地听病人对他说:“你是第一个真诚待我的人。”他才逐步得到上述概念。他写道:“我怀疑他们是否有什么事瞒着他们的配偶、家庭或朋友,需要向一个职业心理治疗家进行处心积虑地装点自己,因为他们认为要是让人看到他们的真面目。也许会使人觉得可憎。然而,我观察处于各种人际关系中的病人时发现自我揭露会产生好的效果。人们取下他们的假面具,别人反而会乐于接近他们。我们有些人长时问隐瞒自己卑微的出身,其实,照实说了,反会使人信服,更愿亲近他们。”
他的结论是:习惯性的隐瞒和回避会导致人格的蜕变:另一方面,忠诚却有益于健康,既可免除心理上的痛苦,也可防止生理上的疾病。
既然乔拉德博士关于忠诚有助健康的理论千真万确,那么,忠诚可以增进友谊更是正确无疑的了。我们喜欢那些向我们坦露自己的人。
另外,言谈举止对你也是非常重要的。谈话应选择别人感兴趣。听了愉快的话题,使人觉得你是个好打交道的朋友,只有让人从你的言谈中得到乐趣,别人才会愿意与你交谈。我们反对一味地曲意逢迎,但是善意、友好的称赞会使人愉快,刻薄、不善意的取笑会让人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不敢和你接近。
任何人和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尽如人意。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认识到大多数人都是通情达理的。会使自己以宽容的态度与人相处。谁也会有不顺心的时候。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在别人产生消极行为和情绪时又能予以谅解,这正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它会使人处处感到你友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