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浅谈《香喷喷的炖鸡》的创作

时间:2023-10-29    来源:馨文居    作者:阿诺  阅读:

  《香喷喷的炖鸡》也是一篇回忆之作,采用三节对比,欲扬先抑的手法。

  第一节写的是在城里家中炖鸡。简单散写,作为开篇起点,也作为后文的陪衬的最基点。当今笼养的肉食鸡,三下五除二就宰杀完毕,熟后肉烂骨松,一股子大料味,可见其生命力之柔弱,在本节末尾,初步点出要抒发的主题,并稍加议论和升华:

  “速生笼养的鸡,也许缺乏时间和空间来丰满,添加再多的佐料也培植不出原生的芳香,就像人生如果缺乏经历来沉淀,生活的节奏再快,增添再多的插曲,也无非添加表层肤浅的酸甜苦辣,终究编织不出完美的人生,弹奏不出和谐的乐章。”

  第二节写的是周末回老家炖鸡。炖的是散养的,自由自在的鸡。在此稍加笔墨,重点突出了宰杀的细节,与城里市场上师傅宰鸡形成明显的对比,突出散养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的鸡坚强的生命力。

  “费了一番功夫,终于抓到了一只,我在缸沿上蹭了蹭刀刃,一手拿刀,一手提着鸡脖子。鸡咕咕地叫着,脖子一曲一伸的。一会儿扑愣扑愣翅膀,一会儿两爪乱挠,等鸡折腾累了,不再动的瞬间,我在鸡脖子上用劲一拉,随着血出,鸡又一次扑愣起翅膀来,鸡爪乱挠。我往地上一扔,鸡便扑腾着翅膀在地上打起圈来,忽然,猛然跃起,一阵乱扑腾,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接着,头贴着地,身子随着翅膀打着旋,转了一会儿,渐渐停止,然后突然脖子一弓一伸,鸣叫了一声,猛然一跃而起,而后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两腿一伸,爪子探直,翅膀一挺,原本挺直的毛慢慢地开始收缩,脖子渐渐弯曲,然后一动不动。”

  同时在本节炖鸡的过程中也略微凸显了爷孙三代炖鸡的场景,那温馨的场面,虽然着墨不多,但是为第三节重墨浓笔描写小时候炖鸡的情景,埋下了伏笔和衬托。借用大火炖鸡的炖出的熟悉的香味,把思绪引开带入第三节的回忆,到第三节最后以坐在门前喜笑出声,收回思绪,把文章结束,最后进行议论,照应第一节结尾。

  第三节是儿时炖鸡的回忆,也是文章的高潮部分,可以单独成篇,但是又是第一第二节的逐层拔高,步步衬托。不过,这也是我一直纠结的原因,因为第一节,第二节伏笔太多,陪衬太长,引不起读者的兴趣,读者必须耐着性子读下去,然而关于杀鸡炖鸡的优秀文章很多,而这里的一二两节又难以先声夺人,必然难以引人入胜,不能更好地呈现第三节的高潮部分。

  第三节突出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先从几个侧面抒写了极强的生命力。

  一是年后青黄不接,母亲生病,孩子众多的艰难的背景下,为着吃而奔跑的孩子们。这是文章的社会背景,但不是主旨,只是以抒情的方式,简要提及。

  “这群孩子疯狗野马般地跑遍了村东与村西,挖野菜寻遍了村南与村北。田边与地头,几乎刚冒出芽的能吃的都采来了,为着拾柴禾曾走遍了河边的沟沟与坎坎。凡是我们认为能吃的我们都曾试过,凡是能攀爬的长果子的树,不管粗的还是细的,我们都曾爬上去过,哪怕再干瘪的果子放在我们的嘴里,都会被我们嚼出别样的芳香。”

  二是老母鸡的极强的生命力,也是主题和高潮。

  文中不惜笔墨,极力渲染,以长长的篇幅,七百多字,来描写杀鸡的过程,与今天在市场上宰鸡,在农村老家杀鸡,形成了极为悬殊的对比。

  “鸡太沉了,我只能把鸡放在地上,让两个小孩摁着鸡翅膀。鸡咕咕地叫着,脖子一曲一伸的。我一手攥着鸡脖子,我一手拿着刀,在鸡脖子上狠命地拉,也许刀太笨了,也许我太小,没有手劲,拉了好几下,竟然拉不破。我又在缸沿上像大人一样蹭了蹭刀,再次使劲地拉,随着鲜血慢慢冒出,鸡一阵猛扑愣,两个小孩子摁不住了,鸡猛地甩了甩头,血撒了那群孩子一头一身,趁大家用手擦脸上的血的功夫,鸡一下子飞了起来,飞上了屋檐,小孩们一阵高喊,紧跟着,两三个孩子转过身,扳着墙头爬上了屋顶,顺着屋檐撵起鸡来,鸡从这个屋顶飞到那个屋顶,孩子们也跟着从这个屋顶撵到那个屋顶------

  “我把鸡往地上一扔,鸡再一次扑愣起翅膀来,-------突然,鸡头贴着地,翅膀猛地又扑棱起来,在地上打起圈来,把近处的小孩吓得赶紧躲开,这时鸡猛地跃起,狠命地扑棱着翅膀,把鸡血摔得四散而飞,把周围的小孩们摔得满身血点。然后突然摔在地上,猛劲地喘着气,身子一起一落,一会儿,脖子又是一弓一伸,鸣叫了两声,两腿一伸,爪子伸直,翅膀直挺,鸡毛直立起来,躺在地上僵僵地直挺着一动不动,然后随着身体内气体的排出,身子逐渐萎缩,脖子内又一次流出一洼红紫紫的血。”

  三是不止一次地提到的那两条跟在孩子们身边,不离不弃的狗。被孩子们撵出去再偷偷溜进来,躲在一旁,逐步伺机会,向前挪。这一细节的描写,更突出了狗求生的欲望。

  第三节突出的第二个重点是细节描写,本文的亮点也在于细节描写也是对主题的侧面衬托。有对鸡的细节描写,还有对孩子们的神态描写,对于那些小孩子们,分几次在宰鸡以及炖鸡吃鸡的过程中,都有进行了不同的细节描写,想极力刻画各个孩子的不同的形态,神态,期望达到自以为较好的效果,力求形神兼备,生动形象,从侧面突出人的生命力。有时把狗,鸡,孩子们的活动在同一个细节中进行刻画。现摘录一节,以飨读者。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有个小孩子一转身撞在狗身上,摔了个四仰八叉,引来其他孩子们一阵大笑。狗叫唤一声窜出去了,另一只狗吓得也借机偷偷地溜出去。那小孩子翘起脑袋来想笑,一看大家都在笑,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其他的孩子笑得更起劲了,然后你推我我推你,簇拥着出门去了。稍大一点的一个把他扶起来,一边替他揉着眼泪,一边扶着他往外走,嘴里还嘟嚷着劝着他,一同走出门去,一见狗还在那儿站着,便一脚踢过去,正踢在狗嘴巴上,狗嗷的一声窜向大门外。”

  当然,写孩子们的表现,也是对题目香喷喷的炖鸡的侧面反衬,更突出了“香喷喷”这一主题。

  关于那两条狗,虽然是陪衬但是不可或缺,当时几乎家家有狗,狗跟在孩子们身后也是那个年代的特色,对于主题除了反衬侧写,更是对主题意境的丰富和充实。

  “那两条狗跟在后面,耷拉着尾巴,慢慢地也站在了后面,向里面张望着。一只狗身子一伸一缩一弓,像是打了个哈欠,伸了伸懒腰,吐出舌头舔舔上唇又舔舔鼻子,然后扑愣扑愣耳朵,前腿直伸,后腿蜷起,蹲下了身子,坐在了地上,看着前面,接着使劲嗅了嗅,然后脖子往下沉,嘴尖往左上翘,头向右边拧,抬起一只右爪,起劲地挠起脖子和耳根来,眼斜楞着,观察着周围,接着猛地起身,跑到一小孩子脚前,嗅嗅那露出的脚趾,再摇摇高举的尾巴;另一只狗站在一个小孩子旁边,先是闻闻他的手,接着又伸出舌头舔一舔,小孩子一抽手一回头,“去”的一声喊,狗紧跟着退了两步,又转过头来,木呆呆地看着冒着香味的灶台,嘴大张着,舌头耷拉着,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尾巴先是高举,接着慢慢落下,舌头抽回,身子一缩,最后把尾巴紧紧地夹在后腿之间,警觉地看着那小孩子,那小孩子忽起一脚,朝狗踢去,狗一闪身,窜出门去,鞋子便也跟着被踢出门去,另一只狗也跟着猛窜出门,孩子们哄然大笑,一个个地回头笑看着那孩子蹦跶着一只脚,一蹦一蹦地出门拾鞋子。两只狗远远地看着,躲着。不一会儿,趁无人注意的当儿,又偷偷地靠到了孩子们当中。”

  关于文章的主题议论,在第一节最后简单地提及,在第三节文末重点议论与升华,同时也解释了第一节第二节存在的原因和必要性。

  “也许生活越简单,思想越纯真;现在生活复杂了,却似乎失去了生活意义的本真。我不赞成返朴归真,毕竟也在追求着生命的原生态,至少现在这样想。

  而今,生活水平的提高放缓了人们追求的步履,懈怠了人们顽强求生的欲望,慵懒了人们挣扎的意识;俯身皆是的珍馐臃肿了人们的身体,滋生出诸多怯弱的理由,懒惰的意识以及脆弱的情感,紧缩了人们训练应对的本能的空间。

  生活中缺乏了内容便会缺失了灿烂,缺失了承受力,便会变得脆弱,苍白得难以承受生命之轻重。

  在生活艰难的时候,动物和人一样也在极广大的生存环境中寻找极细微的希望,并练就了顽强的求生本能,而缺吃少穿的人们更是因为生活所迫,在极其浩渺的空间,在渺茫中搜寻着极其细微的生存机遇,在饱经风霜四处奔波和来回穿梭的寻寻觅觅中,在饥寒交迫的挣扎中,在求生的欲望和本能的驱使下奋斗的过程中,无意中练就了极强的生命耐力和生存下来的潜质和内涵,像山岩罅隙中伸出的苍松,像悬崖峭壁上盛开的鲜花。生活中有了跌宕起伏,便有了生之渴,得之欲,放之刚,正之不阿,艰之不摧。”

  以上是写作时的一点浅浅的构思和自我设计思路,写出来与大家共榷。

  附:

  近来写了几篇回忆性文章,除了发表的几篇,还有即将出炉的几篇散文,都散发着儿时的温馨与感动,剔去了儿时的艰难艰苦,浓化了乐趣与童真,在回忆中流露出对儿时的纯真的思味与怀念,将陆续投入《散文在线网站》,希望大家给予关注。

  另外《地瓜飘香》也将继续连载,希望能抛砖引玉,特别是60,70后们,读后能够产生共鸣,同文异构,共话童真。

  当看到网站上逐渐出现的回忆性文章,只是看到题目,便感到真的好开心,当细细品读之后,真的好感动,好温馨。

读书随想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