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修赋热的冷思考

时间:2023-11-25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罗青山  阅读:

  如今,只要你打开电脑,启动搜索程序,嵌入“赋”字,各式各样的赋便会蜂拥而来,铺天盖地,令你目不暇接。前些时候,一家在全国知识界颇有影响的报纸,在全国发起了“百城赋”征文,据说应者踊跃,刊发了不少作品,第一部《百城赋》业已问世,多卷续集也在排队付梓。该报的征文是面向中等以上城市的,未“达标”的县级小城也跃跃欲试。我所在市的一个县,便大张旗鼓地通过媒体向全国征集该县的县赋。有点名堂的企事业单位同样不甘落后,竞相效仿。什么校赋、企业赋纷纷出炉。影响颇大的《新华文摘》就选登了两篇大专院校的校赋。正所谓“之乎者也”充斥报端,吟诵之声不绝于耳。赋之为文,大有席卷文坛之势。

  赋是文体名,古诗的一种类型。到汉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和韵节。汉赋有小赋、大赋之分。小赋多为抒情作品,大赋则用铺张手法,描写都城、宫宇、园苑和帝王奢华的生活,在当时颇为流行,达到巅峰,涌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等等。以后或向骈文方向发展,或进一步散文化。骈文将赋注重形式的特点发展到新的高度,更讲究对仗和声律,四字六字相间,时称“四六文”。唐代韩愈发起“古文运动”,极力反对骈体文(即骈赋),提倡接近口语、表达自由的文言散文,使文体恢复到古文时代,即未受骈体束缚的时代。总之,由于赋过分拘泥于形式,片面追求词藻的华丽和工整,用字生僻,且题材褊狭,内容空泛,逐渐失去生命力而遭厌弃,日趋式微。唐宋时代虽仍有名篇佳构,如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前赤壁赋》,但散文化倾向已相当明显。宋代之后,赋便归于沉寂,即使偶尔见到,也是“灵光乍现”,水波不兴,难以持久。随着白话文写作的普及,新诗的引进,它更成了老古董。诗词大家毛泽东,就主张年轻人不必去学写旧体诗。当代不少青年已不知赋为何物。

  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其由盛而衰的过程,巅峰过后,就走下坡,渐次衰亡。除非它有所创新、有所超越。如唐诗宋词元曲,曾盛极一时,但后世便难以超越。那么,盛行于当今之世的赋,是否超越了前人,焕发了新的生命力?笔者因工作关系和好奇心驱使,读过一些新赋,就个人感觉来说,回答是否定的。从形式上看,它有东施效颦之概。它同样讲究文采、韵律和对仗,几乎都是四六相间成句,句中夹着“之乎者也”,www.xinwenju.com但其文采就不知差了几多成色,文词艰涩生僻、半文不白,读之令人哭笑不得,从中折射出作者古文修养的欠缺。即使个别名家的作品,也因囿于题材之枯燥、要求之苛严,难有施展的余地,同样令人不敢恭维。但如果说它毫无创造,也不符合事实。它在谋篇布局上更加格式化,赋通常有的三段体变成了n段体(四至五段):一曰地理山川,二曰历史人文,三曰风云人物,四曰建设成就……大项还可分成若干子项,历史和人文可分段落写,建设成就可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部分;结尾别出心裁,赋通常有的讽谏之意变成了颂词。从内容上看,就更不足取。题材局限于写一地一市一单位,内容离不开为当权者歌功颂德、树碑立传、粉饰太平。什么山川秀丽、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才辈出,不一而足。尤其要大书特书的是现代建设成就,什么官员政绩卓著、经济飞速发展、文化灿烂辉煌、科研硕果累累、交通四通八达、面貌日新月异、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总之形势一片大好而不是小好,而且越来越好。难怪有人说这类赋是“新八股”。

  “新八股”能大行其道,其中必有奥秘。众所周知,“新八股”是“遵命文学”。修赋要劳民伤财,完全是政府行为,是长官意志的体现。当今之世,当权者最需要的是什么?窃以为一是政绩,二是风雅。有政绩而无风雅,会被人当作土包子;有风雅而无政绩,则会被人当作草包、银样枪头。官场潜规则表明,政绩不能光干不吹;不吹,就会像沙里的金子永埋地下,像婀娜多姿的女子,藏在深闺人未识。风雅则要显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就是个样板。他老人家面对众孩童追讨茴香豆,不说“没有了没有了”,偏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矣!”就是洞悉国人的心态:能把“吗”说成“哉”,把“了”说成“矣”,把“的”说成“之”,把“啊”说成“兮”;抒发感慨先来个“噫”,发表议论先使用“夫”;把自由句写成“四六句”,把明白晓畅的口语写成诘屈聱牙的半文言,把听众、读者唬得像傻瓜一样目瞪口呆,这就叫做风雅,是有知识、有文化、有品位、有档次的体现。要实现这两个目标,沉寂多年的老古董赋就是一个最好的载体。赋讲究文采、韵节,讲究铺张写法,满纸尽是谀词艳句,可把沙漠写成绿洲,把小溪写成大江。其描写对象多为都城、宫宇、园苑和帝王的奢华生活,可谓适销对路、正合孤意。修赋的倡导者看透了权贵们的心思,果断出手,拿旧瓶装新酒,于是,现代“新八股”赋便应运而生,批量产出。

  然而,政绩是靠实打实干出来的,吹出来的政绩是水中花、镜中月,瞬间就会破灭。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风雅是贯穿在骨子里、融化在血液中的一种气质、一种风度、一种境界,是才华、学识、修养的自然流露,是装不出来的;装出来的风雅,如同开屏的孔雀,稍一转身,便会露出其恶俗的一面。时下修赋虽然热闹,但关注度不高,影响力有限。想把千年古董打造成一张“名片”,借此树形象、传名声,是荒谬的,也是徒劳的。其结果只能是增加文字垃圾,留下历史笑柄。权贵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倡导者们正在偷着乐呢!

经典杂文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