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弹棉花

时间:2023-12-17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南在南方  阅读:

  一个老头儿,走在牛后头, 和牛一般高。他晴天放牛,雨天也放牛,牛吃草,他砍柴。他跟牛说话,牛只顾吃草,偶尔也“哞”一声,他笑一笑。好像总是出现这样的场景。有年春天, 一头老牛不行了,儿子说请人明天来杀了卖肉。他不同意,但也挡不住儿子,他说要让牛再吃一回青草,便赶牛上山了。他跟牛说:“我老了,你也老了,都不中用了。他们想卖你的肉,我拦不住……”他流眼泪,牛的眼睛也湿漉漉的,伸着舌头舔他的手。然后,牛慢慢走了,在山崖那里忽然不见了。

  他跟儿子说了事情的经过, 儿子不再提剥皮卖肉的事。他们拿了铁铲,找到滚落山崖的老牛,就在那个地方挖个大坑,把牛埋了。他说:“你干了一辈子活儿,好好睡吧。”

  过了好多年,老头儿去世了。去世前,他对儿子说,把他埋在老牛的旁边。

  事情过去多年,我上次回老家看见他如今已老态龙钟的儿子,正在把一个弹棉花用的木盘当柴劈,就想起他来。他不单是个牛倌儿,还曾是我们当地唯一的弹花匠。

  元代王祯所作《王祯农书》说,弹棉花用木棉弹弓,用竹制成,四尺左右长,两头拿绳弦绷紧,用弦弓来弹皮棉。王祯没有说这弓是如何悬起来的。这要一根有弯度的背弓,一头别在裤腰带上,竖着背在背上;弯过来的另一头垂一根绳子,系在横着的弹弓上,用来借力,不然一手持弓,一手持木槌来弹,会手忙脚乱。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那时棉花金贵,买棉花要凭棉花票,常常要攒好几年才够打一床棉絮,人们都瞅个好天儿去请他。他肩上挂着竖弓、弹弓,怀里抱个木盘,像个流浪歌手,来了。

  弹棉花得用木板搭个结实的架子,上头再放一张席子,解开一小捆一小捆的棉花,把它们放在席子上,手撕一阵儿,用细竹棍儿拍打一阵儿,常常会蹦出一颗棉籽。他出一头汗,掏出手巾擦一把,坐下来喝水、吃旱烟。“哎呀”一声,他站起来,套竖弓,系住弹弓— 弹弓的弦是牛皮做的。等弹得差不多了,他说“弹活了”,换一根丝线做的弦继续弹。

  他一手握弓,一手拿弹槌, 弓着身子,让牛皮弦贴近棉花, 弹得“大弦嘈嘈如急雨”。他绕着架子四周弹,片刻工夫已是“白头翁”,一脸汗,一身汗。这一弹要弹两三个小时,到后来, 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看着着实累人。弹完,喝水、吃旱烟。再换细弦弹,这回弹得“小弦切切如私语”,好听。这是前半天,一架棉絮弹得有模有样。吃饭。

  后半天的事情看上去轻巧。他拿出牵纱篾,牵了白棉纱来网,这得请主家帮忙牵纱头。此时,他一改木讷模样,牵得意气风发,先是不停对角放线,放得密密的,说这是“打筋骨”,然后才是全网,棉线立刻让棉絮收紧了。一面网完,再网另一面,然后还有棉絮的四个角要扎。后来有外来的弹花匠会些好样儿,像用纱线网一朵花、一片草叶、双喜字等。他不会,要是弹嫁姑娘的棉絮,他只用红纱线、绿纱线来网。

  做完这些,他歇了一会儿, 再提了木盘放在棉絮上压几个来回,再脱了鞋,站在木盘上,扭动腰身,滑来滑去。有时他高兴, 捉个三四岁的小孩儿坐在木盘上。我坐过一次,依稀尚存的记忆里,棉絮温软得让人想哭。

  太阳还没有落山,一床棉絮睡在架子上,中间总是比四周厚一点儿,若想叠得四四方方, 总是叠不好。为啥会这样呢?他说,这样盖起来贴身。

  他收拾好家伙要回家了。“ 吃晚饭啊,喝几盅酒嘛。” 他说:“不了,今儿的牛还没放咧……”

  牛死了后,好像没过几年, 他就弹不成棉花了— 腰疼,弹棉花费腰。我家好像从那之后也没有再弹棉絮,以前的够用了,另外新买了一些丝棉被,轻巧。

  世间的事,温暖总是好。杜甫叹息“布衾多年冷似铁”,要是他有床棉被就好了。很多年后, 我才第一次见到长在地里的棉花。那时岳母健在,每年都要种棉花。我站在一朵裂开的棉桃面前,小心翼翼地伸手摸了摸,心里莫名柔软。它开花时天正暖, 这棉桃一开,又要冷起来。不要紧,有棉花。岳母去世之前,给后辈打了几床棉絮,连年幼的外孙女也有一床:“回头当嫁妆啊!”嘉兴的一位女性朋友喜欢

  看花喝茶,同时还喜欢弹丝。弹丝比弹棉花要久远得多。有一天她发“朋友圈”说:“《古诗十九首》里有几句写弹丝缝被:‘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这首看过好多次,每一次都不求甚解, 她这一说,赶紧找出书看,果然, “著”和“缘”都是制被工序, 著是放线填丝,如同弹棉絮中的“打筋”;缘是给被子四角网上丝缕让它不散。古人做的事情, 也是她如今做的事情,有点儿温暖,有点儿甜蜜。不晓得她会不会弹棉花?

弹棉花

读书随想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