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鼓点·傩舞

时间:2024-12-07    来源:馨文居    作者:邓春源  阅读:

  有一种鼓点特别扣人心弦,激人亢奋;有一种舞蹈看似古朴而又格外新颖,一当它们配合得当,那将会演绎出浑然天成的别样精彩。这便是600年前就衍生在水西乌蒙深处的彝族羊皮鼓傩舞。

  在云贵高原向黔中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阿啷地人将羊皮鼓舞在传承的基础上,深化与升华出了更具神韵的点子和舞姿。当我涉足于鸡场坪彝族乡这片蕴含着明代古风的热土时,那不绝于耳的鼓点和那潇洒奔放的舞蹈便带着一种乡土气息迎面朴来——

  但见一个个彝家汉子手持皮鼓,坦胸亮襟,那赤褐色的臂膀与闪现的舞步在明快的鼓点中显现出特有的力度:“羚羊戏打”、“犀牛望月”、“五马穿梭”、“仙人搭桥”、“北斗南调”、“黄莺晒翅”、“金龙摆尾”以及“上刀山”、“下火海”……其罡步与手诀前呼后应,离合无间。我从那急促的鼓点中,仿佛听到大河奔流的涛声,万马奔腾的嘶鸣,又从那粗犷的舞步中看见了人声鼎沸的拼搏与刀光剑影的轰烈,同时,也领略到了那皮鼓与舞蹈撞击而彰显的古风遗韵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耦合共生的人文景观。

  如此这般和谐景象的得来其原因何在?我在心底里问,并力求寻找到可行依据。寻寻觅觅中,那羊皮鼓上显眼的图案让我产生了极大兴趣。莫非这是我破解此迷的突破口?于是我把眼球聚焦在了那描绘得泾渭分明的图案上。定睛看得,这不正是表现“阴阳鱼”的“太极图”形吗?难怪我在他们击鼓的表演中就仿佛看到的是:黑与白的两尾“鱼”在互相旋转,涡漩行进,顺势游弋而形成的动态美。

  古代哲学不是有“太极阴阳鱼是阴阳螺旋力场的直观显现,而阴阳螺旋力场是宇宙万物衍化、运行、演变时普遍存在的规律”之说吗?是的,宇宙万物,无论是高维空间的存在,还是低维空间的存在,一律受到阳性正力与阴性反力的作用,存在于阴阳螺旋场中。正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毋庸置疑,这便是彝人把这一自然规律活用于生活实际之中的明显表现。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那么如此道理深邃的中原文化与其太极图形,又怎能来到这蛮夷故地,镶嵌于皮鼓之上呢?很显然,这让我的思绪又顺理成章地从那些轰然的鼓点和沉着的舞步——力与灵碰撞的光点中找到了答案:那应该是明洪武年间调北征南将军傅友得率军征服西南边夷,改土归流,随军携来的“傩舞”以及极具代表性的太极图案吧。是他们把这种形式生化成了驱邪纳祥、消灾免难的仪式;企盼平安的希翼与奋发创造幸福的象征。于是,就在那一片熊熊燃烧的火把中,我仿佛看到了征南大军在平定蛮夷之地后,便开垦荒原、戍边屯田,继而大兴土木、幢宇维新,然后,归于广厦安宁的家园了。

  由此,在我看来,这便应和了《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理论。恰巧,这样的意念和作为,又似乎正好与明武宗年间王阳明“知”与“行”统一起来,堪称得上“善”的理论与实践主题之理学思想不期而遇。我想,理学家阳明先生是不是当年将“知行合一”这一理论与他一同被谪贬贵州,随水西彝家女杰奢香开辟凿的龙场九驿而来,并光大、繁荣于黔西北的八担山地区呢?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将太极处理成天道自然的根本法则或规律。孔子认为“吾道一以贯之”,庄子也说道通一,《易传》称“一阴一阳之谓道”……先秦诸子对道的体会如此惊人的一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很有意味的。那么王阳明又是怎样认为的呢?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合二为一,即是意念和实际行动的践履关系。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所有的成功来自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改变自己!

  看来,这两者不相关,似乎又有着相似之处的理论,故而让人揣摩不辍的了。然而,就在我的眼前,也就是在那些鼓点阵阵、舞姿翩跹的大山之间,如今又让当地人构架出一个“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舞台,正在表演一幕憾人心魄的大戏,并舞动出了一个更加令人激越的风景!一夜之间,已将那陡凸迭宕的山峦夷为一马平川。刹时,高炉、铁塔平地崛起,出现了一个“盘县——首钢”的“钟摆式”新兴产业集群,于是,诞生了“煤(焦化)——钢——电一体化循环经济”的工业项目,并且,它生产的世界一流高科技钢材产品,将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而当地人生产、生活的空间,那应该是怡然自得的富庶与多姿多彩的美满了。

  诚然,也许这些与羊皮鼓舞还谈不上什么直接关系,但这出人意料的蔚为大观,应该说是“天道自然”,与“知行合一”思想相融相生的最好诠释。

励志文章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