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巫山行

时间:2025-02-20    来源:馨文居    作者:亭上秋风  阅读:

  一

  日常生活是极静的,在重重叠叠、循环往复的堆积中,人最怕的,不是突如其来的沙尘风暴,而是一种悄无声息的倦怠感。

  当灵魂充满倦意,就去见山见水见天地吧!人只要一流动起来,新鲜的空气与未知的风景,就源源不断扑面而来。在身心的匀速流动中,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带来的强烈震撼,在向天而行的不断攀登中,连自己都惊叹身体内在的潜能——原来我还有如此大的能量!可以连续攀越几座山峰,丝毫都不觉得累;而且,越往高处,脚步越是轻盈。

  人的身体,比心灵更诚实,喜爱或抗拒,身体第一时间就给出了答案。对于一个孤独的行路者来说,每一次奔向大山的怀抱,相当于回另一个家;每攀越一座高峰,无异于一次重生。

  二

  上周天气晴好,一点都不像冬天的气候。几个热爱户外运动的朋友说自驾去重庆巫山看红叶,欣然应允。我给自己的计划是:每季度必须去登山一次,相当于换换新鲜血液,从大山里汲取能量。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在没去巫山之前,早就在无数文人墨客的诗词里,感受到了巫山的壮观与神奇。可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巫山,青壁千寻,云海缭绕,置身其间,总能生发无限诗意。

  从本地到巫山境内,四小时车程,可以说并不遥远。一路观山景、穿隧道,眨眼间就到了重庆境内。也许是读了太多巫山的古诗,把巫山想得过于古典、过于高妙。初到巫山境内,并没有看到漫天洁白的云朵,也不见高耸入云的山峰。尤其是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全然没有古镇的气息,内心有点小失落。

  也许是我想多了,我心中的巫山,还停留在古老的木屋、炊烟、小木船、蜡染的对襟衣衫。眼前的巫山县城是全新的、现代的。为何我总是贪恋那一份古旧淳朴?总想着把时光拨慢一点?

  从全景俯瞰,巫山县城坐落在群山环绕的一处峡谷,一栋栋高楼,随着山势错落有致面江而立。在山城,时常可以听到从江面传来的汽笛声,是那样空茫浩渺,穿透思绪,毫不费力就将一颗心引向山的尽头。

  三

  抵达巫山,登的第一座山是文峰山,因山峰高耸如笔尖而得名。到文峰山需要穿过巫峡,以前难以逾越的天堑,因为有了桥的连接,山与山之间就不再遥远。

  不远的山路就绕了两座长江大桥,其中一座因两侧拱形的拉杆是橙红色,远远望去,如彩虹卧江,我为之起名“彩虹桥”,并即兴赋诗一首:长虹卧波连两山,疑似彩虹落云端。昔日天堑变通途,欲上青天并不难。当人置身于山水间,不是诗人都会写诗,造物就是如此神奇。

  不同的山,有不同的形貌特征:今夏去过湖南的深山,山上溪流淙淙,奇峰怪石,峻秀挺拔,关键是山上的苍松古木特别茂盛,灌木野草葱茏密集。这样的山才有“藏”的功能。

  而巫山的山势像极了“巫”字。绵延起伏的山势雄浑厚重,山体有很多断层,岩石如刀切一般平整光滑,少有孤峰突兀,少有苍松古木,多的是小树和灌木丛。

  初冬的巫山,远看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颇具禅的意蕴:远山连天,山腰萦绕着缕缕云雾,是浅淡的白,峡谷江水澄碧,蜿蜒天际。

  山是另一个家,所遇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是知交故友,都值得我为其赋诗。亲爱的草木,请记得我为你写过《岩树》:错落岩上树,不为寒霜折。叶落骨尤劲,清气凜冰雪。你知道有人如此爱着你们,来年要长得更茂盛哦。

  独行山间,我享受大山给予的丰盛。登山,也是用脚步丈量自我内心,怎能少了《攀登》的感受:缘溪穿落叶,独步且歌吟。山上无所有,岭上多红云。我登上山顶,俯瞰《文峰江景》:冬风拂面不知寒,踏遍千山与万山。红叶红果缀崖树,险峰凌云一笑看。

  登文峰的山路并不漫长,诗还没酝酿成,就已到达山顶。行走在群山之巅,俯瞰巫峡,观赏沿路的红叶,又心生一首《过巫山》:日暮江寒雁声哀,松露生烟影徘徊。远瀑过帆极目处,漫山红叶入岭来。

  自从我爱上文字,好像所有的出行都是为了寻找灵感、寻觅诗意。真的,身处大自然中,不用写诗,整个人就被诗意簇拥着。

  文峰山是收费景区,上山的路都是石级。讲真,登石级比登野山要累。领队说:今天登山只是热身,明天我们要登三座山,最高峰海拔有2700米,要走六小时的山路,其中有一小时神女天路。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天路?登天的路还是挂在云端的路?太令人期待了!

  夜里,枕着巫山的汽笛,沉沉进入梦乡。梦里,我在云雾中追寻神女的踪迹……

  四

  在山里,是不愿久睡的,每分每秒都极珍贵。恋山的人啊,总想着与大山多待一秒,多感受一番山的气息。

  五点醒来,整个山城还在夜色中。我知道,黎明正快马加鞭朝我赶来,她要带我去乘游轮,去登飞凤峰,去走神女天路。

  攀登者们都很兴奋,天刚蒙蒙亮,早早集合来到巫山轮渡码头,陆续登上了前往飞凤峰的游轮。

  山里早晚温差真大,尤其是在空旷的江面。刚睡醒的长江,睁开惺忪的睡眼,呼出淡淡的热气,不,是仙气。江风带霜,钻进衣服,有丝丝浸骨的寒意。我本来带了羽绒服,但懒得穿,因为等会一登山就会出汗,冷就冷吧!我抗寒,偏偏不坐游轮一层,要站在游轮的顶部吹风,这里视野开阔,江景山景尽收眼底。

  一小时的水路,别人都忙着摆拍,各种姿势不厌其烦,我看着都觉得累。到个新的地方,拍些照片,发个视频,引来围观点赞,那不算是真正的旅行。真正的旅行,应该是去探知所经之地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民风民俗、饮食习惯等等,哪怕只取其一,对自己也是一种收获。

  我对自拍不感兴趣,我只是尽情地呼吸,在心底与山水对话,似乎只有写诗才能表明我是真正用心在与山水共鸣。在山水间,在浩渺的时空里,人只是一只蜉蝣。此刻,我是一只长了翅膀的蜉蝣,一粒会飞的《微尘》:渺渺一微尘,随波共浮沉。风来生白羽,来去不留痕。

  船速很慢,似在江心漫步,可以近距离观察两岸的悬崖峭壁。那些挂在山腰的房屋前,还停着小汽车。时代在发展,以前松灯油灯照明,牛马赶路,人力步行的时代,在深山一去不复返了。

  想起前夜在江边看夜景,见对岸的夜空,垂挂着一串之字形的星星,直坠江心。我好奇,那分明不是星星,遂问路过的美女:那些亮晶晶的东西是什么?哦,是灯,山上的灯。原来如此,沿着上山的路,都安装了灯,夜里,隔岸看着,就像星河流泻了。巫山的夜,因这一串星星让我难忘。

  五

  上岸咯,见证体能的时刻到了!望着绵绵不绝的群山,一峰连一峰,在心底对自己说:登上去,你行的。

  有山即是画。天是青的,水是碧的,江上的货轮,山中橙黄的柑橘、柿子,石径金黄浅紫的野菊,深红浅红如云霞般的红叶,还有漫山遍野挂着红豆的灌木,触目所及,让人心醉。这是巫山初冬特有的美——清冽中透着暖。

  攀行在大山里,最开心的是遇见零落的人家,山中有了烟火,就不那么苍凉。顺路写一首《云上人家》:房舍星罗群山巅,白云封户几人闲。漫山红橘枝头挂,山水有情静无言。

  山民的住处,总是惊人相似:取山腰一处平坦地,背后靠山,屋前是一片翠竹,屋旁一畦菜园,鸡、猪、羊总是要养几只的。山中不知岁月长,靠山过活的人,一脸的淳朴,像菜园里的白菜,透着一股沁人的清香。

  在山中,只要一看到那些蔬菜植物,我都喜欢附身细嗅,青竹有清气,萝卜有甜气,就连那些不知名的小灌木,有凌冽的山气,是那种悠远的、深厚的、绵长的天地之气,不用心,闻不到。

  在匀速向上的攀行中,不出三十分钟就微汗。身轻如燕,说的就是山里人。在山里,很难见到白白胖胖、大腹便便之人。山民每天要经受阳光的洗礼,从这山到那山,最好的捷径就是翻山越岭,如果要走公路,那得绕很远的路,费时间。

  我问山民,到对面的飞凤峰,要走多久?不远,三十分钟就到了!结果,我们多用了一个小时。野山没有石阶,茅草丛中踏出的一条小径,羊肠小道都谈不上,攀这样的山才有趣。

  穿越大山腹地,芦苇多了起来,大片大片的芦花在风中起伏,有隔世离空之感。偶见斜坡处有开垦的田地,种着土豆、红薯等生命力强的农作物。我见一个山民背着一大框红薯,堆得像一座小山,同伴目测有一百多斤。他腰不弯、背不驼,很轻快地走着上坡路,如履平地般。我惊奇,人的潜能可以因为持久的劳动激发,也可以因为长期的懒惰退废。也许,我登山,还是为了看看自己有多大的潜能。

  一路攀登,终于来到飞凤峰。登上山巅,遥望群峰,感受天地的苍劲雄壮,岂能不赋诗一首《飞凤峰》:巫山飞凤峰,深隐云雾中。日出云雾散,凛凜显峥嵘。

  到了飞凤峰,还有一处更高峰,就是传说中的瑶台,海拔2700米。这里有楚王和神女的传说,还有二人的塑像。美丽的传说赋予山水神秘的色彩,让到此之人有可回味。写一首《登瑶台》,以示来过:群山绵延入苍穹,一江奔涌似潜龙。茫茫云海天接山,楚王神女在此逢。

  神女本身就是个梦,人无梦,就如山无云,水无烟。正好此地有神女,那就造一条神女天路吧。左边是高耸的山脉,右边是陡峭的峡谷,谷底是寂静的江水。这条挂在云端的路,我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边赏风景,边酝酿诗,如果可以,真希望一直走到山尽头。

  漫行神女天路,如去西天取经,庄严和神圣是贯心的。赋诗为念,《漫步神女天路》:一江翡翠出天际,两岸险峰似天梯。欲借紫云乘风去,探寻神女何处栖。

  六

  登山,是累并快乐的。在山里走和在城市走,感受截然不同。城市的人流车流夹杂着躁气,山里,只有一路的山风、野花、芦苇、红果、江水、云雾,动时极灵,静时极静。这静气,有一股强大的引力,总吸引人不由自主前往。

  见山,如见知己,那是身心全然的接纳与奔赴。心灵最大的自在感、松弛感、通透感、辽阔感,是处于山水中体验的,是在一路攀登中获取的。

  我来、我见、我征服。其实,人与山,无所谓征服,你来或去,山都在那里,不增不减,不悲不喜。有谁会永远等你?大山。每一次走进大山,就是回家;每一次穿行云端,心就离天空更近一点。

  在山中越走越轻快,越走越豁达,越走越敞亮。山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一直有登山的状态。只要有体力,随时上山吧。

 

 

伤感文章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