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是个宝,人勤地不懒!”我爷爷在世时常说这句话,他和奶奶一辈子勤劳苦做,用实际行动践行“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道理。
我奶奶八岁那年,由于生活所迫,到我爷爷家成了“童养媳”。爷爷父母相继离世后,老大老二闹分家,那时奶奶十七岁,爷爷十九岁,两个大孩子分到了一间破房子,连门也没有,家徒四壁。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爷爷只好到地主家打短工,他和奶奶省吃俭用,把微薄的佣金攒起来,买了田地,他也就不再帮工了。爷爷和奶奶披星戴月地做事,见缝插针地开荒,精心地侍弄庄稼,抚儿育女,不辞辛劳,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爷爷奶奶六七十岁时,仍然坚持自己种田种地,忙得不亦乐乎。奶奶总说:“力气是富财,用掉还来。”“只听说人家箱子里有余钱,没有谁能余‘力’的。”奶奶八十多岁还不顾家人强烈反对,上街卖种子,耳濡目染中,子女们也都拥有了勤劳的秉性。
我爸爸从部队回家后,这个曾经的高材生,不谙农事,他从苗秧布种学起,春播秋收,忙得不可开交。我妈是乡村医生,我们小时候,家里的农活,都是爸爸做的。爸爸每天拂晓就出门,扎在田畈里,家里的好几亩田地,在爸爸的悉心打理下,庄稼长势良好。爸爸闲不住,一有空就驮着铁锹到田畈里转转,驮锄头去菜园里锄锄。每年青黄不接时,村里许多人家缺粮,我家粮仓里总是还有余粮。
那时,我家没有牛,为了省一点租牛钱,田地都是一锄头一锄头挖的。即使在寒冷的冬天,爸爸也不休息,他把收割掉晚稻的稻田全都挖过来,双手磨出了层层老茧。我家姊妹多,爸妈辛苦劳作,撑起我们这个大家庭。
我从八九岁开始,就跟在爸爸后面干农活,从小就懂得稼穑之艰辛。读书后,我勤奋刻苦,不懈努力,因为我深知“人勤地不懒”“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来到山村小学后,我博览群书,爱上了写作。稿纸就是我的“地”,笔是我的“犁铧”,我在稿纸的园地辛勤耕耘,然后把小作装进信封,虔诚地放飞,它们不时地会盛开在报纸一隅。
随后,我有了“博客”这块地,我不停地写,每次写好了一篇文章,都迫不及待地让它绽放。有空我就去“地”里看看,那段日子,我迷恋博客,犹如老农依恋庄稼。我在自己的“地”里勤耕细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渐渐的,我的土地不再那么贫瘠了。其后,我又有了QQ这块地,微信这块地,不变的是我对写作的酷爱,不变的是我的写作情怀。天道酬勤,多年的笔耕不辍,我的土地长出了丰茂的庄稼,所写的文章应该能结集几本书了,我也出版了散文集《莲叶田田》。
我的妹妹们都明白“人勤地不懒”“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的道理,用勤劳的双手,换来甜蜜的生活。我弟弟深知“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他勤奋苦读,遨游书海,二十三岁研究生毕业就走上仕途,工作如鱼得水,依然勤奋不怠。
如今,我们的子女,都走在勤奋读书的路上。我女儿在为自己美好的人生奋斗,我相信女儿会划起勤奋的桨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