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义”的真谛

时间:2023-11-29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王乾荣  阅读:

  义,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思想或行为。这回汶川地震很多人的表现,让我领会了什么是真正的“义”。

  比如,我们向灾区捐款捐物,是“义捐”,去做志愿者,叫“义工”。这里所谓义,是说我们做这些事,不但是心甘情愿为他人的,更是不求一己之私利的。大灾临头,这样做,是为了救人类之难,是把自己完全置诸脑后的。这几天媒体报道的无数例子,即说明这一点。

  这使我想到冯友兰先生在名著《新原人》里讲的一个关于道德和非道德的故事。他说例如有两个军人,都去冲锋陷阵。一个人如此做,为的是得到上面的奖赏,或同伴的称誉;另一人则以为,这是尽军人天职,此外别无所求。此二人行为,表面上一样,但内里有很大不同。道德归于“义”,是不求回报的(哪怕仅仅是精神上的);而沽名钓誉,属于不道德范畴。

  大灾面前,一般老百姓的义举,跟军人的尽天职,没什么不同。天职?对了,是天职,即在人“内心”来说,是尽也得尽,不尽也得尽的义务。好像有一股强力推动着你,如果你不尽这个义务,就会觉得心亏。那位说,捐款不是自愿吗?当然没有人强迫你,但是良心会令你觉得,“不自愿”,是十分尴尬和别扭的,觉得自己不怎么道德。那位又说,也不能人人去当志愿者啊。是的,但是如果有幸争取当了志愿者,就应该是一个彻底的无我主义者。你会认为自己的举动,不是强者对于弱者的恩施,不是居高临下地拯救别人,而纯然是尽义务。你怀了任何个人目的,都会觉得脸红和不安。即是说,良心正是人的天职,也是与“利”相对的道德境界。这就是孟子说的“义,人路也”,指义是人所必走的正道。

  处于道德境界之人,不但求别人的利,而且对于别人,有一种休戚相关的感情,即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别人的痛痒为痛痒。捐款和做志愿者,就是为这个目的。这时候,举其事者就显得慈悲而有耐心,有毅力,干什么都毫无怨言,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也就是孟子说的,能“舍生取义”。这样的人像鲁迅所说,“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这是发自内心的、绝不张扬的、不求别人夸赞的快乐。有时候,甚至连那快乐,也来不及享受——他完全忘我了。为什么有的人捐了那么多善款,做了那么多善事,连姓名也不愿留下?因为“善欲人知,非真善也”。www.xinwenju.com他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留。如此不计毁誉,不顾罚赏,才是真正地以道德为圭臬。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但是很遗憾,也有的人,做了些事,客观上帮了别人,似乎应予肯定,却太过张扬,比如捐款,一定要在电视镜头前面长时间地亮相,把写着款项数目的牌子,晃了又晃,惟恐别人看不清楚,留不下印象,难免叫人疑惑他们这样做,是不是为了获得“自己预期的利”,至少叫人家称赞一番,奖赏一番。在别人的生死关头和巨大悲痛面前,借机收获自己的荣誉,至少与氛围不谐调吧!所以通过“利他”以“利己”的行为,难脱功利境界。有的在镜头前面许诺的“义举”,作秀完毕,居然可以不认账,不兑现,就更叫人觉得距离道德境界甚远——远到无耻和亵渎道德的地步。孟子说过,“羞恶之心,义也”,他们没有此心,所以是不义的。

  道德和义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单向”的——它是一个人认为“理应如此”的选择,所谓义无反顾是也。功效和利益原则,是双向的,也是等价交换的,所谓不做赔本的买卖是也。所以,道德原则,是温情脉脉的;功利原则,是斤斤计较的。义举,“犹水之就下”,是那么自然、酣畅;利举,则必然在某些环节,显出滞涩。

  当然,对一个人来说,义举原则重在求己,而非责人。在这个特殊时刻,我写了上面的话,不是对别人说三道四,只为约束自己。

网络文摘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