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的夜就这么静谧,师范学校那喧闹的傍晚,在天柱看来似乎已是很久远的事儿了。
天柱坐在老支书的对面,煤油灯下映出一老一少两张脸。
“喝!”老支书从桌上的酒瓶中倒出两杯老白干,递给天柱一杯,自己端起一杯。
“喝!”天柱接过酒杯,在老支书手中的杯上“叮当”碰了一下,两人同时一仰脖儿,咽下了酒。
老支书斟上了第二杯,端起来说:“我代表村里人欢迎你回到夏家窝儿来!”
“叮当!”又是一声,天柱头一仰喝下了酒。
夏家窝的夜,无声无息。
老支书放下酒杯,拉过肩头上的羊肚毛巾,在脸上狠劲地擦了一把,说:“天柱你是好后生,能不忘咱夏家窝,我高兴!”
天柱的脸开始泛起了红晕,连鼻尖、耳朵也染红了。他接过老支书的话茬说:“大叔,快别这么说了,夏家窝是我的家呀,若不是你们,也没有我天柱的今天!”老支书颤巍巍端起一杯酒:“你是咱夏家窝第一个靠‘希望工程’读完书的孩子,今后村里的更多孩子要靠你带,希望你把他们个个都培养得像你一样。”
天柱接过酒杯说:“大叔,这杯酒我不能喝。当初我父亲去世后我失学,若不是你把市‘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同志领到我家,我现在还不是莽汉一条?来,这杯酒得敬你。”
“好,我喝!”老支书痛快地接过杯子,一饮而尽。
天柱说:“村里的学校是我读小学时的母校,我会扎根村里,把娃娃们教好,你放心吧!”
老支书看着天柱,点头说:“你娃实在,我放心。听说你在师范是尖子生哩,学校留也留不住你。可咱这学校,唉,30多个娃娃挤在两间破房里,条件太艰苦……”
天柱说:“下午我到学校看过了,屋顶的瓦烂了不少,墙也不严实,想求你……”
老支书没等天柱说完,抢过话茬说:“娃,你说,有啥尽管说。”
“请你抽几个人,给屋顶修补一下。”
老支书为难地说:“这早就应该修补了,可村里太穷,一动屋顶就要添瓦,修不起哟……”
天柱说:“这我已经想好了,我到外村先赊它3000个瓦,以后我发工资了还他们。”
“这咋行!”
“另外,我再抽几个大点儿的学生,利用假期脱些土坯,把墙扎严实。”
“好,好,这好。”老支书的脸上露出了沉甸甸的笑,端起酒杯说,“喝!”
天柱喝了杯中的酒,又说:“我准备统计一下,看咱夏家窝还有多少适龄儿童没上学。”
老支书像背谱儿似的说:“不用统计,我心里清楚得很,7~9岁的3个,蔓沟的王三妞,前湾的黄毛,西坡根的刘小贵,他们都是因父母残疾上不起学。”
天柱一听,坚定地说:“我来供,我一月工资280块,可顶他们3个人半年的书费。”
老支书一脸严肃:“这咋成,你不养活哑巴娘了?”
天柱说:“一年不就两三个月的工资么,大头还有。再说家里有地,星期天我把庄稼种好就行。”
“唉,真难为你了。”老支书长叹了一声。
天柱笑笑说:“你别担心,10年之后村里的孩子们都学有所成了,谁也不为难了!”
老支书的眼眶溢出了激动的泪水,端起酒杯说:“我明儿一早就安排人帮你修学校。来,咱叔侄俩再喝一杯!”
“叮当!”天柱端起酒杯,与老支书的杯子一碰,欢快地喝下了酒。
山村的夜就这么静谧……
温馨启迪
知恩图报,正是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也是做人的根本。文章通过两人对酌的场景,交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揭示了两个人的美好品质。构思精巧,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