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有余才有味

时间:2025-02-20    来源:馨文居    作者:亭上秋风  阅读:

  一

  世间文字千千万,在即将逝去的2023年,我最喜欢、感受最深的一个字是“余”字。

  每次,静坐或独行时,总会想起常建的一句诗:“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山高海阔,万籁俱寂,只有敲钟击磬的袅袅余音,回荡在天地间。一声未逝,一声又起,如风穿松林、如海浪击石,层层叠叠,绵绵不绝。

  余是生命的留白,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浩渺无极;是半壁青天半壁阴,半听松声半听琴的悠长回味。

  余是诗意的旋律,没有余韵的诗只是文字的堆砌,缺乏生命的力度和灵魂的深度,就谈不上是诗了。

  余是空灵的意境,一幅画,如果太满太过写实,就失掉了艺术的审美,堵塞了想象的空间。

  余是处世的真谛,“不尽有余”是先贤留给我们的人生智慧。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留有余地,无论是自己的人生体验,还是前人的谆谆教导,都证实了“留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走向。

  《吕氏春秋》有言:“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从宏观层面来说,任何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大砍大伐,不留余地,都是自断后路,自取灭亡。

  微观是宏观的缩影。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做事决绝、待人苛刻之人,因为不留余地,动不动就剑拔弩张,伤人又伤己。做人留余不是圆滑,不是中庸,留余是一种前瞻,一种大度,一种格局。

  事从理上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留余是一种回旋,对自己是一种保护,对他人是一种宽厚。不依不饶、太过强悍的人,很容易激发人性潜藏的恶意,两败俱伤在所难免。为人为己留有余地,未来的路才可走得更平坦更通畅,懂得留余者才有余荫庇佑。

  我们喜欢登高望远,厌恶穷街陋巷。是因为站在高处,极目楚天舒,辽阔的视野带来内心的通透感、舒畅感。

  我们喜欢宽大敞亮的居所,穷尽毕生精力,都要购买一个理想的活动空间,好让身心游刃有余。厌恶狭窄带来的压迫感、禁锢感。国外有一种最残忍的监狱,就是把人关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四面是墙,没有窗户,幽闭式的囚禁,即使再强悍的人,时间稍长,也会崩溃。

  空谷有回音,是因为山谷足够辽阔空旷;水到绝境是飞瀑,是因为水有足够大的天地,才可以奔涌出一道壮观的风景。

  人的一生,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工作、赚钱、读书、充电,无非是想让自己在物质上、精神上有更多盈余。没有盈余的人生是贫瘠的、悲催的,有了盈余,生命才可以弹奏出美妙的乐章。

  二

  “夜者日之余,雨者月之余,冬者岁之余。”在大雪时节的夜晚,重温陈继儒的这段话,心生暖意,引为知音。

  连续几个“之余”,似休止符、暂停键,让奔流不息的时间静止下来,让被无形之力裹挟的脚步慢下来、停下来。他似乎在提醒我们: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天,过好每一刻。

  慢慢走,欣赏啊!在人生这场漫长的苦旅中,生命之弦不必绷得太紧。我时常对自己说,不必急着赶路,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反正人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亡,余生还长,慌什么。把每一个日子细嚼慢咽,品出滋味。

  冬日的夜色来临得特别早,还不到六点,白昼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树叶淡然无声地飘落,走在回家的路上,橘黄的路灯安详无比,似乎在说:忙碌一天的人啊,终于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散步、读书、写文、听音乐,你爱干什么就由心而行吧!

  对奔走红尘的人来说,时间和金钱同为奢侈品,对谁都是不够用的。世俗对人由太多的要求和规矩:谋求功名利禄是正事,必不可少;其余的都是闲事,可有可无。活着,总是身不由己,推不开的,是正事;得不到的,是余暇。上天体恤劳碌辛苦的人们,所以安排了黑夜、雨天、冬季。

  人在白天和夜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包括思维方式都不同。为什么大多艺术家都喜欢深夜创作?因为白天是理性的,无形之中带着某种自我保护的盔甲;夜晚是感性的,离开职场,回到家里,脱下硬朗的西装或风衣,换上棉柔温软的家居服,脚放进暖和的拖鞋里,从社会人回到自然人,窝在自己的壳里,只有安全、安心、安定、自在。

  社会是个竞技场,也是个大舞台。白天不得不面对生存这样严肃的课题,不得不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晚上,在朦胧的夜色里,抬头看看星星,看看月亮,可以舒口气,追求诗意和远方,做做梦了。夜者日之余,一天中余下的时间,就是用来让人休憩、疗伤、充电、自我赋能,然后,再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崭新的一天。

  下雨的日子,即使是白天,也不必急着赶路,无须忙着做事。停下来,在廊檐下看看雨怎么从天上飘落,听听雨打在各种物体上的声音,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阳光灿烂的日子,想窝在家里休息会儿,偷一下下懒,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雨天就不同了,雨拨慢了时钟,洗净了尘埃,沙沙的雨声带着天然的安眠效果,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下雨的时候,睡眠总是比晴天酣畅香甜。一场好雨,像一首舒缓的小夜曲,专为安抚疲惫的你而来。

  冬主藏,真好!万物都安静下来,该收的收了,该藏的也藏好了。不必为挣脱黑暗,奋力去破土萌芽;也不必为了生长,去争夺阳光雨露;更不必担心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突如其来的冰雪风暴。

  反正已经吹过春天的风,晒过夏天的太阳,结过秋天的果,生命大局已成定势,就藏在自己的孤独里,安静地等待一场瑞雪的降临。

  窗外朔风呼啸的时候,最适合偎在被窝里读史书,只有在呜呜的风声和凛凛寒气里,才能体会远古的苍凉与悲壮。人类在循环往复的进程中,无数的战争、无数的牺牲、无尽的挣扎,本质上都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资源。

  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质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物质上的拥有,体现在衣食住行上的丰富;后者是心灵的优劣,体现灵魂的品质及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怎么利用余闲余暇,决定一个人生命的质量。是吃吃喝喝,虚度时光,还是读书锻炼,每天提升,短时间内没有很大区别;时间长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就可以透露他的生活习惯和价值取向。拉开人与人距离的,就是余暇时光。

  很喜欢和“余”组合在一起的词:净余、盈余、富余;余生、余味、余韵。有“余”的人生,总是好的。万一与外界互为多余呢?也没关系呀,少一些交集,多一分清净,趁着余暇,深耕自己,让生命多一些余味、余韵,岂不更妙!

  亭上秋风原创首发

  2023年12月9日

伤感文章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