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再加上欧洲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巴黎和约”的签订,引爆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这是我们的教科书对五四运动的标准描述。客观的论述应该是这样的:
五四运动的影响是深远的,是跨世纪的。从此它改变了中国的民主进程。它再一次让中国知识分子追求民主的方式由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和平的手段转向暴力对抗政府的非理性的方式。从温和的改良、改革走向暴力革命;由中庸妥协走向极端彻底;由民主主义走向民粹主义;由从上到下的有序民主,转向由下至上的无序的暴力革命。它为北伐战争,为党国政治取代民主政治做好了思想和组织保证。
尽管新文化运动打出了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我们却在所谓的思想解放的旗帜下突破了和平斗争的理念,走向了暴力革命这个和民主背道而驰的道路。正如王岐山同志推荐的《旧制度和大革命》一书所给出的,革命根本不可能带来真正的民主。五四运动结束了民国政府的民主进程,导致中国走向了一条远离民主的道路。从此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这条道路上迷失了方向,这也许就是五四运动给中国人民留下的真正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