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思进,先思退,到杭州的第三天,我就先去杭州火车站去买回程的火车票。
买到票后沿西湖南岸,过雷峰塔。雷峰塔倒后还没有修复,只能算是一个遗址。
走上苏堤,看花港观鱼。然后直扑灵隐,与大部队会合。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是杭州最早的名刹。
东晋咸和初年,西印度僧人慧理云游到钱唐,看见一山峰,以为是从自己故国天竺飞来的灵鹫山,并说此峰多为仙灵所隐。于是在峰前建寺,取名灵隐。
这座飞来的灵鹫山被称为“飞来峰”。山虽不大,却刻满了各个时期的各种佛像,跨度从五代十国至元代,现有造像三百八十余身。年代最早的是青林洞入口靠右的岩石上的弥陀、观音、大势至等三尊佛像,为北汉乾祐四年(951)所造。卢舍那佛会浮雕造像则是北宋造像艺术精品。最有名气的是大肚弥勒,这不仅是飞来峰摩崖石刻中最大的造像,也是国内最早的大肚弥勒造像。弥勒坦跣足屈膝,手持数珠,袒胸鼓腹,开怀大笑,端的是“容天下难容事,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大肚弥勒。
飞来峰原来有七十二洞,多数已湮没。现在仅存几个洞,大都集中在飞来峰南侧。最南端一个叫青林洞,洞内有石床、手掌印,传说石床为“济公床”,后掌印为“济公手掌印”。
我知道灵隐是因为济公,当时有一部电视剧非常火爆,是游本昌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济公》。
在灵隐寺的道济禅师殿,供奉着一尊右手拿破扇、左手持念珠、右脚搁在酒缸上的济公像,这就是在民间盛传了八百多年的“济公活佛”。
关于这个“济公活佛”有几个说法,在我看来,老百姓心目中的那个济公是取了灵隐道济和尚的外形和金陵宝志和尚的事迹。
道济和尚是台州天台(今浙江天台)人,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圆寂于嘉定二年(1209),原名李修缘,法名道济,别称月引流光。他虽是临海都尉李文和远孙,却没有染上纨绔子弟的恶劣习气。少年时就读于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释道二教的熏染。父母双亡以后,他先是进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接着又参访祗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最后投奔杭州灵隐寺,在高僧瞎堂慧远的门下受具足戒,取法名“道济”。道济天性好动,不喜念经,难耐打坐,经常和那些顽童厮混在一起,甚至蘸大蒜吃狗肉,有人到方丈室告状,瞎堂慧远禅师说:“佛门之大,岂不容颠僧!”于是人们便将道济和尚称为“颠僧”。
宝志和尚是句容东阳(今江苏南京)人,生于东晋义熙十四年(418),圆寂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俗姓朱。7岁在钟山道林寺出家。宝志和尚一生经历了南朝宋、齐、梁三代,居止无定,常常不穿僧鞋,光着脚板穿行于市肆,平素手持一根大锡杖,并悬刀、尺、拂三件法器于杖头,好占卜。他的事迹,散见于《南史》。
人们以为他是疯子,可是他说过的话都一一应验了。这些预言有些是生活琐事,有些则是朝代更迭一类的天下大事。特别是特的锡杖山挂着的三件东西刀、尺、拂,被分别附会为齐、梁、陈三个朝代。刀切整齐,预言齐朝出现;用尺丈量,预言梁朝出现;拂子掸尘,预言陈朝出现。
宝志和尚还预言过梁武帝,梁武帝也曾和宝志和尚一起经历很多灵异事件,使得梁武帝对宝志和尚佩服得五体投地。梁武帝不但拜了宝志做国师,而且还在全国大力弘扬佛教,梁武帝自己也曾舍身寺庙。“南朝四百八十寺”就是言其时寺庙之多。
宝志和尚圆寂后,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出资,在钟山玩珠峰开善寺前为他建塔下葬,称宝公塔。到了明初,朱元璋为了营建明孝陵,选中了开善寺这块风水宝地,决定迁移开善寺及宝公塔。谁知在拆塔掘基时,看到宝志和尚容貌如生,尸身未腐,朱元璋大惊,许愿以金棺银椁,厚葬宝公。在钟山东南麓,重建寺塔,就是现在的灵谷寺、宝公塔。 宝志和尚也许是梁武帝树立的一个佛教神僧的榜样,宝志的很多传说经梁武帝的证实和记载就变成真实的事迹,这对梁武帝推广佛教是大有益处的。
后来人们把宝志和尚搬到了杭州,并把他的事迹也一并附加到道济和尚身上,把两个相差七百岁的人合成为一个放浪形骸,却法力无边的济公活佛。
出家之人,本应不管世间俗事。既然要救济百姓,肯定就会得罪贪官财主,装疯扮傻就可躲过官家土豪的追究。老百姓为了感谢他更为了保护他,就把济公的事迹夸大神化,弄得冤家仇人也不敢深究。
印光大师说:“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
济公喝酒卖疯,为了可以长期留在凡间济世救人。也正因为这个,老百姓更愿意求这位常住人间,却又法力无边的活佛护佑自己和家人。
这也是灵隐寺千百年来香火旺盛的道理。
现在世道变了,我们积德行善,已经完全没有必要效仿济公用饮酒吃肉,装疯扮傻来掩饰和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