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老街道蜕变的画卷 人性美张扬的赞歌

时间:2023-09-09    来源:馨文居    作者:高研  阅读:

  老街道蜕变的画卷人性美张扬的赞歌

  ——宋春晖散文《我的半边街情结》简析

  高研

  春晖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我的半边街情结》(以下简称《半边街》),是一幅老街道蜕变的画卷,也是一曲人性美张扬的赞歌。

  半边街》是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古老集镇生活状况的实录。作家写的是亲身经历,加上选材精当,结构巧妙,情感浓郁,辞采清丽优美,因而显得真实可信,有相当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史料参考意义。共和国的初创时期,美西方帝国主义对我们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刁难,技术上封锁,军事上围堵打压,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异常恶劣;同时,我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尚处于探索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民生改善很不理想,温饱问题尚未完全得到解决,致使一二十年时间基本上未动土木,旧城改造优化居住环境更是不敢奢望,相对和平的年代里人口激增而住房显得极为紧张,也就不难理解了。作品反映的半边街当年的状况是,巷道逼仄,住宅拥挤,采光不足,空气流通不畅,还有令人谈之而恐惧的蚊子多、蟑螂多、蜈蚣多、老鼠多,作者概括为“四多”。此处尚为古镇汝城最为繁华的街道尚且如此,别处的境况便可想而知了。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随着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古镇旧貌换了新颜,拆旧建新,高楼林立,焕发出一派勃勃生机。作品通过老街的脱胎换骨,描述了中国社会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蜕变、乡镇逐步城市化的进程,说明顺乎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的改革开放势在必行,虽然作者意图并不着意以此作为文章的主题,但写了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古镇的变迁,便使其闪耀出了时代的光彩。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书写城乡改革面貌巨变的作家不乏其人,作品更是多不胜数(恕我不点出有关作家、作品的名),但说得不客气一点,成功的作品寥若晨星,写得假大空、高大全,为了显示强烈的对比效果,写原貌就是破败不堪惨不忍睹度日如年,可转身一变即辉煌灿烂豪华无比如入仙境;写人都没有人情味儿,要么就是专干坏事的人渣十恶不赦,要么就是做尽好事的莲花高风亮节,似乎都不食人间烟火。人物是畸形、有违本性的,生活是乖张、有背事理的,使他们白白地浪费了才华,而且给社会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由于所处的时代与文艺观点的缘故,他们的作品不可能出现《半边街》的如此面貌。

  《半边街》最为动人之处就在于写足了浓浓的人情味。在女儿四十岁生日,恰逢建党百年纪念举国同庆万户欢腾的日子,作家想起了曾住在半边街的时光,不是要回到那个生活环境里去,而是怀念在条件极其窘迫的那段岁月,“在那老屋里,每到做饭炒菜,香味会弥漫整个巷道,端起饭碗,我去你家尝鲜,你来我家夹菜”。作家用多年的积蓄,趁开会出差从外地买回一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今人也许觉得不可思议,可在当年每到晚上,四家巷的孩子们会聚集于他屋里,因房子太小,大家或坐于床沿,或坐于硬板凳,孩子们对电视节目特感到好奇新鲜,经常看到电视台十二点说再见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环境虽然差得无以复加,可邻里之间相互照应亲如一家,没有唉声叹气,只有其乐融融。

  在描叙的众多人物中,作家情有独钟、浓墨重彩地刻画了家里请的保姆被称之为“娘娘”的形象,所谓“娘娘”,估摸是带有“奶娘”的意思吧。用如今有些都市人的眼光看,这个娘娘显然不是个称职的“娘娘”,五十多岁,说话木讷,不善言辞,动作迟缓,性格比较内向,不懂烧蜂窝煤,不会煮奶粉,甚至试图用嘴吹熄电灯泡,这些神操作让人想来都忍俊不禁。春晖先生以及家人十分理解娘娘的难处,不是因为笨拙而是没有经历过,经不长时间的指教,她就基本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说明,这是从乡村文明向城镇文明转变的必经过程。其间,春晖先生一家对娘娘没有嫌弃,遑论唾骂,倒是与其相处十分融洽亲如家人。娘娘憨厚,但特有爱心,同情比自己更难的弱者,背着人把蒸好的饭送给乞丐,宁可自己熬饿不吃,托词说自己上一顿吃得很饱。春晖先生明明知道个中由来,为免娘娘被责询后尴尬而佯装不知,读来令人心神摇动而又酸楚不已。

  从上述可见《半边街》的社会价值、认识意义以及对人性美的极力张扬。

  再试谈一下作品的体裁和艺术技巧问题。作品原来划为杂谈,看来还是归为散文比较妥当。全文近五千字,由七个小节组成,时间跨度四十年,写的人物很多事情很杂,有琐忆随谈的性质,但多而不烦,杂而不乱,围绕着人们乐观、善良和相互友爱这条主线组织材料,尤其是作者十分怀念初为人夫及初为人父的快乐时光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了这篇作品的基调和底色,散文“形散神凝”的特征明显。虽然镜头的画面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不断横跳切换,但由于组织有序,交待明确,又加上语言娴熟,使作品让人爱读、耐读;写的是市井百姓自己的生活,烟火气息甚浓,读了感觉亲切自然,也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春晖先生文化底蕴深厚,属于学者型作家,又长期担任基层领导干部,生活积淀丰富,笔耕勤奋,文字清净、健康,保持着作家的良知和责任,保证了作品的质量和品位,这是值得我们这些一般作者尊敬与学习和效仿的。

网络文摘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