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期望
全国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沈嘉柯
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发表于20世纪初期的《新青年》杂志,至今读来仍然振聋发聩。隔着百年回望,我们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超前视野。
人的身体,遵循着用进废退的规律。身体先天条件好的人,自然很强壮。但强者仗着身体强,熬夜抽烟、胡吃海喝放纵自己,染上各种恶习,又不勤加锻炼,等待这个人的必然是越来越衰弱。
体育,是养生之道,也是自强之路。哲学家伏尔泰有言:“生命在于运动。”充分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调节机体代谢,有助于舒缓情绪,消除压力,改善睡眠,提高自信心和幸福感。我常在小区运动场上,看到老大爷们激情澎湃地挥拍打乒乓球,又时常看见广场上老奶奶们整齐划一地跳广场舞。他们年事已高,仍然坚持体育锻炼,不就是为了强健体魄,更健康地生活?
身体比较弱的人,科学运动,日积月累,保持良好习惯,就会强身健体,凭借人自身的努力逐渐从量变发展到质变。
强壮的体魄,对人的心志有着微妙的影响。体弱多病者,往往内心比较悲观软弱,看不到希望,人生计划也不可能趋向长远考虑。由此恶性循环,破罐子破摔,越来越糟糕。而热爱体育的人,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在改善人的精神面貌。
个人是这样,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
早在1917年,蔡元培主持北大校务后,就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体育被排在德育、智育、美育的前面。我去大学和中、小学参观,发现很多学生个头高,营养充足,运动量比从前的青少年强太多。大学篮球场上,始终有人挥洒着汗水;田径跑道上,男女都不缺……
我在南京审计大学作讲座,台下有位昔日读者,站起来就问我:“沈叔,你怎么胖了那么多?”我很心虚,回答:“运动少,爱吃零食。”那个同学就大声呼吁:“一定要运动啊,保持青春。”我被这位学生的话鼓舞了,如今也开始游泳、跑步。
你看,这一代中国人说话更加自信,看待问题不用仰望他人,更加平视世界;这一代青少年,也明显阳光更多。这才叫由内而外的美丽。
在毛泽东心目中,“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心力体力合二为一,世上事未有不成。这才是我们中国的新青年”。
今时今日的中国新青年,没有辜负他的百年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