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新闻线人

时间:2023-10-06    来源:馨文居    作者:陈永林  阅读:

  施大川来红花堰之前在乡里当通讯员,常在县报的中缝和报尾发表百字文,挣些2元到5元不等的稿费。这些钱他从不去取,只将汇款单和剪报贴在一起,装订成一个本,宝贝似的藏着。每有空闲,便会拿出来翻一翻,一脸幸福的样子。

  施大川不会做生意,也不屑到餐厅洗碗当小工,因为他觉得那样有失身份。毕竟自己还算是发表过文章的,哪能跟那些不入流的傻小子一个样啊?

  直到他在红花堰碰到一个正在帮人算账的出版了两本诗集的诗人,他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求职要求是不是太高的问题,他的委屈感和怀才不遇感才稍稍弱了些。这时,正好同住的一位云南人需要推销二胡,管吃饭,卖一把提成5元。施大川想,这工作多少也有点文化味,于是决定去卖二胡。

  背着二胡拉着当年在乡下学会的小调走街串巷,他发现城里人别说买二胡,就是愿意听二胡声音的人也越来越少。三天下来,除了脚上的几个水泡之外,他一无所获。

  就在他沮丧地在河边转悠的时候,看到一位当年到他们乡讲过文学课的作家老师从面前走过。那老师当然认不得他,以为扑过来的他要强卖二胡。他费力地解释,老师才称回忆起有这么一回事,于是寒暄两句,扔下一张名片,说你平时常在社会上转悠,有什么新闻一定要通知我,老师现在不当作家当记者了。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施大川拿着那张精致的名片,恍恍惚惚觉得自己的人生转折点就要来了。从第二天起,他便把二胡甩给云南人,开始吃“新闻饭”去了。

  他向他的作家老师提供的第一条新闻线索,便是离他住地不远的一家米粉店往米粉里掺“吊白块”。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这事太不仗义了。这条新闻很快见报,得线索费60元,相当于卖12把二胡,可以供他生活10天。之后,他又向老师透露了一群外地人强迫小女孩上街卖花的事。这事又挣了200元钱。报社做了一个既悲情又伤感的专题报道。之后,他又揭露了他的邻居——一个骑车上下班的“瘫痪”乞丐,报社派了三名摄影记者拍下了乞丐假装瘫痪的全部过程和细节。此稿据说获了什么新闻奖,他也得到了破天荒的500元线索费。

  当然,他也有失手的时候。有一次,他看见城管队员在打一个小贩,他觉得是新闻,急急忙忙打电话给老师,老师说这不算新闻。他于是白白损失了4毛钱电话费。还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开宝马的人打一个骑车人,他报料,也损失了4毛钱。此后,凡遇上这样的事,他就不报了。

  他在民工和外来人口密集的地方转悠着,以每天一到三条的线索往外提供着。他的客户,也由他的老师而发展到其他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为了工作方便,他还买了个“小灵通”,随时向新闻媒体提供线索。

  据一位与他合作过的记者讲,施大川这小子很会来事,往往能摸准记者想要什么。有些新闻,如果现场错过了,还可以请他进行“新闻重放”。比如某家电视台就请他“演”过偷窨井盖的全过程,播出来之后,效果奇好。

  据我所知,施大川绝不仅仅“演”过偷窨井盖的,他还“演”过半夜上街贴“牛皮癣”的外来人、写血书请求女朋友回心转意的民工,还曾经受某记者委托在宠物婚礼上当过主婚人。

  随着业务的增加,施大川的演技和镜头感越来越好,每次都能很认真很投入地摆出令记者满意的POSE。照完之后,他还会更认真地提醒记者:记着蒙眼睛。

  他说:可别三两下就穿帮了,我还指望着再演两年,供娃上大学呢。

人生故事

人生故事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