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身体不好,无法工作,成了专职的家庭主妇,带着孩子到公园玩耍成了每天必然的功课,竟然在不知不觉之中置身于许多带小孩的中国老人中间。和这些见多识广历经沧桑的老人们一边闲聊一边看孩子,成了每天生活中珍贵和快乐的片断,我常常会从心底产生一种要掉泪的感动,希望能借这篇文章和正在这里生活工作,在父母的帮助下创建家园的朋友们一同来分享这份心情。
我们住的这个社区,是在渥太华西部新建的独立屋社区。大片新砖新瓦,散发着芳香松木味道的独立屋里居住着许多年轻有为,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白手打出一个自己生存天地的顶尖中国精英家庭。这些家庭能够奋斗到把父母接出来一睹西洋景的这一天,大多已经有一份赖以生存的稳定收入,过上了相对平稳安定的生活。
社区中间建有设施良好的儿童玩耍公园,暑天闷热,早晨九点一过,这些中国老人们就趁着阴凉,像约好了似的陆陆续续从公园四面八方的小路上三三两两的推着小车聚拢而来。拣了最阴凉清爽的树下停了小车,支起折叠椅,或站或坐,一道特殊风景线就形成了。站在远处看去,一群高高矮矮胖胖瘦瘦的中国老人们,穿着宽松衣裤,操着南腔北调,有说有笑的。一双双一生辛劳,风吹日晒甚至有些粗糙变形的大手小心翼翼地把那些新鲜稚嫩的小人儿们从小车里面捧出来,皱纹纵横的脸上绽开着世界上最自然、最疼爱的微笑。幼小的孙儿孙女儿们在附近的沙堆里蹒跚嬉闹,在滑梯上爬上滑下,鬓发斑白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圈着腿,弓着背,弯着腰,倒腾着已经有点僵硬的双腿紧跟慢赶着那些小精灵们。再干枯的人性在这道美丽的风景面前也会滋生出无限感动,我们中国的爹妈是多么的好,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是多么的幸运,能够拥有这些这样好的爹妈!
公园的另一边,总是站着一些看小孩儿的洋人,大多是30岁左右的年轻母亲或中年的保姆们,和这群中国老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公园虽小,却成了一个中西文化差距的展示台。和一些洋人母亲聊天,她们对中国这种祖父母照看孙儿孙女,来使自己的孩子缓解经济和精神压力,可以集中精力工作和学习的传统美德羡慕有加,欣赏之情溢于言表。洋人母亲虽然很多人是自己乐意待在家里,在孩子宝贵的童年时期给予孩子最细致周到的关怀和照顾,但还是存在许多的年轻父母是因为找不到可信可靠又不用花钱的亲人来担当这个责任,才不得不放弃工作来全职照看小孩的。西方文化“以我为中心”的观念在老人身上一样体现得十分强烈,比如在父母家里长住要交房租,父母帮助做清洁要按小时付费等等,处处反映了西方老人的想法:我虽老了,但也和你们年轻人一样有自己的价值和人生,我没有义务对自己的孩子做无休止的付出,而且,你生了孩子就应该靠自己的力量把孩子抚养长大。
我们中国的父母则完全不同,给予孩子的无私奉献从孩子出生一直绵延到孙子出世之后,直到自己殚精竭虑而无怨无悔。来公园的这些老人,来自中国的四面八方,北京、上海,东北、西北,城市、农村。现在他们大多是和自己的儿子媳妇或女儿姑爷住在一幢房子里,除了带孙子孙女,还承担做三顿饭,做家务的艰巨任务,比起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在国内早起出去遛湾散步,没事儿参加点儿老人社团活动,上上老人大学的轻松而有趣的日子辛苦了好多倍。
可是他们的辛苦,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似乎很少有人会真正体会得到。能接父母出国来住住玩玩看看或者干脆给父母办了移民,就已经尽了做儿女应尽的义务,算得上仁至义尽了,先在心里给自己打了满分,就很少再想到要检讨自己,也很少有意的和他们聊天,关心他们的精神需要。有些儿女吃完早饭抹抹嘴开车上班,家里的事就完全抛在脑后,晚上回来,一桌热菜热饭已经摆好了,吃的时候还忍不住要嘀咕嘀咕,这个菜怎么放这么多油啊,吃油多了不健康,那个菜太咸了,吃盐多了会得高血压的,诸如此类不冷不热的抱怨细菌似的在心里繁衍,暗想着,两个人一整天就干这么一点事儿,还干不好,真够呛。等到吃了饭,走到电视机前去开电视,一眼就看见电视机上薄薄一层灰,心里就更加烦躁起来,好一点的就装作没看见,或者自己拿个抹布擦擦,差一点的就干脆把父母叫到跟前来让老人家看,心想,一整天在家,难道连擦擦灰的时间都没有吗,真是越老越懒了。等到宝贝儿子跑过来撒娇耍赖皮,心里的埋怨就大发了,老人带出来的孩子,就是一身坏毛病,惯成这个样子,也不教孩子学东西,真不该让他们带。
这样的儿女虽然是比较典型的反面角色,坦率地说,却在这里中国人圈子里占着不小的比例。这从老人们闲聊时言辞的吞吞吐吐和遮遮掩掩之中可见一斑。但是如果真的让他们送老人回国,或是安排老人去老人公寓去住,他们又舍不得多花daycare费,也舍不得这现成的饭来张口的舒服日子,更不愿意让别人讲自己的闲话,担个不肖子孙的坏名声。殊不知血肉之躯的爹妈们,有爱有恨有忧伤有欢乐,很多事儿看在眼里,想在头脑中,却闷在心里,碍于女婿和儿媳的面子,十句话就有九句藏在自己心里。想着,哎,他们的日子让他们自己过吧,就别管那么多了。可是那种曾经有过的可以和自己的亲子亲女开心掏肺,开诚布公倾心交流甚至可以控制局面,掌握事务主动权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失落感像迷雾一样笼罩在他们的天空上。老了,不中用了,再加上是生活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外国,语言不通,行动没有自由,一切需要依赖儿女,那种无助和无奈感带来的空虚和寂寞,真是这只无力的笔所无法描述的。
有没有办法解除这种代沟以及这些老人和儿女之间产生的尴尬局面呢?
让我们来想一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朝阳升起,夕阳落下,日月的轮回周而复始,永不停歇。而人的一生却只有这一次,一次青春得意,一次壮年有成,一次老骥伏枥。朝阳走到夕阳,无论曾经怎样光芒四射,红彤彤的光芒也会在走到夕阳尽头时渐渐地失去热力,一点一点地暗淡下去。想想你的老人,夕阳虽红,虽然还在努力照耀,但这光已经接近暗淡的尾声。这一生,我们从他们身上吸收了无穷的能量,才有了曾经的成长和今天的成功。现在他们老了,还在努力散发着仅有的能量,来给子女们充电,我们是不是该反思反思,我们曾经为他们做过什么?我们曾经给过他们的东西和他们曾给过我们的东西相比较,是不是太少了一点呢?我们现在是不是该做一些现实的努力,让他们在给出最后这点能量的时候,多一点快乐,少一些遗憾,多一点满足,少一点缺失呢。我们能不能在我们伟大的父母们夕阳将垂的时候反过来给他们充点光和热,是不是该想一想,我们所做的一切能不能使我们的父母诚心实意、心满意足地说:有这样的“孝顺儿女”,我这一生足矣!
其实我们的父母对待儿女都是宽容和大度的。他们所缺少的并不是丰衣足食,而是精神上那种可以被理解,仍可以被下一代所接受所肯定而带来的心灵上的安慰。他们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和儿女适当的交流来得到认可,他们也需要宣泄,需要畅所欲言,需要听到赞扬,需要被体贴关心,需要被关怀爱抚,需要儿女的问寒问暖,甚至需要有机会对儿女进行指导和批评,来使用做父母的权利。光是好吃好喝,游山玩水,衣食无忧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她们感觉不是生活在另一个人的家里,而是要使他们感觉自己也是这个家的主人,也有发言权,也可以和儿女平起平坐。
要使他们得到这一切,其实并不难,我们需要的只是给他们一些我们的时间,坐下来和他们聊一聊,使用你倾听的天赋,听听他们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希望得到什么,不希望得到什么,听听他们对你们的看法,对你们的建议,对你们的要求。竖起你的耳朵,对于一个人来说难道不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吗?宽容的吸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给他们多一点微笑的面孔,少几句反驳和对抗,让他们知道你们对于他们所付出的一切有着无限的感激,并且因此产生了加倍的尊重。人生在世,谁能无过?我们自己从来就不是什么完人,我们怎么能期望我们的父母是完人呢?尽量去忽略他们的不足,发现他们的美好,多去倾听,少去责备。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每天与父母增加的十几二十分钟的交谈,使得家里的气氛变得温馨自然,你所给予父母的精神安慰,使他们夕阳的光芒变得无比亮丽,温暖而柔和。后顾之忧被一扫而空,你会因此感觉更加容易投入到工作中去,更加享受下班之后的家庭快乐,更加无忧无虑地面对人生没完没了的挑战。你会在最忧虑的时候,拉住父母伸出的手,在犹豫的时候,得到他们成熟的判断,在力不从心的时候,从他们身上找到力量。
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凡事也都是辨证的。和父母有点小摩擦是正常的人之常情。如果我们可以选择用微笑和积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把问题摆在桌面上,认真面对并找出答案,既尊重了父母,加深了感情,还不会伤了和气;何必用狭隘被动的方式使误解加深,凡事闷在心里,最终搞得大家好心情丧失殆尽,搞的自己的家像个冷战的战场,下班之后不但不觉得轻松,反倒觉得坐立不安,尴尬晦涩,甚至六神无主呢?所以我说,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微笑着关怀你的父母,你的父母也会微笑着还你加倍的关怀。他们原本的付出,本来就是不指望什么回报的。
人们都知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都体会过夕阳笼罩下那橘红色的美景,让我们这些做晚辈的成为这夕阳景之中的一道七彩晚霞吧,让这美景美上加美,让这美景在你今后的心中,永不消逝,直到地老天荒!把你们的爱倾倒出来吧,用它们来淹没你们父母的晚年,让他们在爱的海洋里畅游,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干涸,我们就会如鱼得水般的轻松自在,在夕阳的照耀之下,快乐健康地enjo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