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中阶段是烦恼的,尤其是初二初三时。不过,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教训,险些没有读成高中,好不容易上了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父母的教育,我渐渐地懂得了许多。既然上高中的机会来之不易,那么,我就要好好的珍惜这么个机会。
一九七五年的正月十六日,晨曦微露,虽然,气候有些春寒料峭,然而,淡淡的霞光已把整个世界染得微红,轻轻的和风已把漫山遍野吹得微绿,柳枝由浅黄慢慢地变青,叶苞渐渐地变大,桃树的花苞也渐渐地鼓起……所有这些都表明:一个严酷而阴冷的冬天即将过去,随着而来的就是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的世界。
我的高中生活,就从这天开始。我来到了耿集中学,这里的所有东西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四面深沟围起来的没有院墙的长方形校园,一条笔直的石子路纵贯南北把整个校园分割成对称而相等的两块,高大树木掩映下带着走廊而宽敞明亮的三排教室和整齐的三排师生食堂、宿舍。校舍占校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居校园北首,路东是教学区(教室);路西是生活区(食堂宿舍)。余下的校园:路西是师生运动场;路西是农业试验田。
我站在校园里,心里对未来充满着希望,我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度过我愉快的高中时代。于是,我暗暗地下了决心:不吃馒头也要争口气,我要彻底地改变自己的形象,我的目标是高中阶段要“品学兼优”,缄住我这张肯说话的口,收敛我放浪不羁行为。具体的做法:一是和同学和睦相处,千方百计地搞好同学关系;二是要尊敬老师,听老师的话,不惹老师生气;三是班级的各项活动都积极参与,尽可能让同学、老师、学校都满意;四是一如既往地认真读书,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我的记忆中,我读高中的两年里,耿集中学举行过三次大型的活动(劳动):第一次,一九七五年的春天,也就是我刚入学不久,淮南潘二矿开矿修路,学校号召全体学生勤工俭学——捡砂礓拉到潘二矿卖,两个同学一组,一共捡了四天时间,我们两个人捡了两千多斤砂礓拉到潘二矿卖,当时砂礓两分钱一斤,我记得当时除了学校的少量提成,我们还一人分得了二十元钱。那时,我们学生生活很艰苦,从家里带腌制的炒咸菜(酱豆)和粗粮馒头及少量的米,菜可以吃凉的,馒头和米(用搪瓷缸加点水)需要蒸,一个月的蒸饭费用一元钱,那么,我卖砂礓的钱够我两年蒸饭的费用,减轻了不小的家庭经济负担。
第二次,即一九七五年的秋天,暑假后刚开学一个月,学校号召全体同学到杨村大队支援“三秋”,我等二十六人被分到了东圩的圩西生产队支援“三秋”,这一次下队劳动二十天,当时,学校成立了“三秋”指挥部,并办《三秋战报》(四开双面油印,每两天一刊),我被赵跃(老师)选中《三秋战报》通讯员,至今我还记得,当时我写的一首诗,就刊登在《三秋战报》上,受到了赵老师的推崇,并在同学中广泛传颂:“大地当画纸,/铁锹当画笔。/社员挥双肩,/描绘新天地。山山水水尽欢笑,/八亿神州更美丽。/绿水浇树,/大地生辉。”就这样,我成了《三秋战报》的骨干通讯员。一天,我和赵老师一起去另一个生产队采访,回来的路上,赵老师说:“你叫孙怀侯,我给你配个字‘慕尧’。”到现在,我一直还用“慕尧”这个“字”发表诗、词和散文作品。
第三次,即一九七六年的一开学,学校号召学农,把全校学生分到耿集村搞棉花田间管理,我等四人被分到了中郢的一个队,这一次共计两个星期,我们四人跟着一个叫耿全兵的人学习棉花田间管理技术,并与耿全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七年间,我调到母校(耿集中学)任校长,耿全兵当时是学校的门卫(保安),我们常常提起那一段友谊时,还感慨万端。
说实在的,我的学习成绩很优秀,高中的两年,我一直保持着。虽然那个时候并不讲究成绩好坏,但学习成绩好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条件。记得我刚入学不久,正好赶上“评《水浒》,批宋江”运动,那是的要求:人人口诛笔伐,在语文老师(廖光崇)的指导下,我写的一篇《评〈水浒〉,批宋江》的作文,经语文老师的推荐,受到了校长(张九勤)的多次表扬,还被别的老师拿到其他班当范文读。由于我各科成绩优秀,老师们都很喜欢我:我的班主任李尚鹏(物理)老师对我特别关照,数学(耿元享)老师更是对我关心备至,英语(耿井泉)老师对我无微不至地关怀……现在想来,那都成为我美好的记忆了。
我高中的两年,校园生活是愉快的。我和同学相处和谐,我们那一届(一九七七届)分两个(甲乙)班,人数大概一百三十多人,由于当时学工学农学军的需要,不断地混合分班,现在四十多年过去了,大多数人已不记起自己是哪个班的人了,我们相互之间彼此都熟悉,现在见了面,就象自己的亲兄弟姐妹一样。我也很感激高中时代各科老师对我的栽培,那也是我最值得骄傲的一段经历。
我的高中阶段,虽然没有学到很多东西,但在我的记忆里,它是美好的,它是我成人的关键节点,它是我人生起步的重要一环,我的心目中永远不会忘记它,所以,今天又琐事重提,权当唤起我的部分记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