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 湖南 衡阳 421001)【摘要】 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以宗教题材小说而闻名。《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是该系列小说之一,它以主人公在比利时刚果殖民地麻风病院的行踪串联起小说情节,塑造了以柯林医生为代表的医者形象。本文针对医者的形象作三个方面的解读与分析,首先是医者形象的具体内涵,包括以人为本、医者之心;医者之形、殖民之心,其次是将柯林形象与修女形象作对比分析,最后则阐述医者形象的意义。
【关键词】 格雷厄姆·格林;医者形象;《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4-001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湖南省教育厅课题一般项目“20世纪英国文学中的热带疾病与殖民思想研究”(项目批号:17C1407)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1]是英国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部作品,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故事设定在比利时刚果殖民地麻风病院,利用主人公奎里的行踪串联起小说情节,并塑造了以柯林医生为代表的医者形象。
二、医者形象的内涵
柯林一出场就是一个治愈麻风病的成功医生形象,“他在查看一个人的化验记录,为检查麻风病菌取下的皮肤切片,经过化验,一连六个月结果都是阴性。”(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20)那么该小说中医者形象的内涵如何?
(一)以人为本,医者之心
麻风病院的工作环境让人作呕,空气中弥漫着“麻风病患者身上发出的甜丝丝的腐肉味”。(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22)病人不仅患有麻风病,还受到其他疾病的折磨,各种疾病的症状让人触目惊心。比如橡皮病,病人得用双手托住肿大的睾丸;眼皮神经麻痹症使得病人不会闭眼,也不会眨眼。病人的床上用品肮脏,医生和修女随时都有可能被感染。
面对这样的环境,柯林医生仍然心怀悲悯同情之心,没有退缩。这里气候炎热,病院没有电扇,柯林临时搭好篷子,为排队的麻风病人诊治,当他的语调因为炎热变得模糊起来,他对药剂师说:“我今天不能给人再看病了。”(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147)他一边说,一边有着逃兵似的羞愧感,而这种羞愧感把他引向下一个病人。
柯林深知身心双重治疗的重要性。虽然治疗肉体病痛的方法已经发明出来,但麻风病还是一个心理学上的问题。在为病人诊治时,柯林表现出对于病人的亲近,而不是因为害怕感染而排斥病人。他知道通过触摸可以给病人安慰和温暖,“他的手指是能给病人以安慰的,他们从医生那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不可接触的人。”(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22)
为了让病人带着更为健全的心理重返自己的生活,他想为“每一个肢体残缺的人制造出特殊的工具”。他希望有钱人能够为最为严重的麻风病人造几只轮椅,尤其是患有橡皮病的人需要特制的轮椅。他对奎里说:“你这位有名望的教堂建筑师能为巨睾症设计一张轮椅吗?”(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112)除此之外,服用治疗药物之后,病人有时候会出现可怕的服药反应,他们神智混乱,甚至出现癫狂,有些病人甚至担心控制不住的情况下会掐死自己的孩子。柯林根据病人的心理给他们准备能发光的座钟,告诉他们不同时刻会出现何种身体反应,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挺过最艰难的时刻。他对病人说:“晚上八点钟开始你就不舒服了。十一点你会觉得很难受。凌晨三点的时候,你还会有一点儿难受,三点钟过后,就一点儿一点儿地好起来了。”(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146)柯林的话让病人看到药物反应终止的希望,他为拯救麻风病人的身心双重痛苦所做的努力充分体现了医者的仁心。[2]
除了柯林,修女也是重要的医者形象。她们也承担了大量为麻风病人服务的脏活累活,比如清洗绷带、准备饭食等。当病人病愈之后却不为社会接纳之时,修女也帮助他们进行心理建设,教会他们各种技能,比如织毛衣等,让他们重新接纳自己。为了救治病人,她们一生未婚,所以麻风病院的院长评价她们:“一个老处女,一心要做好事,要替别人服务,这个世界上为这种人安排的地方病并不多。”(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28)
(二)医者之形,殖民之心
不可否认,柯林为殖民地的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他被塑造成了理性严谨有奉献精神和职业理想的形象,他想要彻底消灭麻风病。除了承担医生的本职工作,他还做了分外之事。医院的行政开支不够,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床褥等用品,他想尽办法推动政府拨款资助;他具有创新思维,希望能够建立流动医院来更加便捷灵活地为麻风病人诊断。但是根本上他还是一个殖民主义者。小说作者格林出生于英帝国殖民时期,深受欧洲文化意识影响,他借笔下的医生之口流露出种族优越感。
首先柯林的病人被描绘成沉默顺从的他者形象。他到麻风病院一间土坯盖的小厨房探望一个患有高血压的麻风病老人,在医生眼里他很顺从,“他长着一张非常慈祥、非常庄重的面庞,一张毫无疑问一生都是逆来顺受的面孔。”(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64)这种顺从的人物形象跟医生的拯救者形象形成一种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恰恰也是殖民地与宗主国关系的体现。
其次,在医生看来,非洲人种愚昧低等。一位麻风病女子带着自己的孩子看病,医生责骂这名女子,因为她在孩子的皮肤上割了个口子,塞进去一种土药。这种土方有不科学的一面,跟该地封闭落后有关系,非洲的落后是由于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不能成为非洲人种低劣的理据。但是作为欧洲海外殖民先锋的医生代表,柯林毫无疑问存在种族思想。他觉得医学仪器放在诊所会招来非洲人打砸机器,便在自己的住房把仪器打开,“你永远摸不准那些非洲人对于一件新奇物件会有什么反应。发生暴乱的时候,他们第一个攻击目标就是专门为非洲病人建立的玻璃和钢体结构的新医院。”(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59)柯林眼中的非洲人被丑化为野蛮暴徒,跟他的理性科学形象形成对比,体现了他的殖民者心态。
小说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修女认同非洲人种低劣,但是她们在治疗麻风病的过程中践行其宗教信仰,也是潜移默化进行文化输出,文化输出的过程也是从精神上征服异族的过程。小说中提到麻风病院的病人越来越少的时候,修女莫名焦虑,有个修女竟对柯林说:“太可怕了,医生,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连一个麻风病人也没有了。”(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28)由此可见,修女不是担心麻风病能否根绝,而是担心无处传播信仰,她们也是具有潜在殖民意识的。
三、医生形象与修女形象比较
作者在小说中不仅塑造了柯林医生形象,同时还描绘了麻风病院修女形象,那么这两者又有何联系与不同呢?
首先从宗教信仰方面分析,柯林医生是无神论者,而修女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柯林不是因为对上帝的信仰才到刚果麻风病院诊治病人,“他和神父们不一样:神父们用对上帝的信仰来支持自己进行艰辛的工作,他却没有信仰。”(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173)他的坚持源自自己从医的职业理想:要在全世界消灭麻风病。而很多修女是因为虔诚信仰天主教来到非洲参与治疗麻风病的工作,文中提到:“施威采尔就吸引住她们,她们好像福音书里记载的那个女人。”(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27)施威采尔是一位传教士,是修女尊崇的人,她们和施威采尔一样用行医传播宗教信仰。
其次柯林客观理性,既要救治麻风病人,也要保全自身健康。而修女主观感性,为救治病人不顾一切,即使感染麻风病毒也在所不惜。柯林每次都有用酒精给自己的手消毒,做好防护措施,而修女“宁可用自己的头发而不愿意用件什么消毒的东西擦洗别人的脚。”(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27) 柯林即使愿意为救治病人奉献一生,也主张要尊重科学,不能为奉献走极端。他说:“为了为麻风病患者服务,用不着叫自己也传染麻风病的。只消采取几点很简单的预防措施就够了。我的手指头如果烂掉,医术反而会更好些么?”(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27)柯林的观点很明显:医生只有保持理性科学的头脑,才能保证安全长久地为病人服务。但是修女为了践行自己的宗教信仰,努力为病人服务,但却没有做好足够的防护措施,使得感染风险很大,这在医生看来是冒险和缺乏理性的表现。
四、医者形象的意义
尽管以柯林为代表的医者实质上是为殖民帝国的海外公共卫生事业服务,但是他们在非洲丛林深处诊治麻风病,以行动展现了医学品格,能够激励后辈医者努力献身医学事业。[3]
非洲原始丛林密布,一些医生没有见过的疾病潜伏在这里,稍不注意就会感染。这里工作条件艰苦,医院配置原始简陋。没有电扇,来自欧洲的柯林要克服高温给病人看病,累得快要中暑。即便在艰苦的条件之下,柯林也没有忘记精进自己的医术。他想尽一切办法为麻风病院申请各种医疗设备,有了这种设备,他就可以精准地预测出发生病变的地方,从而做到更早发现麻风病变,更早治愈麻风病,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病人的容貌,以免给他们带来内在的自卑和外来的歧视。
以上可见,以柯林为代表的医者形象具有现实意义。不论是过去还是当今社会,都需要具有奉献精神与钻研精神的医护人员,应当呼吁更多青年学子学习医学,献身公共卫生事业。
参考文献:
[1]格雷厄姆·格林.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M].傅惟慈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2]乔蕤琳.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研究初探[J].思政研究,2018,(3):75-76.
[3]田怀谷,黄新建,汪文新.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现实审视及其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3):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