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从楼上把一个又一个软毛玩具头尾相连地用绳子接起来悬挂到地,吊在楼下过道中间。她说,Daddy, Isn’t this cool?Can I leave it like that until March?
走廊长出大树来,在家里走路于是也得拐弯。望着小狗小猫小狮子小老虎头朝下长久地审视着我们的来来往往,我说,孩子,妈妈给你两个星期的自由,然后就拆掉,太影响大人走路了。我们互相都让让步好吧?
适逢年节,家里大人小孩儿朋友多,经常人来人往。挡在道路中间这个娃娃链于是成了一道谁也躲不过的风景。绕来绕去的时候,中外朋友的反应各不相同。大多国人朋友的反应是:“这是什么东西?挂这儿碍事儿不碍事儿?你对孩子很宽容啊。”大多西人朋友的反应是:“哇,这么吊着玩具,很有创意嘛,你女儿真可爱。”
对小小一串玩具的不同态度,反映出教育孩子过程中东西方文化的显著差异。我们东方文化中对孩子的自由思维控制较多,条条框框码在孩子面前,“玩儿”的目的性多过“玩儿”的趣味性,所谓“寓教于乐”中的“教”远远重于“乐”。西方文化在这点上相对宽容很多。“Have fun”在相当程度上成为“玩儿”的全部目的。
两种不同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长大以后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体会生活乐趣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前者更接近名利,后者更接近快乐的真谛。
我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可谓呕心沥血,女儿除了参加多种兴趣班,平时吃饭走路那小小的脑瓜都会被母亲不停的提问占据。比如看到路边的路牌,我会问孩子那是什么字,怎么拼写,什么用途,在孩子的烦躁中我仍然不厌其烦。
女儿们与迪斯尼宠物合影
一个法裔朋友来家里做客,在听完我的教育经验后,说了几句话:孩子就是孩子,要有童年。什么是童年呢?就是要玩儿,为了玩儿而玩儿,为了高兴而玩儿。长大了有的是时间去承担生活的重担。现在不让孩子尽情地、自由地玩耍,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打击沉重。我开始反思孩子的教育策略。让孩子做个快乐第一成功第二的人显然比让他做个成功却不懂快乐的人重要得多。孩子的自由从此大大增多。没有任何学习目的自由玩耍使小人儿的脸上笑容常驻,她常驻的笑容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欢乐。
悬挂的玩具仅仅是展现童心中自由快乐、放任想像的一面小镜子。这童心是今后漫长的一生用积极快乐的态度面对复杂人生的奠基石。我们这些在西方的土地上驻扎的东方面孔,是不是应该在我们东方文化熏陶出的沉重的心脏里加进一点西方文化轻松随意、重视个人空间的人生观,给孩子一个更宽松广阔、更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