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的那些不朽的画作自然不必需要在这本品文章中里再作什么颂扬和推崇了,我倒是对他曾涉足的其他领域感到非常好奇。事实上,达・芬奇之所以被后世如此称颂也多源于这些绘画以外的才华。如果我们去自然博物馆探究的话,就可以看到另一个画家之外的达・芬奇,那就是“科学大师达・芬奇”,他在机械、医学甚至军事等多方面的才能让人叹为观止,他的奇思妙想,他的新奇发明,不仅在当时独具一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后世科技的前进方向。
达・芬奇通过人体解剖而认识到人体本身就是一架最复杂的机器,这使得他在手稿中画出,甚至可能亲手造出了第一个人形机器人。为了证明机器与人体间的紧密相似,达・芬奇在1495年,在创作《最后的晚餐》前设计了一款机器人,与现在人们可以设计出的机器不同,达・芬奇设想中的机器人完全就是个“骑士”,这是西方文明世界的第一款人形机器人:它身着十五世纪末的意大利式盔甲,内部主要用木头做成,还有部分皮革和金属。它的模样威武,通过钢索系统进行工作,可以挥舞胳膊,坐站自如,甚至转头和张开下颚。在它的胯部有一个圆盘齿轮作为驱动装置,通过两个机械杆的齿轮再与位于胸部的另一个圆盘齿轮咬合,再通过一个传动杆让头部向不同方向转动。只要再配备一个自动鼓,“他”甚至还可以发出声音。这可以说是最早期解剖学和人体运动学的研究成果。了解《轩辕剑》系列的读者可能会立即想到这个机器人很像是那个跟着浦子彻闯荡天涯的墨家的机关人吧?不过显然达・芬奇没有考虑使用老鼠来作为机器人的引擎。
在机器人面世的二十年前,达・芬奇还曾设计出一种由飞行员自己提供动力的飞行器,并称这种飞行器为“扑翼飞机”。它模仿鸟儿、蝙蝠和恐龙时代的翼龙,具有多个膜状翅膀。达・芬奇认为只有扑翼机才能既具备推力,又具备提升力。按照达・芬奇的设想,这种飞行器双翼展开共11米宽,大约1.6米的驾驶员仿佛是背着它在飞行,驾驶员在操作时,脚需要不停踩踏一个动力滑轮,双手也要同时摇动手柄帮助提供动力,头则用来控制方向。如果说机器人与机关人类似,那么这个扑翼飞机与传说中鲁班制作的木鸢又显然系出同源:距唐朝《酉阳杂俎》中记述,与墨子同时代的鲁班曾模仿鸟类飞行的原理制作了一只可乘坐一人的木鸢,其原理与达・芬奇的思路如出一辙。事实上后来有许多人试图模仿达・芬奇设计的飞机,然而他们结果都逃不过失败的命运。其实,达・芬奇也早已意识到人类不可能强壮到挥动机翼的地步,因此留下了一段笔记,上面说单凭人力无法实现飞上天空的梦想,因此奉劝后人放弃这种思想。不过至今为止,人类探索扑翼飞机的努力也没有停止过。
达・芬奇还设计过一种能够自动行驶的木车,这种自动行驶车可以像钟表一样上发条后启动,这部车子可以通过与轮子相连的圆盘来控制速度,此外这部车子还有个带绳的手闸,当要刹车时,拉动手闸后车就停下来了――这种自动行驶车的基本原理与后世的汽车完全一致,令人惊叹!说到这里,似乎连鲁班都输给达・芬奇了:据东汉时的《论衡?儒增篇》记载说鲁班为母亲做了一辆可以自动行驶的木马车,老太太高高兴兴坐上去,没想到鲁班竟然忘记了设计刹车系统,木马车开动后竟然一去不返,鲁老太太就此宣告失踪,大概一直跑到了爪哇国……
除了上述的奇妙设计之外,达・芬奇还设计过河道挖泥船、螺旋桨驱动船、直升机、降落伞、机枪、坦克、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起重机、纺车、机床、冲床、自行车等等。在天文学方面,他观察天体后提出“太阳是不动的”结论,早在哥白尼之前就否定了地球中心说,并幻想过如何去利用太阳能。他认为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的光辉。在物理学方面,他否定了制造“永动机”的可能性。
达・芬奇还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坚信科学,常常流露出对宗教的怀疑和厌倦。他曾写道:真理只有一个,它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他提出以自然造化为师,鼓励人们向大自然学习。他认为认识起源于实践,知识的获得是依靠直接的观察和经验。他的实验工作方法经伽利略从实践上加以发展,后来由英国哲学家培根从理论上予以总结,成为近代自然科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为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人的发明创造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