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引起我注意哈尔滨文庙是在九十年代,《生活报》讨论《文庙该不该开正门》。也从某些有考据癖的学者专家那里知道了很多黑龙江地区的历史,并考证出金世宗大定十三年进士第一徒单镒是古代黑龙江地区的状元,但我觉得徒单镒即使是黑龙江地区出过的状元,与文庙开正门也未必有联系。哈尔滨大部门区域在松花江右岸,包括文庙,而这里原来是吉林省辖区,一九二三年成立东省特别区,所有东省特别区内之军警、外交、行政、司法各机关均归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监督节制,不隶属于黑龙江或吉林。一九二六年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的两任行政长官张焕相、张景惠倡导建立文庙,资金由政府和中外人士募捐集资七十三万余银币,一九二九年落成,只设照壁而不修正门,这是缘自习俗,只有当地有人中了状元,由状元将壁推倒,方可修建文庙正门。哈尔滨修建文庙已是民国年间,早已废除帝制和科举制,再也不可能有什么人中状元将壁推倒了,虽然现在每年各地都宣传什么文科、理科高考状元的事情,但这“状元”只是“参加统一考试第一名”的代指,没有状元的含义。
徒单镒是上京路速速堡子猛安人,在今天五常一带,而五常在清同治八年到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一直隶属于吉林省,所以徒单镒的状元身份,在修建哈尔滨文庙的时候,也只能是吉林省的状元而非黑龙江状元。从尊重历史的角度看,哈尔滨文庙就是哈尔滨文庙,而不是黑龙江文庙或吉林文庙,这些学者专家无论是为了迎合现在的黑龙江当局还是讨好黑龙江百姓,都是缺乏实事求是精神的。我以为,就是永远不开正门也不就说明哈尔滨人没有才华,也不丢哈尔滨人的脸面;就是开了正门,也未必就能给哈尔滨人赚足了面子。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不也是始终没有获得重用么?但他今天的名气与那些拒绝他的诸侯却已经天壤之别,而且自古最杰出的文人中很少是状元,状元真正能名垂青史的也极少的。有没有状元,并非十分重要。
哈尔滨文庙另一个特殊之处是它建造的年代,与时代的潮流背道而驰。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以新的思想武器冲击封建精神罗网,在全国掀起一场如火如荼地“打倒孔家店”的文化浪潮,哈尔滨却反其道而行之,大建孔庙。乍看是哈尔滨人落伍,但如果从哈尔滨特殊的历史环境看,却是进步的。哈尔滨一直是中国领土,但哈尔滨的城市的确是沙俄因修建中东铁路建立的,一九二二年中国政府收回中东铁路侵占的中国主权,一九二六年成立哈尔滨特别市,开始由中国人主宰城市,但城区内仅外国领事馆就有二十六个,各种西洋教堂也有二十多座,整个城市无论是城市建筑风格,还是市政管理、文化教育、宗教法律等,都透着一股浓郁的“洋气”,当局痛感城市过于洋化,缺乏民族特色,于是先后兴建了一些中国式建筑群,力图为哈尔滨这座充满异国情调的城市增添一丝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哈尔滨文庙即是在此背景下修建的,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张学良将军积极支持文庙的修建,并撰写了碑文,“哈尔滨据松花江上游,东省铁路横贯其间,欧亚商旅密集而鹑居,言庞俗杂。”“民德即离,势必家邦陵替。本实先拔,而求其枝叶之无伤,胡可得也。”希望借文庙的修建弘扬民族文化,激发人民的爱国热忱。因而它在东北三省是规模最大、等级最高、规制最全,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建筑特色文庙。不过占地从原来的六万平方米,变成现在围墙之内的二万三千平方米了,建筑面积为五千六百七十四平方米,其建筑结构为三进院落,南北通深二百七十六点三七米,东西面阔八十五点六米。
我曾经在哈尔滨文庙附近的八一宾馆住过,那时就看中了文庙,但十五元的高昂门票价格还是吓退了我。我想自己已经去过曲阜的最正宗孔庙,这里也不过大同小异,就不急于去了,等有钱了再去或等待让别人请客我做义务导游之类的机会。
结果终于把门票钱省了下来,今年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哈尔滨文庙暨民族博物馆是黑龙江省四个首批开放的公共博物馆之一,我踏入了盼望十多年而未得一进的哈尔滨文庙大门。
进门先见平安杠,就是门闩,古代双扇之门每天落闩,就可以保家宅平安。孔庙的门闩还有另一项功能,参加科举的考生试前摸一摸、举一举它,意在一举成名、一举高中。
耳房挂综合服务部的牌子,就是卖纪念品的商店。
礼门外墙上有两块介绍的牌子,一块是哈尔滨文庙,一块是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
唐玄宗时封孔子为文宣王,因此,孔庙又被称为文宣王庙,明朝之后简称为“文庙”。做为文庙,落成后不到两年,首次祭孔不到半年,日本就鲸吞了东北,每年也都在此演出“祀孔”闹剧。一九四六年解放以后,这座文庙又先后被用作哈尔滨医专、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单位的图书馆,虽说也可以称之谓“书香之地”,但毕竟不是修建文庙的初衷,后来又成为黑龙江省军区的仓库。
一九八五年,以这里为馆舍,成立以收藏、展示和研究黑龙江少数民族文物、历史、文化为宗旨的全国首家省级专业性民族博物馆,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应邀题写了“黑龙江民族博物馆”馆名,于一九八八年秋正式对外开放展览。一九九六年,规模仅次于曲阜和北京的中国第三大文庙-哈尔滨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第一道偏门礼门,也称德配天地牌楼、东牌楼。进孔庙的规矩也是从礼门进,暗示人们要循礼蹈义,才能进入孔子的殿堂,学到孔子的思想精华,成为真正的孔门弟子。我们平时说“先礼后兵”的成语,原来马路上“礼让三先”的宣传标语,都是讲“礼”的。
礼门与义路的南面为万仞宫墙(影壁墙),从中轴线的最南,是“独占鳌头”,有父母带学生模样的孩子祭拜。尽管我不再参加考试,也在汉白玉的泮池泮桥(俗称状元桥)走了一遭,根据周代礼制,天子所建立的学校为辟雍,四面围墙,墙外环绕着圆形的水池,诸侯所设立的学宫只能取其半,即半面环水,为泮宫,是官学的标志。孔子生前得不到官方认可,所办其实是私学,死后得到了极高封赏,甚至超过了他的期待,是诸侯级的,这是他原来想效力的主子呢。泮池成为孔庙特有的建筑,象征孔子讲学的学宫。原来是不能什么人都轻易走的,只有状元及第方可以从桥上去祭拜孔子。“礼门”与“义路”的出处都在《孟子》一书的《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彬彬有“礼”是做人的门面体面,也代表贵贱尊卑的界限; “义”正辞严是人生畅通的保障,也是不二选的行动准绳。
院子正中是由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思佳一九九八年十二月捐赠落成的“孔子行教像”,这塑像放在庭院正中,却不符合古礼。中国画有“留白”的讲究,音乐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说,这塑像便是蛇足。在“独占鳌头”,本来能望到大成门,祭祀时一路走过去,该是一路通顺的,可突兀出现一块拦路的石像,又塑成孔子的形象,本不是行礼的地方,绕过去也大不敬,实为一大败笔。行礼的地方是大成殿,这里不当不正摆了一个塑像,设计者显然是没有文化素养的。当年孟姜女哭城墙,其起因就是因为齐庄公派人在郊外吊唁,不循礼法,既缺乏诚意,又仓促草率,对孟姜女死去的丈夫不够尊重,事情记录在《礼记. 檀弓下》。
东官厅、宰牲亭、祭器库本是三间房,现在成了一个大厅,为达斡尔族、蒙古族、满族、鄂温克族文物展。
达斡尔族是我国古老的北方民族。黑龙江中上游和嫩江流域是达斡尔人数百年来生息的故乡。达斡尔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和渔猎。达斡尔是一个擅长造车的民族,他们制造的勒勒车,又称大轱辘车、轻便车、适宜于草原上行走,俗有“草上飞”之称,影响了广大北方民族,是北方民族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
北方民族都信奉萨满教,这是一种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汉译为“巫师”,通古斯语曰“疯狂的人”。陈列有宗教习俗、祭祖风俗的东西,如达斡尔族的玛漏、胎毛袋、皮人、龙神、香炉、木狗,满族的神帽、神鼓、腰铃等。还有生活用品,如达斡尔族的鼻烟壶、柳叶形银簪、烟袋、枕顶、纺经车、木碟、铜叉、铜勺、梭子、肉叉、滚勾、马绊、鱼叉等。蒙古族和鄂温克族主要生活在内蒙古,黑龙江省也有。
西官厅、神厨、乐器库也是三间房,现在通成一个大厅,为鄂伦春族、赫哲族文物展。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历史上曾有黑介、黑真、赫哲、那乃等名称。主要居住在三江流域。赫哲人利用这一地缘优势,创造了独特的鱼猎文化,由于他们打鱼、吃鱼、穿鱼皮,因而被称为“鱼皮部”、“鱼皮国”。这里陈列的生产工具主要有船、网、勾、叉四大类,如鱼叉、夹剪、捕貂网、山鸡夹子、窟窿箭、砸、鸟弓、地弩、滚钩、钝钩、网坠、浮子等。布匹没有传入赫哲族之前,他们的服装、鞋、装饰及大部分生活用品,都是用鱼皮与兽制作的。鱼皮服装具有耐磨,结实,穿起来轻便保暖的作用,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深受赫哲人喜爱,成为赫哲物质生活一大特色。如鹿皮烟荷包、绣花荷包等。
北方少数民族历史上,都曾使用桦树皮制作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桦树皮具有柔韧、轻巧、富油脂、不易透水、不易腐烂等优点。另外,东北桦树取材也非常容易。这里陈列的是桦皮帽、桦皮盒、桦皮鹿哨、桦皮摇篮等。桦皮制品的纹饰也很有特色。
鄂伦春族世代生息、繁衍于黑龙江两岸及小兴安岭地区,以游猎为主,过着逐野兽而迁徙不定的生活,以勇敢而强悍著称。长期了来依靠一匹马、一杆枪、一只猎犬常年游猎于山岗。一边狩猎、一边生活、这是狩猎工具,扎枪、猎刀、别拉弹克枪等。这是狩猎时必须携带的生活用品,桦皮碗、犴骨筷子、吊锅等。桦皮制品在鄂伦春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鄂伦春有使用的桦皮瓶、盆、夹、碗等,它们的纹饰主要是用骨制压花器,压出图案后,再涂上颜色,非常精美。鄂伦春人使用的摇篮,它的底部呈四十五度的形状,使用时可以挂在树上,绑在马背上,孩子在摇篮里非常舒适,也可以避免野兽的伤害。我记得小时候,我们这里有孩子的人家的房梁上都吊着漆成红色的桦皮摇篮。或在炕头摆着,底下则是带弹簧的。
屋子里两支醒目的桦皮船分别是赫哲人和鄂伦春人的水上运载工具,也是捕鱼的生产工具,以桦树皮为主要原料制做而成的。具有易漂浮、不易腐烂、体轻、方便的特点。由于船体很轻,很容易翻船,当地又称它“送命鬼”。
乡贤祠是祭祀地方贤人的配殿,如今是朝鲜族、锡伯族文物展。朝鲜族喜欢穿白色衣服,所以朝鲜族又称为“白衣皮族”、“白衣同胞”,这里陈列着白色上衣,白色裤子和白色勾勾鞋、胶鞋、棒槌、捶板石等。乐器有伽耶琴、手鼓、长鼓等。
锡伯族自古有祖先崇拜的习俗,供奉的女祖宗是“喜利妈妈”,喜利妈妈不仅是保佑全家兴,子孙平安的女祖,也是古代锡伯祖记录世系的一种方法,如同一部谱书记录着家庭的繁衍情况。供奉的男祖宗是“海尔堪玛法”,它被看成是牲畜的保护神,表示牲畜繁殖旺盛。
名宦祠是祭祀地方官宦的地方。如今门外陈列着举行开笔礼时用来写字的石头-开笔石,祠内有文房四宝和开蒙的相关知识,有孔子画像及表现一生事迹的图画《圣迹图》,其中一幅“楛矢贯隼”:是孔子在陈国时,有一只带箭的鹰坠在陈侯的庭院里。陈湣公派人向孔子询问。孔子认为是北方肃慎氏制造的箭。当年武王克商,肃慎氏进贡了楛矢和石砮。武王让人在箭上刻上“肃慎氏之贡矢”,送给大女儿,并随嫁给虞胡公而带到陈国。泯公派人到旧府里寻找,果然发现了一样的箭。那时孔子是诸侯国中最博学的人,只有他知道,在东北有个擅长渔猎的肃慎民族,这应该也是东北人的骄傲和荣幸,尽管我这个东北人是后来的,是孔子的老乡。
最后一道门是大成门,名字也是源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平时闭户,只有举行礼仪祭祀等大型活动时才开的。人员只能从金声门、玉振门出入。
哈尔滨文庙列入“十一五”期间全国百家重点维修古建筑名单,现在二院、三院都在维修中,并不开放,不过维修人员出入的金声门是虚掩的,无人看守,我就进入了二进院落。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各有一碑,左为张景惠的《东省特别区创建文庙碑志》,右为张学良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张景惠后来公开投敌,成为大汉奸,任伪参议府议长兼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伪军政部总长、伪满国务总理大臣等职,辜负了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信任,他的碑志实在不配在圣人的文庙里继续矗立。
石碑前面是东庑西庑两座配殿,碧瓦朱墙,均为七开间单檐歇山屋顶。
主轴线巍然而立着大成殿。大成殿等级之高超越了文庙所属的等级,曲阜和北京的孔庙都不如它。它为重檐庑殿顶,十一开间,沥粉贴金,“金龙和玺”彩画,竟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型制媲美,如果在帝制时代,便有谮越之嫌。但明知道不合规定,还要如此修建,只能是对孔夫子敬仰之情太深的缘故,另外一个缘由是光绪三十二年,朝廷已经把孔子的祭祀规格由中祀升为大祀,它的修建规格即便高过以前的所有文庙,也符合“政策”。大成殿前有九级汉白玉御路;雕刻云龙水浪,宽阔的汉白玉平台,衬托着雄伟的殿堂,庄严之感、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只是正在进行修复期,工人们在脚手架上劳动着,无法仔细参观。
第三进院落为书厅,也就是崇圣祠,久未见有人进出的样子,东西两侧依然为配殿,现为文庙的办公用房,不再对游人开放。
按计划各个大殿、祠堂的本来功能也要在修缮后恢复,在大成殿两侧东西庑内设置七十二贤人蜡像,重设崇圣祠内孔子先人的牌位等。
参观文庙的人不是很多,一是因为它不在繁华街道的两旁,而是要在属于校园内的文庙街上走一段距离才找得到;二来也是宣传不多,知道它的外地游人较少。现在只顾重点宣传所谓俄罗斯特色的“东方莫斯科”了,却辜负了前辈建文庙者的本心。
这条街以前是片空地,位于当年哈尔滨市区的东北部,按照中国传统的风水说法,东方震位居上方、西方兑位居下方,每天太阳都从东边升起,文庙建在这附近,就和极乐寺一起扼住了通往西南方向诸多洋教堂的风水。为将风水不偏不倚正好拦在其中,选址人员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反复估算测量,最后在风水大师的指点下,才将文庙建在这里。
为将哈尔滨文庙打造成标志性建筑,当时在全国各地招募设计者。经十几名建筑设计者反复研究,由江苏省吴县陆士基、张象昺按大祀祭孔仪式规格设计的大型仿清古建筑群图纸脱颖而出,陆士基既是文庙的设计者,也是建设工程的主持者。他当时年仅五十多岁,在建筑设计界的名气非常大。为设计哈尔滨文庙,陆士基、张象昺二人几乎一个月未合眼。就连参与建设文庙的近百名工人,都是在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能工巧匠。是在近千人报名者中经过重重考试与实际操作,才选中一百二十人。
当时文庙所用的一砖一瓦、每根木头、每盒颜料、每片金箔,全部选自全国各地的上好建材,没有一样是在本地随意购买的。河北生产的汉白玉颜色晶莹剔透、品质优良,百年不变。为将近一吨重的汉白玉运回哈尔滨,近百辆马车、二百多名工人同时从河北出发。一路过河流、爬山坡、睡草地,曾有十几辆马车同时翻进沟里。当年,江苏生产做彩绘的颜料保色最持久,但含有剧毒,工人不愿意搬运。无奈之下,在当地将人工费涨至三倍后才招到工人运送。在修建文庙的几年间,仅负责运送货物的马车就动用了九百多辆,其中有上百匹马因长途跋涉累死在途中。许多材料的运送费用甚至超过货物的自身价格。
这样不计成本所做的一切目的就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为了民族文化能胜过泊来的西方文化,为了哈尔滨不但是中国人的哈尔滨,也是中国文化的哈尔滨。但这些却不再为现在的执政者所认识,他们反而去积极恢复殖民地色彩,连共和国第一任主席题字的“奋斗路”也改回“果戈里大街”的洋名字,修建本来就不是俄罗斯风格的俄罗斯风情景观大街。
文庙被湮没了八十年,重见天日但愿能为期不远。洋教堂已经不是洋人的教堂了,文庙毕竟还是中国人的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