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一张照片的故事

时间:2024-05-08    来源:馨文居    作者:谭作春  阅读: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照片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许正是照片来源于生活,更是记录下了生活的各个美好瞬间,照片才变得更加有意义。

  每当我们一次次的翻开手中厚厚的,沉甸甸的相册时,看到那张泛黄的旧照片,心里总会浮起许多回忆,联想起很多有趣的故事。

  壬寅夏月的一天,我所在的一个专门出售古旧书籍的微信群里上传了一张相片,我本来也没太在意,售卖旧照片太平常了。可售卖主人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关注,曰:此照片是著名大写意画家萧龙士先生在指导学生画画,我于是仔细的端详着照片,萧龙士师?真的很像,可我八十年代初就跟着龙士师学习画画,哪能不认识师傅了!显然,照片上的老者只是很像老师萧龙士先生,而绝非是老师。

  但照片上的老者,仙风道骨,一定不是平常之人,于是我就思索了……安徽的微信群,在安徽收的旧物件,照片上的老者一定也是安徽的某位大师!

  恍然间,想起了黄宾虹大师所说的话一句话:"秋声乃画界良工神'医',确有起死回生之术,妙手回春之功,"会不会是国宝装裱大师,安徽省博物馆的洪秋声老先生!?于是我就将照片发给了一位曾经是洪秋声先生徒弟的老师,得到了肯定的答复,照片上的老者就是洪秋声。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于是,我告知了售卖照片的群友,群友得知真相后也很是高兴,一张照片终于有真相了。

  洪秋声是字画裱褙专家,人称古字画的"神医",装裱过无数绝世佳作,如宋徽宗的山水、苏东坡的竹子、文征明和唐伯虎的画。几十年间,经他抢救的数百件古代字画,大多属国家一级收藏品。他费尽心血收藏的名字画,在“文革”中只落得“四旧”二字,被付之一炬。事后,洪老先生含着眼泪对人说:“一百多斤字画,烧了好长时间啊!”

  安徽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源于苏派书画装裱技艺,广泛分布于安徽地区,以安徽博物院为依托,在省内多个市级博物馆建立古字画装裱修复工作站。建馆伊始,洪秋声应邀来安徽省博物馆开展“国宝”修复,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得以在安徽生根,并以“师徒相承”方式传承至今。

  洪氏家族的装裱史有100多年,经历了5代人,并从第二、三代开始,在继承传统并加以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有别于苏派的安徽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第四、五代多年来在安徽博物院从事古字画修复,承担了多项书画修复项目,保护了大量古旧字画,安徽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在他们手中得以发扬光大。

  在查阅了洪秋声老先生的资料后,也知道了安徽装裱业的背景,出于对装裱和书画事业的尊重和仰望,我决定购入这张照片,不能让有着记录历史的照片流于非地。我收藏它,并且尽量能够查阅出当时拍照片时的故事,也许,这张照片上的年轻人早都是国家古字画修复大师了。

  此后的时间里,我问了很多人,想知道照片上的每个人,想知道照片上有更多的故事,可一直没有得到解答。于是我就想,这张照片放在我这里有一定的意义,但如果将此照片赠送给洪大师的后人,照片在洪家后人的手里一定会发挥出更多的意义和更大作用,于是我就发了朋友圈寻找洪家后人,准备将此照片转赠。

  朋友圈发出后,立刻就有了效果。第一个反馈消息的是著名美学家郭因老的女儿胡迟老师,她帮我找到了洪秋声大师的孙子,安徽省博物院书画修复专家洪夫龙先生,洪夫龙先生如是说:谢谢谭先生对装裱和书画传统事业的热情。

  接下来,合肥市文化馆原馆长,非遗专家刘浩老师也传来了好消息,他找到了安徽省级非遗传承人,洪氏装裱第五代传人洪富庚先生,洪富庚说:照片上的老者是我祖父,父亲在七五年全囯字画装裱培训班学习!历时三年现在学员匀是各省中坚力量。(国家文化部组织)

  刘浩老师说:洪富庚和我很熟,我正在整理他父辈的资料……

  随后,一个画家朋友:许楠先生也发来消息,他介绍了一位洪氏古书画修复装裱的传人,墨古山房装裱技师~刘静先生,刘先生激动地说:幸会!昨晚王逸群老师和许楠兄都转发给我您发的一张照片。冒昧的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洪氏装裱的嫡派传人,我师父是叫洪富庚,是洪秋声太师爷的嫡长孙。昨晚看到了照片,是我秋声太师爷,我想有个不情之请,谭哥能否将此照片转让给小弟,费用您说,我想替我师父收下交还师父,也算绵敬孝心了。

  当他得知我已经先答应无偿赠送给了洪夫龙先生后,表示:好的,是我的师叔,那就好了,都是洪家后人,一样的。谢谢谭哥对于装裱手艺人的尊重和支持。

  看到这么多为我寻找洪氏后人的老师,我很感动,本来是一件平常的小事,却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关心,于是,我坚信,只要是正能量的事儿,一定会得到大家的支持。正是这样一个个有情感,有情操,有担当的文化人,才使我们中国无数的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发扬和光大。

  感谢你们!

  一张普通的照片引发了这么多的故事,有头有尾;有情节,有叙说;有情感。这样也就注定了这张照片的不平凡。它映射出一位装裱老师对于祖国文化事业的贡献,不是一个人,而是几十个、几百个人;不是一代人,而是第五代、第六代……

  请看看历史是怎么叙说洪氏的吧。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丹阳西门外马陵洪家村洪授清在苏州学习装裱手艺,逐渐成为清朝光绪年间著名的“苏裱”师傅,专裱宋元精英书画,首开古字画修补之先河,为提高我国装裱技艺,为中国古书画艺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当时上海新闻报以及东京伦敦等地的报纸都报道过他的精湛技艺。受父亲的影响,洪授清的儿子洪秋声16岁就继承父业远离家乡,只身到苏州学习苏裱技艺。在上海“翰墨林装池”打过工,在苏州开过“宝古山房”裱画店。解放后到故宫博物院从事古字画修复。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安徽省博物馆古字画修复人员匮缺,洪秋声来到安徽省博物馆。经过他抢救的古代珍贵字画,就有数百件之多。洪秋声为了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奋斗了整整七十个春秋,默默无闻地献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古字画的揭裱是苏裱的一大特点,洪秋声作为苏裱的传人,抢救了许多濒于灭绝的国宝。其中包括1977年成功揭裱江苏溧阳发掘的一座宋朝墓葬中出土的宋人用白金手抄的《金刚经》。

  安徽省博物院这样评价洪秋声老先生:我院书画文物装裱修复技艺亦师承洪秋声大师,与苏博书画文物装裱修复技艺一脉相承。上世纪50年代,洪秋声大师响应国家号召,来安徽支援文博事业,在安徽工作期间修复揭裱名画不下数百件。其子洪德兴、孙洪夫龙也一直留在安徽博物院从事古书画修复工作,这也使安徽博物院的书画修复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看了洪老先生的不平凡,我激动了!我想,我也要使一张普通的照片不那么普通,我要使它有点故事,有点说法,于是,我邀请了著名书法家,原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耿立军老师用书法来记录这张照片的由来。耿老提笔书写:壬寅夏,有微信群售古旧书等,此照片也在出售之中,卖者曰:这是老画家萧龙士大师,在(教)学生画画,谭作春先生见此,认为是国宝装裱大师洪秋声老先生。故随即购得收藏,后意感觉还转于洪家后人收藏较妥,经胡迟老师介绍,转赠洪老先生之孙:夫龙兄。壬寅荷月,作春托耿立军记之。我也在画面中留墨迹:作春藏。

  终究将照片嵌于卡纸中,装裱装框,一个有故事的作品诞生了。

  待良晨佳日将照片作品赠予夫龙兄。

一张照片

青葱岁月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