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亦师亦友三人忆

时间:2024-04-04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白衍吉  阅读:

  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似水年华不相忘,亦师亦友几回梦。母校北师大使我一生魂牵梦绕,有多深的感情,就会有多少思念。入学至今已过去了六十一年,学校已经今非昔比大变样了!昌平和珠海建起了花园般漂亮的分校,老校区也容光焕发,旧貌换新颜了:巍峨耸立的主楼、气势宏阔的图书馆、典雅的京师学堂,还有更早建立的英东楼、科技楼、电子楼、艺术楼、励耘楼,由同学邱季端捐资修建的体育馆,还有那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学生公寓、教工宿舍和服务楼。人间四月天,花美看校园。桃花、杏花、海棠、梨花、樱花、郁金香、月季、玫瑰争相绽放,在校园里漫步如同走进了春天的大花园,让人心旷神怡。

  每年我都会在北京住上大半年,每年都会去师大校园走一走、看一看,亦师亦友的许多人常常让我一再思念。位于枣树林的西北楼是中文系的学生宿舍,我与许嘉璐的缘分由此产生;西北楼往东走我会在东北楼前停下脚步,我常想起在林英海住地见面的地方,我们情缘亦深。再往东走便是工字号楼,黄会林曾在工七楼住了很多年,二十年前乔迁到了四室一厅新居。

  今天就说说与这三位亦师亦友的故事。1962年高考是最难的一年,按分数录取、放宽政审,我们入学即参加作文测评。学校举办学术和教学成果展,这是入学教育意在激励师生。六十年代初的几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大学校园里读书、做学问的氛围促学子发奋读书学习、立志成材。许先生大我六岁,是不满三十岁的年轻助教,他与学生亲近如同兄长,我一直称他嘉璐。他身材高大、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一派学者气质和风度,十分健谈,课讲得好。小学训诂本为艰涩之学,但他讲起来毫不枯燥,有典故,生动有趣,料定他将来会不一般。十年后,许先生专心于学术研究和教学,成绩斐然。他由教研室主任继升系主任,1987年他已是副校长了,著述颇丰,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家了。我时任哈尔滨日报副总编辑,在师大曾与他见面,他还是那样热情亲近的样子。又过了两年,在黄山北海,我们有缘不约而遇,相见甚欢,交谈留影,留下美好回忆。

  1998年后他连续两届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虽然身居高位,但待人接物平和、朴实、真诚。他不仅著作等身,在古汉语、训诂学、音韵学、民族文化等诸多领域多有建树。主持了多项国家重大文化科研项目,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推动者、代表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2008年我的一部散文随笔《人生笔记岁月琴弦》出版,我请他题写书名,他欣然应允拨冗很快寄来一稿。因为电话传音有误,嘉璐又重新用宣纸题写了两幅及署名、手迹随由叶秘书快递给我。见字如面,倍感亲切,让我十分感动。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林英海,比我大十一岁,是老大哥。他是调干生,在师大中文系毕业后,留校担任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爱人仍在老家县城,他一直住在东四合院的单身宿舍楼。他为人真诚,有一种令人乐于相处的亲和力,林老师以他的人品、作风和能力,受到同行和学生的尊敬和欢迎。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改变了国家面貌和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林老师离开师大回到老家河南历任校长、县委书记,1983年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我则重新拿起笔写出了一些有影响的理论评论文章。调入哈尔滨日报社后历任评论员、主任,1985年任副总编辑。

  2004年,林老师从担任河南省政协主席十年的岗位上退下来,来到哈尔滨,由原省委领导谢勇安排住在和平邨贵宾楼。林老师和谢勇一起热情地接待我和师大同学原市人大办公厅主任王乃扬,并一起共进晚餐。席间林老师许多爱党爱民忧国忧民的话至今记忆犹新。林老师善良正直、公道正派、廉洁清正,是真正为人民服务、品德高尚的党的好干部。原哈尔滨市委书记李清林调任河南后,在京见面时一再对我说:林书记在河南口碑非常好。

  “鹤发童颜遮不住,神定气闲仍少年。”我把这两句诗送给年近九旬的黄会林,她是当之无愧的。她永远是笑着的、说着的、动着的。虽说是桂冠如云的名女子、资深教授,已是耄耋之年的大姐老师,她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她比我大九岁,可从她做助教讲现代文学课认识开始,我们见面总是没大没小开玩笑。半个世纪以来趣事不少。她本是江南书香名家女子却天生有北方男人的豪气。1950年刚十六岁的会林英姿飒爽雄纠纠跨过鸭绿江,成了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回国后保送进入北师大中文系学习并留校任教。那时她和丈夫绍武住在工七筒子楼里,我曾去探望并聊过我办班级文学园地壁报的事。

  1987年,她和我的老师中文系的教授杨占升,还有和金宏达两人同住一室为中国首批文学博士、后来成为文化大家的王富仁等,一起来哈尔滨参加学术会议。师生重逢、故友相会,大家都非常高兴。我还特别安排了一艘游艇,欣赏松花江美丽的两岸风光,谈笑之间往事如流,可喜迎来祖国改革开放明媚的春天。

  会林和绍武珠连璧合共同创作,影视剧作品、文学作品、学术著作如井喷一般。电影《梅岭星火》在夏衍先生指导下获得成功,之后又有话剧《故都春晓》在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他们还出版了数十万字的《夏衍传》。会林还出版了《中国现代话剧文学史略》《艺苑咀华》等专著。

  黄老师极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她积蓄心力想好了要好好在大学校园、在影视界“折腾”出大点的动静!1993年她在师大办起了“北国剧社”,并创办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由大学生办、看、拍、评,一时成为轰动京城的新闻,连续多年热度不减。1995年她在北师大建立了第一个影视学博士点,她也成为影视博导第一人。以影化人、以文化人,是她几十年不减的志趣情怀。

  她乔迁位于小红楼对面街宿舍区四室新居后不久,我曾前去看望。她那天忙累了,说只想在家喝粥,告别时她送给我新出版的《大众文化论》,绍武则送我一部他所著长篇小说,二位均在赠书扉页上题写留念。

  时间到了2012年9月,我们这一届入学五十周年,适逢校庆110年,我们相约在师大,看望师长、同学相聚。20日一早我提前两小时到校,熟悉的教室3楼前绿丛中耸立着鲁迅半身铜像和启功先生题字刻石:师垂典则,范世群伦。京师大厦广场矗立着巨大的锻铜雕塑“木铎金声”,其侧为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寓意深远,寄语学人、学子。

  主楼七层是文学院,我在办公室再一次给几位老师打电话请他们。我给黄会林打电话,她说正开会,稍晚一会儿到。果然只是晚了一会儿,进入会议室甫坐,就快人快语和我说了一个玩笑话,引得大家也笑,众师生心情舒畅,全场气氛热烈。与会的老师还有张恩和、韩兆琦、程正民、刘锡庆、傅希春、徐文等。我即兴赋诗一首:“五十年前初相识,风华正茂读书郎。沧桑历尽重逢日,话说当年已夕阳。只问健康心境好,无须再为稻梁谋。国运兴盛民安居,古稀犹作少年狂。”聚会后,我即写一文《五十年重相会》很快就在《北京青年报》发表,师生情谊山高水长,永志不忘,以为纪念。

人生故事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