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受辱”狂想症

时间:2023-11-25    来源:馨文居    作者:王龙  阅读:

  韩国SBS出品的《该隐与亚伯》,像所有的“韩流”一样席卷中国大陆,又一次成为中国内地影视界的话题。电视故事讲述的是两兄弟为事业和女人产生的矛盾纠葛,这和其他韩剧的恩爱情仇“主旋律”几乎没有多少区别,但由于剧中相关中国的镜头“色调灰暗”,引起了许多中国观众的情绪反弹。尤其随着国内诸多传媒的深度解读,一时间,“韩剧辱华”、“抵制韩剧”的声浪在网上此起彼伏。

  中国网民的愤怒来自剧中涉华镜头——没有宽阔的街道和高楼大厦、机场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口口声声说中国有很多小偷等。有人斥责其为粗制滥造,有人认为韩国人心理扭曲,一些视频网站干脆停止了韩剧译制,并对此等“丑化”中国的电视剧进行封杀。人们看不得韩国人把中国描写成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忍受不了把中国许多官员演绎成贪腐形象。总之,“民意”沸腾的结果使韩剧在中国遭到了空前冷遇。

  据韩方有关人士透露,《该隐和亚伯》实际上是一部很有艺术品位的电视作品,剧组之所以到中国取景,无非是希望更符合中国观众的心理。因为韩剧的主要市场是中国大陆,他们拍摄之前几次到中国采风,目的是揣摩中国平民心思,本想用一种艺术手段迎合中国人的口味,结果却事与愿违。这是不是实情不得而知,不过他们确实没有想到,中国素有“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即使用蒙太奇手法表现“灰暗”的一面,人们也会不依不饶。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时下一些中国人的心胸不是随着国力强大越来越有包容性,而是变得越来越狭隘,但凡风吹草动就觉得有人别有用心,如鲁迅小说中那个“看谁都想害我”的狂人,时不时“从头直冷到脚跟”。在他们的眼里,韩国的端午申遗是“辱华”,韩国人说孙中山有韩国血统是对中国的“丑化”,韩医提出将韩国针灸确定为世界标准是“自大”,韩国学者倡议保护汉字是“自卑”。诸如此类,似乎韩国文化中所有涉华事情都有“辱华”之嫌,让不计其数的中国人感到“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般说来,人的正常心态应当是相对客观,先检讨自己是否存在问题,其后才能正确判断人家是不是“侮辱”了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怎样接受批评怎样改进才是科学精神。退一步说,既然承认韩剧在中国的火爆现状,就应该承认韩国文化具有与中国不同的特质,否则也不会出现那么多“哈韩族”。但问题是有些人受不了别人的批评,又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他们自己义愤于贪污腐化、社会不公的现实,却不能容忍外国人“说三道四”,否则就觉得脸上无光。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从对文化认知的角度分析,韩剧在中国大陆长期风靡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韩国文化与社会的发展相对同步,电视作品能承载起人们的精神内核;二是折射出中国文化发展的严重滞后,现有的文化载体已经不能与整个社会同频共振,人们只能从国外的电视剧中找回阔别已久的正义感和伦理道德。当然,可能会有人认为,在缺少严格评判标准前提下,用电视剧的流行与否论证文化的先进与落后有失公允,或者还会有人搬出“古代四大发明”来证实中华文明如何璀璨。这都无关紧要,关键是敢不敢把目光放到与文化有关的产业进行横向比较。

  IT车业以及其他知识科技产业几十年雄踞世界第一方阵,据韩国知识经济部官员说,韩国汽车总产量2009年将突破600万辆。而中国呢?13亿人口,几十年居然制造不出一辆有知识产权的汽车,民用电子产品也一直靠“山寨版”维系,“打造软实力”、“让世界倾听自己的声音”成了很多人的梦想。大概正是有这样的原因,有人动辄以“祖上比你阔”的心态与人攀比,当比完之后,一个个又陶醉在前人创造的历史中不能自拔。

  过去曾有人骄傲于武侠打死洋武士不是“东亚病夫”,今天又有富人以豪赌证明自己不是“东亚病夫”,凡此种种,与靠举办某种大型活动彰显实力的做法一样,社会智力因文化平庸而呈现出严重障碍。看看电视屏幕就知道,近年来中国的封建帝王几乎无一例外粉墨登场,古装戏、打斗戏充塞耳目……中国人在用外国现代的核心技术兴致勃勃地回味自己的历史,在一些人的心里,这样的文化基本不需要创新,能论证祖上“阔”就可以泽被四海。此情此景很容易让人想到心理学上的“偏执”概念,难怪北大孙东东教授说中国有很多精神病。

  公正地说,任何形态的文化得以波及和流传,都具有一定不可比的强势,韩剧如此,中国古代文化同样如此,所谓“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等箴言就是这样被传承下来的。按孟轲的逻辑,常常被人侮辱的人首先有自轻自贱的毛病,或者处于弱势经常臆幻出强烈的受辱感。其实,“受辱”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人家“辱”之有据,还用“反侮辱”的方式隐瞒自己的错误,而可悲的是,有人骂着韩剧偏偏喜欢看韩剧,还心安理得。

现实之惑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