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神仙凉粉

时间:2024-10-02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南在南方  阅读:

  曹丕给人写信说:“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自是消夏妙招,可那时我们没有甘瓜也没有朱李,不过,还是要吃些凉的。

  打一桶水,漏一些面鱼儿,我们那里叫“蛤蟆骨朵儿”,有绿豆粉的,有豌豆粉的,也有荞麦粉的。这三种面鱼儿以豌豆粉做的最为好看:白里有点儿绿影,俏丽。不过,若说有咬头的,那得以荞麦做的为佳,只是面鱼儿来不及咬,便滑过喉咙,那份沁凉常常叫人战栗。

  煮好的粉糊,要是不漏面鱼儿,倒在盘子、浅碗里做成凉粉,装在竹篮子里,沉在井水里头,要吃时提出来,简直是夏日的恩物。

  记录旧时北平生活的《都门竹枝词》有一首写凉粉:“冰镇刮条漏鱼穿,晶莹沁齿有余寒。调味浓淡随君意,只管凉来不管酸。”

  凉粉不切,用一种叫作锼子的东西—将铁皮敲成半球形,再在其上等距钻出一个个圆孔,用它在凉粉上刮,刮出细细的粉条,加作料来吃。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有一句俗话叫“不吃凉粉腾板凳”,其实,凉粉用不着坐下吃。许多东西可细嚼慢咽,但凉粉宜“风卷残云”。

  做凉粉用粉子来做容易夹生,得磨成浆。那时,许多人用玉米做凉粉,常常不成功—玉米浆欠黏性,容易散开。后来有人砸烂杨桃藤,用水浸泡,再用这水来做玉米凉粉,简直是点睛之笔。我们那儿的纸坊用杨桃藤汁来做纸药,不想它用来做凉粉也是好的。

  我老家人常常宽慰自己说“洋芋糊汤疙瘩火,除了神仙就是我”。有些苦中作乐的意味。

  “神仙凉粉”却不是宽慰,好像还有点儿自鸣得意。我小时候常吃神仙凉粉,是母亲跑到十几里外的山上采回树叶做的。小小的树叶有点儿像桑叶。“啥叶子啊,妈?”母亲说:“‘神仙叶’啊。”

  母亲把这些叶子用清水洗干净了,放在竹筛里晾干;又从灶洞铲些草木灰,放进小盆里,用热水搅稀,沉淀出清水来;再把神仙叶放在桶里,按紧压实,倒进开水中浸一会儿,拿棒槌来捣,边捣边搅,边搓边洗。说来也怪,不大一会儿,那些叶子只剩下叶脉,桶里的水变绿了,还有点儿黏稠。

  “为啥会这样啊?”母亲说:“神仙才晓得咧。”

  母亲将澄清的草木灰水小心翼翼倒进桶里,搅搅,再用纱布过滤,盛在洋瓷盆里。暗绿的汁慢慢凝固了,不着急,还得再凝固,这中间要换几次水过滤。最后,神仙凉粉变成暗黄色的了,肯浮起来了,就差不多了。这一等可真苦啊,总算是好了。

  母亲一手托着凉粉,一手拿刀切,切好的落在碗里。因为嫩,不能放在菜板上切,我们那儿管这番操作叫“打一碗神仙凉粉”。神仙凉粉的标配是酸浆水,不过总要再加点儿什么进去增香。小石臼里放蒜米、韭花、薤白,或者是炕焦了的红辣椒,拿石杵“嗵嗵”一顿捣,捣得烂烂的,刮出来,添进凉粉里去。

  神仙凉粉以喝代吃,一碗滑进喉咙,呼号一声,大解暑气。要是能掐些川芎叶子来,吃起来更神气。

  把神仙叶晒干,揉成碎末装起来,想吃时拿出来,就能做凉粉。

  很多年后,我才弄清楚神仙叶的大名叫二翅糯米条,属于忍冬科糯米条属。秦巴山地到处都有,人们也都这样吃它。好多地方不加草木灰水,凉粉看着绿绿的,可爱极了。

  许多野生植物都含有淀粉,不说童话里常出现的猴面包树,不说葛根。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作家写木莲,“可以用井水揉搓,做成凉粉一类的东西,叫作木莲豆腐”。木莲豆腐其实也是凉粉。

  凉粉到处都有。有一回听四川的朋友说,吃过一种豆花凉粉—这两样待一个碗里,听着就有“天仙配”的感觉,可惜我至今没吃过。

  神仙凉粉也多年没吃了。如今母亲不在了,明知不可得,夏天还是会想起神仙凉粉。当然也是空想。去年清明回老家扫完墓,下午去小爸家,问小爸:“小娘呢?”

  小爸说:“去打神仙叶了。”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我的心思一下就活泛了。坐在门口和小爸说着话,眼睛却瞅着路口,等小娘回来。不久,小娘背着叶子回来了,她的头发已然花白。小娘说:“明儿早来吃神仙凉粉哪!”我听见我咽口水的声音,小娘也笑起来。

神仙凉粉

经典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