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北京西城区有条西外大街,也就是那条从西直门到白石桥满打满算三公里长的马路。这条路,看起来普普通通,却是个创造传奇的地方。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刚刚调到军委装甲兵创作室,就接受了一项写作任务——帮助时任装甲兵政治委员的开国中将莫文骅整理他的回忆录《回忆解放北平前后》。这时我才知道,1949年的1月31日,莫文骅将军率领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121师在西直门接替了傅作义部队的防务,留下了那张在西直门城楼下,两军换岗的历史性照片。
这也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北平方式”的重要标志。
莫文骅将军说,三十多年了,北京变化太大了,我们还是要到西直门外那块地方去看一看,看看都变成什么样了。
我们跟着老首长的车子,开上了二环路,来到了1980年通车的西直门立交桥(老桥)——这里是西直门城楼的原址。本想停下来看看,后面的汽车滴滴叫,只能从立交桥向西,来到了西外大街的路边停下。老人看着立交桥上南来北往的车辆,很失望地说:“变得连影儿都没了……”
沿着西外大街白石桥转回来,过了北京展览馆路口向东,老将军说,那个时候我们121师的队伍就在这里整队待命,他示意司机停车。然而,马路边上的自由市场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日用杂品,摊贩成群,一片叫卖声……车都没法儿停,只能继续往前开。
老将军大发感慨:“才三十年啊,都成为历史啦!”
那个时候,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再过二十多年,这个路边跳蚤市场,变成了蜚声中外的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形成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动批”商圈。
有一段时间,笔者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读书,每天骑自行车路过这个市场,见证了它从路边市场,变成了相对集中的、一个一个铁棚子组成的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再到后来,西外大街马路拓宽,动物园商圈高楼林立,生意火爆。
2008年,我曾经接待过一位在日本做服装生意的朋友。在北京展览馆的餐厅吃过饭之后,我陪她到“动批”服装市场去看了一眼。走进四达大厦,我顿时惊呆了——这里的服装交易,真叫热闹非凡。人挤人,人挨人,叫卖声,砍价声,此起彼伏。那位朋友慨叹说,在号称服装大国的日本,我没有看到哪儿的服装生意有这么兴隆……
历史的车轮走到2015年的时候,这里爆出了惊人的消息——北京要“疏解非首都功能”,动物园商圈要全部“疏解”。一时间,各种传言沸沸扬扬……接下来就是各种力量的博弈,各色人等粉墨登场。
两年之后的金秋十月,“动批”商圈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十二栋大楼里的所有服装批发市场关门闭户。曾经在这里打拼的三万多商户迁到天津、河北等地,重整旗鼓,再创辉煌。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动批”三十年兴衰,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北京发展史的一个章节。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盛极而衰,形成了历史画卷中的一幅多彩画面。
因此,当有朋友问我能不能写写“动批”风云三十年的时候,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冲动——作为一个在北京生活多年的作家,记录历史,记录改革开放中的北京,于我,应该是有一种责任感的。如果写得好,可以成为将来人们研究这个地方历史的一个辅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